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黃龍病引發矛盾糾紛調研報告範文

柑橘黃龍病引發矛盾糾紛調研報告範文

  在現實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柑橘黃龍病引發矛盾糾紛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基本情況

  鄉位於縣南部,全鄉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1564戶6631人。經濟以農業為主,柑橘產業發展較遲,規模較小。截止至2013年,柑橘種植面積共7746畝,總株數約為464400株。經全面普查黃龍病樹有70735株,發生率15.23%;截至12月11日已清除病樹51446株,清除率72.73%。

  二、因柑橘黃龍病可能引發的矛盾糾紛

  (一)承包合同類糾紛。

  由於柑橘黃龍病造成柑橘果樹毀滅性傷害,對發現的病樹只得進行清理,無其他辦法可以救治,而且短期內不存在補種的可能。因此,不少承包他人山林、田土用於種果的群眾會停止租種他人山林、田土,停止租金供給,由此造成果農與山(地)主之間產生矛盾糾紛。

  (二)果樹清理類糾紛。

  為保護我縣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減少農民損失、保住未感染黃龍病果樹,對已感染的黃龍病柑橘病樹要進行清理。但由於種植成本尚未回收等原因,部分果農對於清理病樹有牴觸心理。而在統一集中清理過程中,會將不願意清理的群眾的病樹一併進行清理,由此造成果農與鄉(村)清理專業隊之間產生矛盾糾紛。

  (三)果樹不清理類糾紛。

  由於柑橘黃龍病由木蝨攜帶病毒進行傳播,因此,相鄰果園之間會存在相互傳染的情況。對於果樹未感染黃龍病的群眾而言,希望相鄰的已經感染黃龍病的果樹要儘快得到清理,避免感染到他家的.果樹,而但部分果農存在僥倖心理或牴觸心理而不願意清理,由此果農與果農之間產生矛盾糾紛。

  (四)其他矛盾糾紛。

  由於柑橘產業是我縣支柱產業,黃龍病對我縣柑橘產業影響巨大,由此引發的住房斷供、車輛斷供,借貸糾紛等將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

  三、解決的措施

  (一)加強宣傳,堅定果農信心。

  加強宣傳,讓果農明白柑橘黃龍病消滅後(即病樹完全清理後)再隔一段時間後可以再次種植,並非從此沒有出路,同時要讓他們明白病樹清理對柑橘產業將來發展的重要性,要督促果農儘快進行清理。

  (二)加強救助,分擔巨災風險。

  發揮政府社會救助職能,重點對損失大戶、合作社等進行補償,避免出現果農因“黃”返貧、因“黃”致貧現象。研究柑橘大災保險機制。

  (三)加強引導,發展替代作物。

  對於清理病樹後閒置出的土地資源,一方面可以發展高產油茶、茶葉等產業,壯大特色產業;另一方面可以種植辣椒、番薯等具有“短、平、快”特點的作物,最佳化經濟作物種植結構,改善群眾的經濟收入方式。

  四、提出的建議

  (一)加大清理力度,遲痛不如早痛。

  加強病樹清理宣傳,引導果農自發進行清理,同時各村成立專業隊伍進行病樹清理,利用秋冬季病樹易於識別的時機抓緊清理,避免出現“鈍刀子割肉”,造成群眾對政府工作滿意度下降現象。

  (二)加強宣傳力度,堅定發展信心。

  要讓群眾明白,柑橘黃龍病雖然是毀滅性病害,但可防可控,現在將病樹完全清除,隔上一段時間可以再次種植,稍微勒緊一點褲腰帶,等上幾年可以再次依靠柑橘獲得不錯的收入。

  (三)推進組建果業合作社,加快形成村規民約。

  加大果業合作社扶持力度,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落實果農病樹清理責任,加快形成村規民約,堅持無毒幼苗小組統一集中採購,加大優良品種規模化種植,儘快恢復柑橘種植。

  (四)加強政府監管,切實為果業發展保駕護航。

  加大對零散幼苗、果農自行嫁接幼苗清理力度,對幼苗提供進行嚴格監管,釋出提供無毒苗木企業名單,引導果農在實力雄厚、信譽度高的企業購買幼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