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兔兒爺的秋天作文

北京兔兒爺的秋天作文

  二十四節氣中,有秋分和春分相對應,它們分別又是和立秋、立春相關聯的。也就是說,立秋和立春是秋天與春天的開始,秋分和春分則是說秋天和春天都各自過去一半了。所謂“分”,是均等的平分。俗話說的平分秋色,是這個意思;清詩裡說的“雁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也是這個意思。

  秋分到了,意味著深秋來臨,和夏天裡的仲夏是一種相同的氣候象徵。這時候是秋天最好的時候,不冷不熱,涼爽宜人,即便人們常說是“一場秋雨一場寒”,那秋雨再涼,也是爽快的。在北京,這是一年四季最好的季節,秋高氣爽,陽光明亮,卻不再灼人。有歌在唱:“那段盛夏燦爛的過,長過一聲:葉落……”葉落了,也是金黃色的,絳紅色的,可以作為書籤,夾在季節的記憶裡。

  在北京,這時候是水果上市的時候,即便在以往交通不發達的日子裡,沒有南方水果,北京自己的水果品種也已經不少。《北平風物類徵》引《春明採風志》中,就記載有“雅爾梨、沙果梨、白梨、水梨、蘋果、林擒、沙果、檳子、秋果、海棠、歐李、青柿、鮮棗、葡萄、晚桃、桃奴。又有帶枝毛豆、果藕、紅黃雞冠花、西瓜。”這些水果中,有的現在已經見不到了,比如林擒果,如今到哪兒能買到?

  這時候,北京城大街上會應時應令擺出許多大小攤子,專門賣水果,叫做“臨節果攤兒”。當然,最集中也最熱鬧的,當屬前門外的果子市。這是一條小街,北起鮮魚口,南至珠市口,不過長一里地,卻是果攤兒鱗次櫛比,批發兼零售,如同現今西紅門外的新發地。《都門記略》一書中說:“果子市在前門東……列燈火如晝,出諸果陳列,充溢一市。”

  這時候,北京大街上還有一景,便是賣糖炒栗子的。《都門瑣記》裡說:“每將晚,則出巨鍋,臨街以糖炒之。”《燕京雜記》裡說:“每日落上燈時,市上炒慄,火光相接,然必營灶門外,致礙車馬。”那是清末民初時的情景了,巨鍋臨街而火光相接,乃至妨礙交通,想必很是壯觀。而且,一街栗子飄香,是這時節最熱烈而濃郁的香氣,蓋過了這時節的桂花香味撲鼻。

  在老北京,這時候,大街上另有一景,是賣兔兒爺的。這種兔兒爺是用黃土加水和泥做成的,燒乾之後,塗上顏色,大小不一,造型不一,有的騎馬,有的'騎虎,有的穿著戲裝,扎著靠旗,摞成小山一樣,堆放在攤子上賣,有竹枝詞說“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爭擺兔兒山。”這裡說的佳節,是指中秋節,秋分節氣是緊緊挨著中秋節的。今年更是如此,秋分過後4天,便是中秋節。在以前的日子裡,這時節不僅是月餅上市的時候,更是少不了兔兒爺列陣的。這是屬於我們中國的民間神話傳說,是月宮裡和嫦娥、吳剛、桂花樹四位一體的搗藥的玉兔,大小也是一尊神仙,是要請回家供奉的呢。

  如今的北京,這時節水果琳琅滿目的情景依然還在;雖然不再是巨鍋臨街火光相接,已經改成電火爐,但糖炒栗子香飄滿街的情景依然還在。只是,兔兒爺有些淪落了。前兩天逛前門,在楊梅竹斜街上看到一家小店,店門的窗戶上寫著“北京兔兒爺”幾個紅色大字,專門賣兔兒爺,其它地方還真的少見。如今,各種新潮的變形金剛之類的玩偶佔據了市場。但是,兔兒爺這種帶有我們民族與民俗特色的玩意兒,卻是有故事可以娓娓道來的,是和節氣密切聯絡在一起的呀。

  又想起了那句詩:“雁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秋可以向此時分,雁也可以在明日去,但是帶有我們民族民俗文化傳統的東西,不要也一起遠去了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