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的研究論文

地下室防水的研究論文

  1.工程例項介紹

  山西省運城市某空港大樓高14層,其中地下室兩層,東西長98.7m,南北寬22.8m,主樓基礎底板厚1000mm,反梁高1200mm,寬800mm。地下室底板抗滲等級C30/S6,其擋土牆及分隔牆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剪力牆為C30,柱為C30,梁板為C30。混凝土為補償收縮混凝土,其中有C35/S6和C35/S6,加強帶C35/S8,底板混凝土澆築宜在50h內完成。一級防水等級,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為S8,防水達到不滲水,圍護結構無明顯溼漬標準,透過以下處理方法,滿足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解決了地下室防水難處理的問題。

  2.1〖JP2混凝土牆加強帶設定:南北外牆在底板加強帶對應位置設豎向加強帶,頻寬1500mm,筋長3000mm,增加水平溫度筋12%。

  2.2外牆水平施工縫處理採用水平縫加粘BW止水條。鋼筋保護層採用砂漿墊塊,板上皮鋼筋採用鋼筋馬凳,間距1.5m~1.8m,支腿上應纏繞BW止水條,外牆上預留的套管、穿膛螺絲等均要焊止水板。

  2.3底板外圍用木模一次性支到地樑上皮,外牆到500高,混凝土一次澆築。

  2.4模板採用15厚多層板,用100×50木方和腳手架管作楞。模板按縫寬大於0.5mm用海綿條嵌實,採用寬膠帶封縫處理。模板要確保其不漏漿、不變形、不失穩,做到易加固、易拆除。

  2.5底板混凝土分層澆築,減少每一次澆築厚度利於散熱。混凝土每次振搗完成後表面進行二次施抹,終凝前加抹一次,防止裂縫出現。澆築15h後澆水並覆蓋溼密目網海綿毯灑水後養護不少於14d,牆梁拆除模板後及時噴水覆蓋溼密目網海綿毯養護,不宜澆水養護的地方刷養護液。

  2.6水泥採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本工程採用天王牌普通矽酸鹽525#R(42.5MPa)水泥,採用河津電廠Ⅰ級粉煤灰,膨脹劑採用北京慕湖FEA,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使用緩凝型高效減水劑(北京慕湖),其緩凝時間宜控制在10h以上,減水率宜大於20%。適當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減少水化熱和混凝土收縮,避免裂縫出現

  2.7石子採用碎石,最大粒徑不宜超過31.5mm。石子含泥量小於1%,砂子採用中砂含泥量小於3%。(本工程C30混凝土中砂含泥量小於1.5%)。

  2.8地下室外牆外圍做4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或1.5mm厚聚氨酯塗膜防水層。

  2.9地下室外圍柔性防水層(卷材或塗膜防水層)外做軟保護層,貼50mm厚的聚苯泡沫板(容重不小於15Kg/m3)或3mm厚聚乙烯塑膠板。

  3.技術措施

  3.1做好地下室防水設計。

  3.1.1進行防水設計應明確建築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目的:確保地下水和滯留水不滲入室內,給予室內正常的'生產、工作、生活和儲藏環境。防水層保護好地下結構,不能讓地下水浸泡鋼筋混凝土結構。一旦結構滲水,會導致鋼筋鏽蝕、斷截面減小、膨脹,混凝土裂縫增大、抗壓強度減弱,建築基礎受損,建築壽命降低,最終危及安全。

  3.1.2地下室防水設計必須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努力達到防水可靠、經濟合理的目的。在設計前應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運動規律和狀況(近期和遠期),確定設計最高地下水位標高,同時結合地質、地形、地下工程結構、防水材料供應及當地施工條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鋼筋混凝土外牆、底板均應採用抗滲混凝土,抗滲等級應根據防水混凝土的設計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頭比值。

  3.1.3獨立式全地下室工程應做全封閉,附建式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防水設定,則應高出室外地平標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塗膜防水層可在室外平坦處改用防水漿完成設防高度。

  3.1.4地下室最高水位高於地下室地面時,地下室設計應考慮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保證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採用架空地面和夾壁牆。

  【摘要】建築物地下室滲水、漏水是一種極易發生的常見問題,對建築物使用效能和使用年限都有很大影響。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設計做法、防水材料、基層處理以及施工工藝、場地排水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了地下室防水技術處理方法。

  【關鍵詞】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藝;技術處理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