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吊起來的人》讀後感

《把自己吊起來的人》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自己吊起來的人》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寒假期間,我在家讀了《把自己吊起來的人》一文,深有感觸。

  文章講了東漢時期有一位政治家,名叫孫敬。他小時候為了在學習的'時間不打瞌睡,就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這樣一來,每當自己想打瞌睡時,頭一低下來,繩子就會牽住頭髮,把頭髮扯痛,痛了,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許睡覺,要認真學習。

  孫敬為了克服自己懈怠和懶惰,就想了這種離奇的方法,可見他平時對待學習是多麼的用功。雖然這種方法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可取,但這種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的。當我們學習心不在焉,老是想玩會兒的時候,想想把頭髮吊起來的孫敬,你就會知道浪費時間是多麼不應該了。

  我們作為學生,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我們也應該以學為主,以孫敬為學習榜樣,克服懈怠和懶惰的思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去,做功課就應該認認真真,不能還沒做完就想玩就玩,像睡就睡。否則最後只會成為一名好逸惡勞的懶惰者,長大後,就什麼也幹不成了。

  我們是新時代的學生,都應該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勤奮好學是每一個學生必需的素質,也是每一個學生追求上進應該擁有的優良品德。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後繼有人,世世代代繁榮昌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