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中的文言知識

《河中石獸》中的文言知識

  引導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河中石獸》中的文言知識,希望能幫到大家,還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http://www.ruiwen.com/wenxue)。

  《河中石獸》中的文言知識

  河中石獸

  朝代:清代

  作者:紀昀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裡,兩隻石獸一起沉沒於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後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於是划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向下遊)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衝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註釋】

  1、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2、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3、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幹,水邊,河岸。

  4、山門:寺廟的大門。

  5、圮:倒塌。

  6、並:一起。

  7、沉焉:沉沒在這條河裡。焉,兼詞,於此,在那裡。

  8、閱:過了,經過。

  9、十餘歲:十多年。歲:年。

  10、棹:名詞作動詞,划船。

  11、求石獸於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

  12、竟:終於,到底。

  13、曳:拖著,牽引。

  14、鐵鈀:農具,用於除草、平土。 鈀,通“耙”。

  15、設帳:講學,教書。

  16、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17、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的木片。

  18、豈能:怎麼能。

  19、為:被。

  20、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沒。

  22、顛:通“癲”,瘋狂。

  23、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為:(認為)是。

  24、河兵:指鎮守河防的兵。清代設河道總督,轄有專門治河的兵營。

  25、蓋:因為。

  26、齧:本意是“咬”,這裡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擲:傾倒。

  30、如是:像這樣。

  31、遂:於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36、但:只,僅僅。

  37、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38、歟: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39、耳:罷了。

  40、其一:表面現象。

  41、其二:根本道理。

  【文言現象】

  古今異義

  1.幹:古義:岸邊。今義:做。

  2.耳:古義:罷了。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3.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規律。今義:一種學科。

  4.並:古義:一起 。今義:並列。

  5.閱:古義:經歷。 今義:閱讀。

  6.是:代詞 ,此,這。今義:表示判斷(多指正確,但並不完全是)。

  7.但:古義:但,只。 今義:表示轉折 但是,卻。

  8.求:古義:尋找。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9.已:古義:停止。今義:已經。

  10.如:古義:像這樣。今義:如果

  11.蓋:古義:大概。今義:有遮蔽作用的東西;由上往下覆。

  一詞多義

  1.為: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介詞“被”)

  必與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為:動詞“成為”)

  眾服為確論 (為:動詞“認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讀chóng,重新)

  乃石性堅重 重:(讀zhòng,分量較大,與“輕”相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