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兼濟天下議論文

獨善其身,兼濟天下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獨善其身,兼濟天下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既要腳踏實地於現實生活,又要不時跳出現實到理想的高臺上張望一眼,在精神世界裡建立起一套豐滿的體系。”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這樣說。作為新一代弄潮兒的我們,既要腳踏實地,注重自我的發展,獨善其身;也應以己之才擔當大義,中流擊水,兼濟天下。實現人格理想和倫理責任的融合,是時代對我輩的呼喚與要求。

  錘鍊自身的修養,推動個體的發展,是兼濟天下的必由之路。正如熊培雲所說,“一個功能正常的社會,不可能只有解構,沒有建構。”每一個發展自我的你,都是社會建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周國平“讓本身成為一塊詩意的土壤”,進而思考自我和存在的奧秘;抑或是蔣勳用“全力以赴的`專注”,使生命“凝塑成一種雕塑般的美”,都體現了他們與自我發展的交鋒與博弈。正是每一個人的自我發展,構建了社會的有序安定。

  而兼濟天下更應該是我們發展自我的最終目標。倘若人人皆為在天下苦難面前卷而懷之,閉目養神的隱君子,是魯迅筆下“泰山崩,黃河溢,隱士目無見,耳無聞”的扁平看客,又何來碧波盪漾,水晏河清的時代讓我們得以安穩發展?正如孔慶東多說,“學者應當具備人文情懷,把人間情懷壓在紙脊,方為第一流的學術。”在遭遇黑色政治旋風席捲卻甘願肝膽相照,拋顱灑血,不放過一個“吃人的魑魅魍魎”的五四先賢身上;在以筆為椽,著《1984》剖開社會極權的陰暗面的喬治·奧威爾身上,我們看到了責任擔當與“修之於天下”的人類情懷熠熠閃光,那是對“對無窮的遠方和無盡的人們”的關懷,那是叩經問史,朝山謁水,以發展之我兼濟天下的擔當。

  然而,如今卻有部分人只為自我的發展不擇手段,卻毫無兼濟天下的倫理責任意識,最終成為錢理群教授口中“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卻毫不羞愧。我彷彿聽到魯迅在風雨如晦中吶喊“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約翰·多恩疾呼“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又彷彿看到熊培雲感慨“真正的慈悲是對人對己的雙向成全,是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責任。”注重自我的發展的確無可厚非,當若個體被過分放大,我們終將會如雅克·巴爾贊在《從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橫態木偶”般,毫無敬畏,毫無熱忱,毫無神聖與崇高,以致失去了大先生筆下“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熱血與責任感。

  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既要有獨善其身的清醒修為,更應有兼濟天下的大情懷,傲骨錚錚,牢記責任。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