成語故事:學富五車

成語故事:學富五車

  學富五車,中國成語。形容學問淵博。小編收集關於學富五車的故事,歡迎閱讀.

 

  【注音】xué fù wǔ chē

  【成語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思想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觀點,宋國人惠施認為天下無物不變,無時不動,任何東西的性質是相對的,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莊子評價他學富五車,知識非常廣博。

  典源

  《莊子集釋》卷十下〈雜篇·天下〉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譯文

  惠施的學問廣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國興衰,道術雜亂無章,言辭多有不當。他分析事物之一,說:“大到極點而沒有邊際的,稱為‘大一’;小到極點而沒有核心的,稱為‘小一’。沒有厚度,不可累積,但能擴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樣低,山和澤一樣平。太陽剛剛正中的時候就偏斜,萬物剛剛生出就向死亡轉化。大同和小同相差異,這叫‘小同異’;萬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異,這叫‘大同異’。南方既沒有窮盡也有窮盡,今天到越國去而昨天已來到。連環可以解開。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國之北越國之南。泛愛萬物,天地合為一體。”[1]

  釋義

  "學富五車"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原文是"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些話是在批評惠施,翻譯過來是,惠施這人會很多方術,雖然他寫的著作夠斡旋五國興衰,但是他說的道理卻有許多是舛誤與雜亂的,他的言辭也有不當之處。"其書五車"的"書"是動詞,就是寫。"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是說惠施所寫的著作,而不是他讀過的書,因為不可能惠施所讀的書全是"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2]

  惠施 戰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車,古時候比喻國家。

  【出處】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莊子·天下》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學識淵博

  【相近詞】博大精深、博學多才、見多識廣

  【相反詞】目不識丁、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其它使用】

  ◎ 呂老頭還是個學富五車之人,不會弄出這麼個玩意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