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精選15篇)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精選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精選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透過仔細的觀察,多次的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我們則更是興趣盎然。

  昆蟲世界的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根本就一概不知,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昆蟲的思維比人還高,例如:螢火蟲,在我們看來,它只是一直軟弱的小昆蟲,可在蝸牛看來,螢火蟲卻是一隻可怕的殺手。螢火蟲最喜歡的食物就是蝸牛,它捕食的方法也別具一格,他不會和獵物拼個你死我活,只是用自身的一種本能——使對方麻醉的一支“小針管”連續不斷地插進蝸牛的體內,當然,蝸牛不會有任何感覺,不久蝸牛便麻醉了,失去了知覺,任由螢火蟲享用,蝸牛也在不知不覺中死亡……

  我不禁歎服大自然那各種這樣的奇特,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發現了昆蟲與環境的息息相關,也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我們大家閱讀的一本好書,趕緊行動起來,我相信,這本是會讓你懂得更多!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2

  這個假期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很有趣,讀完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的準備和法布林爺爺一樣去觀察昆蟲。這本書一共介紹了十多種昆蟲,最小的昆蟲是毛翼蟲(一種寄生黃蜂),它小到肉眼都看不到。最大的昆蟲甲殼蟲,它大得連近視的人摘下眼鏡都看得清。並且這些昆蟲還分好和壞,好:有益,沒有危險,善良。壞:無惡不作,欺軟怕硬,霸道。

  在這些昆蟲中,我最喜歡的昆蟲是隧蜂,隧蜂是一種友好的蜂,特別討人喜歡。即使小飛蠅把自己的卵產在隧蜂的卵裡,隧蜂也不生氣,並且隧蜂還精心照顧它的卵。最討厭的昆蟲是螢火蟲和螞蟻。螢火蟲:雖然外表光鮮亮麗,實際是兇殘的肉食動物,它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毒液消滅比自己大很多的動物。螞蟻:它把蟬辛苦尋來的食物一搶而光,太霸道了。

  “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這動聽的歌聲,你們猜這是什麼聲音?這是大自然動聽的聲音,蟬的歌聲。它美妙的歌聲讓某些昆蟲忘記了行走、吃東西、勞動……

  沒有讀這本書以前,我知道的昆蟲種類很少,平時我也不怎麼關注昆蟲。自從獨立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昆蟲的世界原來這麼精彩,只要你認真觀察,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昆蟲,有時候我忙去觀察昆蟲活動,常常忘了媽媽叫我做的事情,因此也經常受到媽媽的責罰——不過,我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又認識了一個昆蟲朋友。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昆蟲和人都一樣,做事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不能不勞而獲,做一隻有用的昆蟲。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3

  今日,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並且一問世就被看作是昆蟲心理學的誕生。讀後我有許多感觸,也瞭解到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

  這本書記錄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有螢火蟲、螞蟻、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樣生活的,是吃什麼樣的食物的,是怎樣捕獵食物的,如何繁衍後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一些平常我不瞭解的。例如螢火蟲的身上有斑斕的色彩,身體是慄棕色的,胸部呈現紅色,身上的花紋是環形狀的,邊緣還點綴這幾顆小紅點,如同穿了一條美麗的群子。還有在這本書中我還了解到怎樣可愛的螢火蟲竟然是一個肉食主義者,並且手段很毒辣,獵物也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這真是我萬萬不曾瞭解到的事情,一隻如此嬌小的螢火蟲竟然會以比它大好幾倍的蝸牛作為下手物件,並且幾乎無一不漏,這讓我聯想到一個在動物界,人類界,甚至連昆蟲界都能夠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強食”的道理。

  不僅僅瞭解到了螢火蟲,我還了解到一種趣味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蟲。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並且也沒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讓它堅固的東西。那你會問那屋子為什麼能住昆蟲的。讓我來告訴你其實,它們用的是從溼地上取來的潮溼的泥土。可是,那泥土很寶貴,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會來回飛好幾次,並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並且,它們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堅固。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4

  初次拿起《昆蟲記》時,以為它就是那種平凡枯燥的科普書,但我翻開第一頁,就發現《昆蟲記》不僅僅是一篇介紹大自然昆蟲世界無窮神秘的科普書。並且還是一篇優美、充滿詩意的優秀文學作品。讀這本書時,就像在科普書籍和文學佳作中遨遊。如同步入了大自然昆蟲的世界裡。它主要描述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等等自然知識。

  金步甲是毛蟲的天敵,所以他就成了花壇、菜地的“園丁”。這個很勇敢的“園丁”。卻有著人們無法瞭解的一點。那就是,在婚配後,雌蟲要吃掉雄蟲。認真觀察的法布林,觀察到了這一點,向人類詳細的闡述了這一點。原先金步蟲和螳螂一樣,這就是他們的一種婚俗。雄蟲為了滿足雌蟲婚後的需要,才犧牲自我,在人們觀察不到的那一點,而法布林卻那敏銳的眼神,經過反覆的試驗觀察到了。可見法布林對昆蟲的無比熱愛。

  蟬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樹上為樹下乘涼的人高聲歌唱,可人們不喜歡它。法布林他拋開了一切人們對蟬的開法,開始潛力研究,不久,他發現蟬很勤勞,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讓我懂得看人不能看表面,要像法布林那樣細心觀察,像蟬一樣勤勞。

  昆蟲和人類一樣,有勤勞的人有懶惰的人,有聰明的人有伶俐的人,有老實憨厚的人,昆蟲和人類息息相關,我們人類應當愛護昆蟲,保護綠色家園,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完美,讓人類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5

  我讀了昆蟲記之後,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田野裡的蟋蟀,這篇作文寫出了蟋蟀的生活習性、繁殖、天敵、巢穴……

  首先,我來說一下蟋蟀的生活,蟋蟀會唱歌,他有一副專門唱歌的“發音器”,這個機器可以調節聲音的大小,可以由來迷惑敵人。平常捉蟋蟀的時候要仔細聽,不然蟋蟀的聲音會把你弄得分不清東西南北。蟋蟀的大腿很有力,一條可以調的又高又遠,這個“小鬼”很聰明,他有非常強大的參差不齊的牙齒,當你把他抓起來的時候,他會在你的手上狠狠的咬一口,有一回的時候我被一隻大蟋蟀咬了一口,由於咬得太厲害了,我的手被咬破了,都出血了。

  他的巢穴,蟋蟀的巢穴大部分都在草多的地方,非常隱蔽一般人找不到。他的巢穴在上流,不會被雨水衝進去,並且非常彎曲,用小刀挖的話要挖兩個小時才有可能把整個巢穴挖開,蟋蟀巢穴的最深處大約有九寸深。當我們聽到蟋蟀的叫聲很有可能是從巢穴裡傳出來的。當我們扒開草叢的時候會發現草叢裡面只有只有小洞並沒有蟋蟀這就是蟋蟀的訣竅,他在洞的旁邊!嘿嘿!

  他的繁殖,蟋蟀產卵,一產就是好幾百個,我們會想到過上幾年,蟋蟀這個品種會大量增多吧,NO,蟋蟀的卵會被許多種蟲子和螞蟻吃掉。尤其是螞蟻這種可惡的小傢伙他們會把蟋蟀的卵吃的一粒不剩,螞蟻們很勤快,人人都歌頌它,科學家們甚至把它們捧上了天。實際上,“好人無人知曉,壞人聲名遠揚。”

  這就是田野上的蟋蟀,我愛昆蟲記,他使我進入了昆蟲的村落。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6

  在古代,埃及人認為,蜣螂是一種神聖的動物,而且他們認為小甲蟲是從原球裡出來的。事實上,這個圓球只是它的食物而已,這個圓球並不好吃,它只是把別的地方的垃圾搓起來成了圓球而已。

  對於蜣螂來說做一個這樣的圓球可不太容易,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但一些貪吃的傢伙仍然做得很大。等到圓球做好後,他們必須把它搬到適當的地方去,他們走得十分艱辛,而且他們走的都是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的地方。不僅如此,他們還要防止那些賊蜣螂來搶他們辛苦的成果,那些蜣螂很狡猾,他們假意幫他們運食物,等到他們不注意時,那些賊蜣螂便會把糞球運走,被偷走糞球的蜣螂就會自認倒黴,不過他們會打起精神再做一個糞球。雖然運食物回家路途十分艱辛,再遇到賊蜣螂搶走它的食物時,它仍毫不氣餒,重新再來......

  看到這,我就想到看過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叫劉輝的人。他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可他克服了歧視,克服了困難,他不僅學會了游泳,還學會了彈鋼琴,雖然他在學鋼琴時,他的十個腳趾無數次被磨破,他也不知多少次從琴凳上摔下來,但他不氣餒,不放棄,終於能彈奏出了優美的旋律,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笑著回答了一句,至少我還有腳。

  不管是蜣螂還是劉輝,他們的生命中都有樂觀精神,而且遇到困難時是那樣的百折不撓,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7

  這段時間我認真地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令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的世界裡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金蟬是如何脫殼的,屎殼郎是怎樣滾糞球的。這是一本寫昆蟲們一生生活的科普讀物,作者用清新樸實的文字,幽默風趣的敘述,讓我記憶深刻。作者法布林透過他一天一天地觀察,一天一天地積累,讓我進入了一個充滿生氣的昆蟲世界,感受到一個個生靈的靈動……

  繼續往下讀,一個個小生靈浮現在我的眼前,但是現在也有很多種類的昆蟲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陷入了沉思:我們人類殘忍的殺害了它們——因為我們人類不斷地在破壞我們及昆蟲的生存環境,致使這些昆蟲在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這些昆蟲在以後環境變好的情況下還會不會再出現呢?就是現在還繼續存在著的昆蟲,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消失呢?掩卷沉思,我不禁被法布林的探索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所折服。他幾乎用畢生的精力去觀察、研究昆蟲的世界,並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我們不難從字裡行間看出法布林對昆蟲、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熱愛。我情不自禁地被他的那種探索科學的精神所感染。

  《昆蟲記》讓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更讓我學習到了一種對待科學的精神——堅持不懈、嚴謹認真。我相信,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能像法布林這樣,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我們理想的成績。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本名叫《昆蟲記》的書,看了以後使原本對昆蟲非常感興趣的我越喜歡上這些小蟲子。

  《昆蟲記》這本書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林,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能力,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他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並將其記錄下來,這本讓他花費畢生心血的傑作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透過作者的描寫,我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蟬在歌唱、蟋蟀在奏樂、蜘蛛在捕獲食物———多麼神奇的大自然啊!獸類動物弱肉強食、寄生的現象,昆蟲也有類似的情況,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小的蟲子,會將自己的卵產在蟬卵上,而這種小蟲子發育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卵作為食物,供自己生長髮育所需。

  小時候,在看《黑貓警長》動畫片時,有一集是說,母螳螂在新婚之夜將公螳螂吃掉,然後黑貓警長來破案的故事。一直以為這只是編造的,看了《昆蟲記》後發現,這個動畫片是真實的科教故事。讓我瞭解了螳螂是一種無情的'昆蟲,母螳螂竟會六親不認的把它的親人吞食掉,產卵後再也不回來了,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是否健康成長。

  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體娓娓道來。在對昆蟲的日常生活的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9

  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高樓中的孩子,沒有機會去廣闊的田野中去看一看,聽每一朵春花,每一隻秋蟲想你訴說饒有趣味的故事,這本書就像是昆蟲的自述,詳盡的描寫了昆蟲們的樣子,特點與習性,讓你感覺置身於大自然中。

  在“大自然”裡,你首先看到一隻不停在樹上唱歌,十分煩人,至少,人對它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其實當你真正地走進蟬的世界,才知道,蟬是一種非常勤奮的昆蟲。它四年在黑暗中的苦幹,換來一個月日光中的歡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所以,我們不要再厭惡它歌聲的吵鬧和浮誇了。

  要說誰是歌手和建房專家,非蟋蟀莫屬。蟋蟀建造房子的本領,在昆蟲界可是大名鼎鼎的。在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中,只有蟋蟀長大之後,才會有一個固定的家,而且是依靠它的技能建造的。其他大部分昆蟲,都是隨便找一個臨時的洞做避難所。

  4月底,蟋蟀開始唱歌了。最初還是生疏又羞澀的獨唱,不久,大家就合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響樂。它們是春之聲合唱團當之無愧的首席歌手。

  在大自然中,你會發現,小蟲子也有溫暖舒適的家,它們的建築技藝讓人類工程師也自嘆不如!你會為小蟲子拳拳愛子之情而感動,你為它們團結互助的精神兒讚歎,你會為獵手神奇的捕獵技巧而拍案叫絕。

  合上書,我明白了:大自然是奇妙的,可愛的,令我們不斷追求,探索的!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0

  這本《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亨利.法布林。他寫的《昆蟲記》裡面,有好多昆蟲的名字,有很多是我連聽都沒聽過的,尤其是蜂的名字,我以前只知道兩種蜂的名字:竹蜂、馬蜂,但沒聽說過什麼採棉蜂、採脂蜂……

  竹蜂和採脂蜂的居住之處頗為有趣,它們是住在遺棄的蝸牛殼裡。那些愛捉弄蝸牛的朋友們可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倒黴的正好拿到的是已經居住了採脂蜂的蝸牛殼,那就只能怪自己了。採脂蜂往往選蝸牛殼中大小適宜的一節做它的巢,它們常常用細砂嵌在樹膠上做成有圖案的膜。在用樹脂和沙粒做成的蓋子下,還有第二道防線,用沙拉、細枝等做的壁壘。在第二道防線後面就有兩間房間,一間大的給雄峰住,一間小的給雌蜂住,因為採脂蜂的雄峰比雌蜂大。

  有時候,採脂蜂築巢的時候,會因一個小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劇。如果採脂蜂在一個蝸牛殼中築巢,但它卻不知道蝸牛殼已經有主人了,等巢裡的蜂長大了,它們咬破了膠膜,衝破了防線,想解放自己。但是,它們的通路被一個陌生的家堵住了,因為這殼原本的主人的幼竹蜂還在孕育。就這樣,可憐的幼採脂蜂就因母親的一個小疏忽就結束了生命。

  這一個小故事,可以讓我們明白,一個小小的錯誤是不可忽視的,它可能會釀成一個讓自己終生後悔的結果。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1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一部文學著作。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言詼諧幽默,充滿著盎然的情趣。被譽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也被稱為“昆蟲的史詩”。

  《昆蟲記》講述了許多發生在昆蟲身上有趣的事,把每一個昆蟲刻畫得淋漓盡致,讀這本書,就彷彿身臨其境一般,“歌唱家”蟬,“音樂家”蟋蟀,勤勞的舍腰蜂,美麗的大孔雀蛾等等,無一不真實的記錄了昆蟲的習性和特徵,非常引人入勝。

  它還記錄著一些十分常見卻不引人注意的場景,誰沒有見過蒼蠅倒掛呢?可法布林卻把這極為普通的一幕記錄了下來,這正提醒我們,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許多事情需要我們留心觀察才能發現,而從中得到的樂趣和啟示就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

  讀《昆蟲記》,你會發現字裡行間滿滿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地球很大,有許多生命因為太過微小而被我們忽視,《昆蟲記》告訴我們,即使它們很不起眼,但也是生命,是這個大家園的一份子。它們的一生很短暫,但只要它們存在過,哪怕只有一秒鐘,就同樣值得尊重。

  在生活和學習中,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2

  ……當人類漸漸佔領了整個地球,不要忘記就在我們身邊,還有一個龐大的生物種群,那就是昆蟲。

  這個暑期,我看了一本科學著作《昆蟲記》,主要講述了昆蟲世界許多有趣的故事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而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就是法布林那高超的擬人寫作手法,在我眼裡,他是無可比擬的,大到一片昆蟲鋪天蓋地的群體飛翔,小到一隻幼蟲的輕微彈腿……,有時真讓我彷彿來到了花叢中,看蝴蝶飛舞,聽蜜蜂嗡嗡……。

  這本書還帶給我一些對弱小生命頑強生存的感悟。昆蟲雖小,卻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幾十億年,是什麼,能夠讓它們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一是強大的繁殖能力。據科學考證,昆蟲中繁殖速度最快的要數蚜蟲。全世界已知的蚜蟲有2000多種,我國估計就有600種,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4-5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在它們的世界裡,七世同堂是常有的事情。

  二是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世界上大多數昆蟲都生活在比較骯髒的環境中,比如蒼蠅,它哪兒都敢飛,哪兒都能生棲,對各種細菌和病毒天生具有抵抗能力,是自然界少有的不生癌症的生物。

  三是強大的團結協作能力。昆蟲常常都是成群結隊地出沒,時不時會遇到天敵或災難的襲擊,但它們總可以團結一心,合力抗敵,抵禦災難。最好的範例就是螞蟻了。它們一個個雖然十分微小,但“眾人拾柴火焰高”!靠著團結和努力,一步步打造並保衛好自己的家。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3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的興趣盎然。

  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後來還寫了篇有關螞蟻的觀察日記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呢。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4

  這些天,我再次認真閱讀了昆蟲記。這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繁殖和死亡的科普書。

  記得我讀幼兒園時,有一次,媽媽在廚房做飯,我在餐廳玩耍。突然,地板縫隙裡竄出一隻黑乎乎的蟲子,嚇了我一大跳!

  驚魂未定的我跑去找媽媽。媽媽抱起我問:“寶貝,怎麼了?”我說:“媽媽,咱家有一隻很可怕的蟲子。”說完又哇哇大哭起來。媽媽帶我到餐廳找到了那隻肥嘟嘟、慢悠悠爬著的蟲子。媽媽看著我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為家裡有一隻恐龍呢!原來是一隻蟑螂呀!”媽媽又告訴我說:“蟑螂一般生活在溫暖、潮溼的南方,它是不會咬人的。來,媽媽和你一起來觀察蟑螂吧!”我看見蟑螂全身都是棕褐色的,全身肥嘟嘟的、圓滾滾的。這樣近距離地看著它,我覺得它沒有原來那麼可怕了。

  後來,媽媽為了讓我能更好地瞭解昆蟲,就給我買了一套法布林昆蟲記。從這套書中,我認識了很多昆蟲,有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它捕捉象鼻蟲是很有方法的;手術專家——砂泥蜂,它捕捉夜蛾幼蟲和技術可是一級捧的;戰爭狂——紅螞蟻,喜歡抓黑螞蟻當奴隸……這些知識,我全都從昆蟲記上看到的。

  讀完這本書,我的變化是巨大的。以前我總是害怕昆蟲,現在我不僅不害怕,反而喜歡上觀察昆蟲了。而且認識了很多昆蟲,能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並對它們的生活習性瞭如指掌。平時,和同學交流的時候,我總能把這些昆蟲如數家珍般地好好炫耀一番!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15

  讀了這昆蟲記,使我懂了許多昆蟲的知識,讓我知道了赤條蜂是住地下的、熒火蟲是吃蝸牛的,舍腰蜂喜歡把自己的巢建築在火爐旁邊,有時還會把巢建築在煙囪裡面,蟋蟀是天生的音樂家、螳螂是天生的殺手。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偉大的《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先生的心血,法布林是一位昆蟲學家,一八二三年出生於法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後當過小學教師,他自幼就酷愛大自然,特別喜歡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工作後,他便利用業餘時間對昆蟲進行研究,深入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繁殖方法、建巢方法、鬥爭方法……並先後將研究所得寫成一篇篇文章,他的研究第一次揭開了昆蟲世界的奧秘,那些文章後來變成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名著《昆蟲記》,一九一五年結束了他的人生,享年九十二歲。

  《昆蟲記》是一本經久不衰、經典的文學著作,是法布林與自然界的眾多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自問世以來,《昆蟲記》就以其豐富的內容、優美的描寫,影響了無數的科學家、文學家以及普通讀者。法國文學界評論法布林說:“有著哲學家的思想,美術家的觀察,文學家的刻畫。”大文學家雨果盛讚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而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則稱他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昆蟲記》為法布林贏得了極大的榮譽,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