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短的讀後感

論語簡短的讀後感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論語簡短的讀後感,一起來看一下吧。

  論語簡短的讀後感篇一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于丹在本書開頭就倡導了這樣一種樸素而又現實的思想。是不是在這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孔子的學生有若就以前解釋過孝悌的重要性,他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同樣,誠信是中國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論語》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關於誠信的論述。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譽,就好像這個車子有了橫木也是虛架上的,沒有關鍵的木銷,不就無法行走了嗎?對一個人來說,信譽是什麼呢?是你行走於世界最基礎的那個保障。

  也就是說,只有靠信譽,才能把人生這輛車驅動起來。只有信譽,才能夠讓你不管穿越什麼樣的風險,坎坷,都顛仆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時候,也能夠保障你的速度。就是正因有信譽,才讓你始終是一個完整的人,能夠立的起來。要是沒有信譽,就缺少了安身立本最根本的條件。

  不足一萬六千字的《論語》翻下來,“仁”這一個字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能夠說,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裡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于丹認為,仁愛首先是一種人格情懷,它就應表現為一種高風亮節,一種胸懷大志的氣度。我們那裡說的仁愛,不是婦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惠,而是一種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擔當的遠大情懷。

  曾子以前說:“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為知識分子,他不能夠不剛強而有毅力,正因他肩上的職責太重大了,道路太遠了。

  有時候,仁愛是一種身體力行,點點滴滴的行為,它不僅僅讓別人受益,它也會讓自己有收穫。仁愛是一種不斷積累,他需要我們自身的時時呵護。人在生命流光的陶之下,如何時時呵護仁愛,會決定我們跟世界之間建立什麼樣的關聯。

  論語簡短的讀後感篇二

  有這樣一本書,它富含著道理,隱藏著睿智,它的道理也許不必須會被此刻的人們所理解,但他在我們看來,也是一本凝結著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語錄體散文集,它記載著一位古人的思想,它體現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曾有這麼一個人,他開創儒家學派,他編纂《春秋》,他修訂“五經”,他創辦私學,他打破貴族教育,他有著當時人們所不及的思想,他有著此刻人們也不及的睿智,他在現代,已經國際知名的人物,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叫孔子,它叫《論語》。

  孔子,他被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稱為“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論語》,它被北宋政治家趙普稱作“半部《論語》治天下”。

  孔子有著正直的品行,他也有著對未來完美的期望,因此他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正直的人也能夠光明磊落的.生活在社會之中,這不禁讓人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但是,不正直的人大部分心中有愧,在經歷過事事順風後,也會翻跟頭,不管以前是多麼呼風喚雨,這一個跟頭會讓他栽在所有人的面前,一蹶不振。

  比較好的一個例子便是97年國家稅務局局長李真——

  他原先只是一位教師,但他覺得枯燥無味,很快便厭倦了。後在家人的幫忙下,於1982年3月調入張家口市某研究所,後又成為張家口市計委的一名幹部。由於人際關聯的緊張,李真無法在計委工作下去,1988年,李真調入了張家口市油漆廠。為了在仕途上能夠儘快騰飛,李真透過關聯偽造了幹部檔案:本來自己是個預備黨員,卻搖身一變成了正式黨員;行政職級本來是個科員,但幹部履歷表職務一欄裡卻變成了正科級。由於使用不正當的手段,他很快成了國家稅務總局和省人民政府的雙料後備幹部。

  隨著職務的升遷,伴之而來的是不擇手段的攫取,從李真就任省委辦公廳秘書到被任命為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的7年間,他利用職務之便,大肆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814萬餘元;夥同他人侵吞中國東方租賃公司河北辦事處人民幣、中興電子有限公司和尼瓦利斯有限公司股份,共計摺合人民幣2967萬多元,李真從中分得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270萬餘元。

  這樣使用不正當手段的方法固然收穫的速度異常快,但同樣,讓他貪汙被發現時,等待他的,就已經是冰冷的槍口了。難道他在貪汙的過程中沒有一點點心慌嗎?這樣的來的,使用時都不會覺得可恥嗎?他自己就應很早便料想到了自己的結局,只是被錢財迷惑,失去了人性本善的那顆心。做的不是光明磊落的事情,肯定不能坦然的理解所給予自己的收穫。

  孔子還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於是他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他很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因此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他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也以身作則地用他的事例告訴我們該如何做,要如何做。

  於是,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說:“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北宋政治家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