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需要帶著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你想知道調查報告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1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

  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階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透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a、農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有18%b、沒有82%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透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32%

  b、缺乏法律知識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

  根據調查瞭解到,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鍛鍊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在學法律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而且,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遠見性。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即使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並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覺得為時已晚。

  (3)缺乏實踐性。在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實踐,而最終流於形式。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歡的專業課書或是課外讀物。只要保持課堂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老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自然也不夠用心。

  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縮水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比較枯燥,老師一般按大學教學大綱死板授課,極少聯絡實際,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課的興趣。

  對於大學生而言,學習法律知識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信仰起到關鍵的作用。所謂學以致用,只有將學到的東西用實踐檢驗其是否正確,只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增加對法律的認識,提高法律意識。

  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調查地點:新疆烏魯木齊市

  調查物件:各高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人:電大北校區20xx秋法學專科學員周峰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誌。然而,根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透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歸類分析,對當前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一定的計策。我還透過直訪大學生,更加直接、清楚地瞭解到大學生的心裡話,從而更加深入瞭解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情況。

  一、調查問卷分析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對新疆各大院校學生進行了法律意識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董輿教授透過他的法律意識調查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裡的總和。法制觀點是高層次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現存的法律規範、法律活動和法律關係等現象的概括和總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決定著大學生,甚至是以後走入社會依法辦事的自覺性。當前,非法律專業大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就容易產生錯誤的法律判斷意識、淡薄的法制觀念。在這種錯誤意識和觀念支配下的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無法預料。

  (三)法律權利意識弱於法律實用意識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法律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主體的權利觀念的強弱,權利意識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既包括對自我權利的認識、要求,也包括對他人權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沒有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權利觀念。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進行,大學生越來越關注一些法律現象,在事關社會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身邊的涉法問題時,他們能首先想到應該運用法律。但是,當他們自身遇到問題時,卻因缺乏權利意識而極力迴避,既缺乏對自己權利的維護,又缺乏對他人權利的尊重。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關自己的利益時,比如說在評優評獎、入黨、就業、擔任幹部等具體切身利益面前,卻一馬當先,採取儘可能的手段,逃規避法為自己謀利,有時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在一方面,當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時,比如晚上熄燈後大聲喧譁,影響他人休息,不經允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考試作弊等,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權利,甚至極力逃避,推卸責任,企望能法外開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擔法律責任的意識的勇氣。

  (四)法律意識層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掌握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與法律意識成正比,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內容的不斷豐富,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也應隨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並不理想。高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視基礎課,因而多數學生對基礎課只有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大學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礎課上好,就不會有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同時,除了法學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礎課課時過少,教師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識,大學生也只不過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識。由於當前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法律知識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們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錯誤的法律觀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權與法不分、有不少學生認為在當今中國,權大於法;二是違法與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來;三是道德與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規範作為法律規範,把道德情感當作法律準則,認為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就是違法,淡薄的法制觀念主要表現在:當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用法律手段類似保護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棄法律武器。

  (五)大學生的法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

  在我國任何一所高校都開設法律基礎課作為非法律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在法律基礎課上透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衝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是頭腦一熱,就採取一些過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終造成嚴重的後果;有的同學則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因此,提高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犯罪率高的客觀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現問題後採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甚至趕出家門。另外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佔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雖然學校有教給學生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卻只侷限與課本或書面上,未能真正教會學生運用法律,導致學生只會口頭上的法律知識。

  (三)、社會誘因的侵蝕。

  近幾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有很大的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另外,當前社會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在這種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造成大學生對法律的不重視,導致有些大學生由於存在僥倖心裡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大學生犯罪率高的主觀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有的大學生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遊戲、書刊雜誌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加上他們有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後果。

  (二)有的大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物件,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衝動,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後果。

  (三)有的大學生雖然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現實生活中,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影響,往往會因為剋制不住私慾而忽視了法律做出違法的事情。

  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因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有的大學生認為家庭對他們法律意識的影響較大。他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然而,目前我國一部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還比較低,未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大學生雖然認識法律知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未能將其合理運用,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在法律層面上的一大弊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