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後我市水泥行業的現狀的調研

結構調整後我市水泥行業的現狀的調研

  最近,市水泥行業協會對我市水泥行業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分析了結構調整後我市水泥行業的生產、市場、運營狀況和水泥生產企業面臨的困難,並就我市水泥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議。

  一、我市水泥行業現狀

  我市水泥行業起步於70年代,到80年代全市先後建成8家水泥生產企業,總計生產能力只有50萬噸。“九五”期間進行了第一輪整合改造,生產企業由8家減為5家,但生產技術和裝置仍是落後的機立窯,“九五”期末實際生產量僅為65萬噸。20xx年富陽登城尖峰年產200萬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的建成投產,標誌著我市水泥行業進入了新一輪結構調整期。目前,浙江三獅、杭州錢潮水泥公司投資的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已建成投產,浙江光宇集團投資的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專案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至此,全市熟料生產規模達到600萬噸,加上機立窯改造的粉磨企業,全市年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噸以上。

  二、我市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

  1、在總量擴大之下市場競爭不斷加劇。20xx年以來,我省先後建成投產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70條,生產能力5500萬噸,在建生產線10條,加上原有的機立窯,全省總生產能力將超過1億噸。而20xx年全省水泥實際需求量為8000萬噸左右,富餘生產能力約20xx萬噸。預計我市“十一五”期間年水泥需求總量約在800萬噸左右,全市每年將有200多萬噸水泥需要尋求外埠銷售市場。但是,由於各地水泥生產能力在短期內迅速擴張,致使供求關係失衡,水泥市場出現激烈競爭。在建德、桐廬等周邊市場已經被安徽海螺、浙江三獅等企業佔領的情況下,我市水泥企業只得與山東、安徽、江蘇和省內的其他水泥企業爭奪浙東水泥市場。但是,水泥銷售受輻射半徑制約嚴重。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市水泥生產企業在運輸上處於劣勢,只有運價高、運量小的公路運輸一種方式,運輸成本大,如我市某企業銷往天台等地的水泥每噸增加銷售成本25元左右。

  2、在供求關係失衡之下壓價傾銷不可避免。近三年我市水泥銷售市場經歷了較大的起伏,但仍處在企業盈利空間內。20xx年至20xx年每年10月的水泥出廠價分別為230元/噸、380元/噸、220元/噸,期間全市年水泥總產量分別為65萬噸、90萬噸、170萬噸。從20xx年第二季度開始,為應對國家宏觀調控和水泥生產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各地水泥企業紛紛採取壓價銷售或賒賬鋪底銷售等措施,導致市場價格急速下滑,並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如我市某企業為開啟杭州市場,墊資進行鋪底銷售,導致虧損3000餘萬元。隨著水泥企業採取的各種壓價銷售措施,使得水泥市場秩序無律可循,資金風險加大,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利潤急劇下降。

  3、在生產規模擴大之下能源和環保壓力加重。水泥生產能源消耗高、運輸量大、廢氣粉塵排放多。我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4條生產線每年需耗電8億瓦、原煤200萬噸左右,比調整前增加消耗100餘倍。在當前原、燃材料緊張的情況下,如果運輸等配套設施不能跟上,將進一步加劇原、燃材料的供需矛盾緊張。據測算,我市4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後,年總運量大約在20xx萬噸左右,按每輛汽車裝載40噸計算,每天需要有1440輛車次來完成運輸任務,巨大的`運量將加劇我市公路運輸負擔。從環保方面分析,雖然新型幹法水泥比機立窯在廢氣和粉塵排放上大為減少,但仍有一定程度的排放。同時在運輸和開採礦山過程中,也會造成廢氣和粉塵汙染,加上開採礦山破壞植被,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問題。

  三、對我市水泥行業發展的建議

  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若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調控,可能會使我市部分水泥企業陷入新一輪的困境。為使我市水泥行業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控制水泥粉磨總量。我市已批准的年水泥粉磨總量已達400萬噸。而現階段我市年水泥消耗總量為150萬噸左右,預計“十一五”期間年均水泥消耗在150—200萬噸左右,生產能力已大大超過本地需求量。水泥在粉磨過程中按質量要求可新增30的混合材料,並可享受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水泥銷售收入越大退稅額就越大,導致水泥銷售收入與當地財政收入不成正比。如果我市現有的水泥熟料全部粉磨成水泥,雖增加了我市工業產值,卻相對減少了財政收入。外埠投資者在享受了政策的優惠後,把應當當地的稅收轉化成利益帶走。因此,必須根據市場實際需求控制水泥粉磨總量。

  2、控制熟料生產總量。我市現有的水泥熟料生產,已經給當地資源帶來了供求矛盾。另外,熟料產量的急劇增長,必然會加速我市優質石灰石資源的消耗。應該堅持利用和保護並重的原則,適度限量開採。對外銷的石灰石,採取保護價和加大徵收資源稅額等措施進行限量保護。同時,透過控制熟料生產總量,也可減輕運輸和環保壓力。

  3、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目前水泥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和調控職能作用發揮非常有限。政府應加強對行業協會的指導,進一步增強其調控職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