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英雄文天祥:雖死猶生,忠義長存

愛國英雄文天祥:雖死猶生,忠義長存

  引導語:文天祥中《過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流傳的愛國詩句,他被俘虜之後雖死猶生,但忠義長存。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相信大家都曾經誦讀過,也都曾被文天祥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所感動過,覺得文天祥的忠心奮發,雖死猶生,感觸時艱,掩卷嘆息。今日分享兩個關於文天祥的小故事與君共賞!

  少年壯志

  文天祥生的時候,他的祖父做了一個夢,彷彿夢見一個小孩,從雲中下來落在他的家裡。所以天祥生下來以後,他的祖父高興得很,替他取個名字,叫做“雲孫”。

  他生於江西廬陵縣,他的祖父也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那是宋理宗三年(公元1236年),時局十分不安的了。他少時就在鄉下唸書。有一天,他的家人同他到學宮裡去祭孔子,那祭祀的禮節是很隆重的。有音樂,有整個的豬羊擺在祭桌上,真覺得莊嚴而且光榮。天祥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那時真感動極了。他看見學宮裡有廬陵地方的先賢——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等人的塑像。那些塑像都塑得活靈活現。他的家人指點這些塑像,並且把他們的歷史都講給他聽。他聽得感動極了,說:“將來我死了之後,如果不同這些先賢一樣,塑像站在學宮裡,就不算大丈夫了。”

  這可見天祥少年的時候,就已立志做偉大人物,的確是不凡得很。

  宋代取士,是用科舉制度。後來,元、明、清三朝也沿著用這種老法子。考試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中狀元,因為狀元是最光榮的功名,天祥是寶祐四年的狀元。他中了狀元,家中人都歡喜得很。

  他平常就愛做文章。他做文章從來不打草稿。總是凝神靜坐,一氣呵成。當時的考官王應麟看了他的卷子,十分高興,說:“這本卷子,古誼如龜鑑,忠肝如鐵石,可為本朝得人賀。”那時候,天祥只有二十歲左右,同時他的弟弟也登科了。他的父親名革齋,送他們兩兄弟進京考試,心裡真是十分開心。果然兩兄弟都考取了,老人家的歡喜,也就可想而知。可是他年紀老了。俗語說得好,老人家同風中之燭一樣。他的兒子們剛剛在五月二十四日報捷,二十八日,那老人家就死了。

  天祥和他的弟弟,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來了這樣的打擊,他們真是悲哀得不得了!可幸南宋的時候,對考中了狀元的人,優待得很。他死了的父親由皇上給款發喪。不久,朝廷就命天祥去做寧海節度使判官。

  棄官的悲憤

  那時代,正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

  半壁江山已經失去了,自從高宗南渡以後,只剩了可憐的半壁江山!那時的朝廷,正同一所破房子,在悽風苦雨中飄搖著。

  在這樣艱難的時代,朝廷裡,卻多是壞人得勢,好人滾蛋。來了黃潛善、王伯彥兩個奸臣,宗澣和李綱兩個忠臣便告退了。用了秦檜,岳飛便殺卻了!用了韓侂冑,太學生立刻殺了十多人。一時的正義,都消沉了!

  天祥的時代,正當賈似道專權,丁大全為相。天祥雖然是一個小官,像他那樣精明強幹,富於愛國熱血的人,如何能不發憤圖強,留心國事。

  寶祐六年,蒙古大舉南侵,宋朝的官兵,一點用處也沒有。蒙古兵進四川以後接著把廣西、貴州都佔據了,更用重兵,向兩淮及長江上下游進兵。江西不保,武昌也被圍了。那時的老百姓,在蒙古人的鐵蹄下,真是同廚房中的肉一樣,隨便可以宰割。可是那時的皇帝、大臣、將官,真是一點法子也沒有。大家都害怕極了。

  有一個太監董宋臣,請皇帝遷都四明,以避敵鋒。另一個太監何子舉,以為四明也去不得,皇太后也不想去,於是說說便罷了。

  天祥聽見遷都的訊息,很不以為然。他以為,臨安的形勢已經失了。四明是靠海的小郡,從前高宗到那地方去的時候,幾乎沒法自存,已經上了一次當,如何可以再去上當呢?所以不顧一切,上書請斬那些專權誤國的臣子,並且斬卻那些干涉政治的太監。

  像他那樣一個小臣,他的議論,如何能打斷那些奸臣的心呢?書上去之後,真同石沉大海一樣,一點訊息也沒有。他氣極了,想這樣的朝廷,還做什麼官?他即刻辭官不做,回家隱居了。

  理宗死了之後,度宗即位了。他用天祥做尚左郎的官。不久,天祥的'意見又同奸臣賈似道不合,免官回家了。

  天祥回家之後,他覺得這樣的時局,真是沒有法子了。但他卻不能忘情,他是想替國家做一番大事業的。他想趁這閒暇的時候,還是修養自己的學問好為將來效力國家做準備罷。他在文山的上面,造了一所小房子。文山在廬陵之南,約一百里,兩山夾著一條小河,河中奇奇怪怪的石頭,林立在那裡,溪水曲曲折折地流著,從高下流,風景十分美麗。河中的石頭,有的像人,有的像狗,有的像獅子,有的像老虎,有的站著,有的躺著,各有各的趣味。站在山的最高峰,可以望去幾百裡遠。雲哪、煙哪、草哪、木哪,望去似一幅圖畫,他的房子,造在山南,那是一塊平闊的大地。溪水在他的前面,青山在屋的上面,流水在屋的下面,那真是絕妙的好風景。天祥在那裡閉戶讀書,隱居求志,他受了那樣好的環境影響,所以後來能夠有成仁取義的大節,他在悲憤的時代能注意靜的修養。這是我們少年人應該取法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