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後感

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後感1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資訊科技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充套件到網際網路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著,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個性化

  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後感2

  今年我有幸讀了《未來學校》這本書,透過讀這本書,我也學到了很多,印象深刻的就是學習中心這個詞。

  未來學習中心的基礎課程體系是:生命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拓展生命的長寬高”。智識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真”。包括大科學與人文課程。公民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善”。社會公德、責任感等。藝術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美”。還有超過50%的針對學生個性選擇的“特色課程”。

  學習中心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未來的學習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學習。泛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獲取所需的任何資訊的學習方式。也有人將之稱為無縫學習、普適學習和無處不在的學習等。

  書中也提到了未來教師會不會失業的問題。必須做到兩條,首先教師要學會做智慧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學會與智慧機器人共處,讓它為我所用。未來教師,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因此教師也要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們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於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既是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這是未來教師的重要特點。

  未來學習中心不僅是學生與教師的事情,與每個家庭、每位父母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因為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而家庭不僅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也是兒童最初的學校。兒童成長最關鍵、最迅速的時期,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行為習慣、認知風格、個性品質,大多數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孩子的成長也會促進父母的成長,優秀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將是未來學習中心的重要特徵,在一個學習中心,或者學習同一種課程的父母,彼此之間都是天然的最佳學習夥伴。父母成為學習者,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教育最美好的人生狀態,更是未來教育最顯著的特徵。

  透過學習《未來學校》這本書,也讓我們看到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變化都是時代進步,大勢所趨,必然結果。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必將在未來的教學與學習中佔據重要的部分,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起好帶頭作用,不斷的學習各種知識來開闊眼界,提高自己。

  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後感3

  作為新教育實驗的參與者,有幸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未來學校》一書。書中為我們指明瞭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朱教授指出未來的教育將不會僅限於學校之中,會在更廣泛意義上的學習中心中進行。他在書中就學習中心的存在形式、參與者、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方式、親子互動、政府作用幾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我想就其中幾個感受深刻的方面談一談我的感受。

  首先是學習中心的存在形式。朱教授引經據典的為我們講述了人類教育的發展史,並指出當前的學校教育模式是工業社會發展的產物,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模式為工業社會輸送人才,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工業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效率為先的工業化人才培養模式將不再適用,以人為本的網路化學習中心將對它取而代之。而這種新型的學習中心現在已經初現苗頭。MOOC的出現便是重要的標誌之一。慕課——這種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學習形式,已經為我們展示了未來學習中心的雛形。在這裡,你只需要一個郵箱註冊,就可以學習你所感興趣的課程,而且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影片學習,而是從上課、做作業、考試,甚至是得到畢業證書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我也曾利用課餘時間利用手機應用進行過慕課的學習,在上課過程中有實際的參與感,而且授課的老師每節課都會留有相關的作業需要按時完成並提交,最後需要透過考試才能完成課程的學習並解鎖新的課程。

  其次是學習中心的參與者。朱永新教授在這一部分的闡述中,特別對當今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和教師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在未來的學習中心,學習者不再拘泥於適齡兒童,學習的形式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固定場所、固定人員、固定講授者。不同年齡的人可以在同一個課堂中學習,無論是七八歲的兒童還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只要是想要學習,都可以參與。同樣的不僅僅是學習者的範圍廣泛了,講授者的範圍也同樣寬泛,只要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進行課程的講授。對於這一章節,我的感受很深。我深深地明白,作為一名教師,立足長遠,不應把自己的角色拘泥於一個講授者,我們同樣也是學習者,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核心”。讓我們的眼界更開闊,讓我們的思維更敏捷,讓我們能夠更好的適應變化了的社會需求。同時,作為現階段的講授者,我們應該致力於培養素質人才。將對孩子們的培養從單純的知識層面轉換成為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再次,是朱永新教授對於未來學習中心裡學習內容的闡述。他認為,未來的學習內容不再是現在的這種制式的知識傳遞,更多的是多學科的整合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這種學習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私人訂製”。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這樣的一種學習需求,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在當前的授課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慢慢的將這樣的學習方式滲透在我們的課程之中。比如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將相關的文化背景、學科融合的內容加進去,豐富了課堂,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在學校中開設實踐課程,讓孩子們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中,例如科學課中學習了滑輪,就可以讓孩子們自己設計一個簡單的滑輪來吊起一些學習用品,增強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讓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學習的意義。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推進,未來既遠,也近,重要的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未來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前景。只要我們始終保持一種“在路上”的學習狀態,未來終將是我們的。而“我們”也終將推進教育的發展和實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