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豹子拍攝微電影二三事的散文

土豹子拍攝微電影二三事的散文

  一、有志者事竟成

  七月十三日晚馬上快十二點了,手機的的微信鈴聲將我驚了一下,一看是同蘭輝發來的,他微信中說他看了一個勵志微影片後感想很多,自己也想搞一個脫貧勵志微電影。

  就此,我沒有了想睡覺的想法,就這個事和他在微信中聊了起來。脫貧勵志這樣的事例報導很多,但有沒有很強的衝突故事。它要求政治性強,對黨的脫貧政策有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方面我們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倉促編拍出來,不是成了採訪式記錄片,就是走訪提問式片、或者成為引導通訊報導式的老套路,群眾不認可,膚淺而且沒有深度,失去了微電影的本意。我建議他試拍一個表現農村生活現實中生活方面的微電影,他說:“行!”

  一時興起,就翻騰我們影視協會會員創作的微電影劇本,給同蘭輝推薦了好幾個。最後同蘭輝確定用建明創作的劇本《妯娌與婆婆》,我倆就其中劇情和專業拍攝等問題交換了意見。聊到最後就是要找合適的演員成了問題的關健,沒來得及多想,我倆同時想到了“朱村社火隊隊長”,人稱民間高人快板編寫能手的何改榮,他群眾基礎好,演員人脈廣,同蘭輝就趕快和何改榮微信聯絡……他倆在微信中商量個沒完沒了,我遲遲得不到迴音,就不知不覺睡著了……

  又被手機鈴聲驚醒,開啟一看兩點多,同蘭輝高興的說和何改榮說好了,演員的事沒麻搭,改榮連夜晚就改編劇本,並說原劇本骨架還行,但缺少衝突和血肉,何改榮要動大手術了。我倆都進入興奮狀態,談興很濃,相互打氣,最後我看三、四點了,奈不住瞌睡就對同輝說:“明早七點多,何改榮家碰頭,咱們商量此事!”

  第二天七點鐘吃了碗鹹湯面匆匆和他倆碰頭,一起討論了劇本、拍攝、演員等事宜,三人具體分了工。又去朱村一組採訪貧困戶孫啟海脫貧致富的事情,為另一個劇本準備素材,採訪完畢後蘭同輝競有意外收穫:採寫了一篇“【朱村好人榜系列報道】孫兆鋒:默默無聞的補路人。”二個小時後在朱村公眾微信網路平臺釋出。

  “我餓了,咱回!”採訪結束已經一點多了,同蘭輝直嚷嚷“餓了”,要趕快回!

  我才知道他和何改榮咋夜熬了個透慣慣,早上又忙的碰頭那知道還有吃早飯這回事。

  劇本、拍攝前期誰備和挑選演員的準備工作分頭開展。李雙霖很支援,下午就送來了他題的字。我想:這個微電影拖拖拉拉也得半個月看能否拍攝完工,晚上同蘭輝微信說:“萬事具備,明天即可開拍開頭。”我大吃一驚,這倆年輕人辦事效率太高了,太有能力了。晚上就第二天拍攝有關問題又商討了半夜。

  拍攝工作沒日沒夜的緊張進行,導演、編劇、演員無不認真,越是和蘭同輝、何改榮一起共事,越感覺很暢快很順心。他倆做事雷力風行,認真負責,業務能力強,實在,不自吹自雷,樸素踏實虛心,蘭同輝一直保持著退伍軍人的優秀品格,他和何改榮都是基層最普通的中共黨員,倆人身上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朝氣,一股衝勁使我十分感動,由不得自豪的說:“有志者事竟成!你們準行!你們的愛好和追求,你們所奮鬥的事業一定能夠成功!”

  二、拍攝微電影《暖心》所想到的

  丘隅人自拍自演的第二個微電影《暖心》與大家見面了,這個微電影是描寫一個不幸的家庭因各種原因致貧後,主人公不光只依賴政府政策的扶持,而是依靠自身不懈努力,自強自力,開拓掙錢門路,擺脫貧困為主題而展開的故事。

  雖有殘疾的主人公,在建築工地仍然扛水泥、拆舊房,當建築小工,撿重活髒活幹,不怕苦不怕累供養孩子上大學讀書,孩子也不負厚望,在學校努力學習,考上了研究生。

  我對此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這一塊,不知城市如何,農村孩子上學這塊好象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家長透過不氣來;幾從何時,從幼兒園到大學再到研究生,家長要付出多麼大的努力,全家人要傾注多大的精力……有道是有多少個家庭幾代人為孩子上學奔忙、掙錢!為什麼?農村農民孩子只有考上好大學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個拼爹的時代,一個平民子弟拿什麼和官二代富二代去竟爭,只有憑相對公平的高考來改變自己的下半輩子的命運。農民是一個很大的弱勢群體,農民子弟受內外環境的制約,或者自身家庭特殊的原因條件限制,很難與城市有根基有穩定工作的人相比,他們多多少少掌握著國家的`權力資源和公共資源的話語權,所以,普通農民就很難公平的享受到國家種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好在《曖心》主人公的女兒考上了好大學,所學的專業也不錯,而且正在讀研,家雖窮點,這就是希望,這就是普通農家擺脫貧困的動力!

  主人公由於家庭底子薄,母親年邁,他供養倆個孩子上學,經濟負擔很重,從危窯洞搬出後,住進廢棄的舊學校裡,別人都蓋了幾輪新房了,他住的房子已經幾十年,現在也成了危房。在很有限的政策扶持下,幫扶單位給了兩頭牛,居民住房給了適當的補貼。這兩頭牛又能值幾個錢呢?就是兩頭牛都下牛崽,除去成本,不算人工一年也不到萬把塊錢的收入,在這個家庭萬把塊錢猶如杯水車薪,哪能解除他的貧困呢?對於住房,政府對貧困戶有補帖,那又能怎麼樣呢?扶貧主要是扶愚、扶志。主人公有了牛,有了房,娃們乖,愛學習,這一切才會給主人公帶來生活的希望,帶來了幹勁,帶來了動力,一種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主人公不敢懈怠,不敢懶惰,勤快做事,全家人擰成一股繩,努力改變命運,女主人公一有空給牛割草,經心餵養,鋤草上地,管理果園;八十歲老母親也不閒著,也身有殘疾,做飯掃院,能幫多少是多少;全家人和和氣氣的踏踏實實靠勤勞雙手過日子。

  就這樣如此忙碌,果園還未能掛果,主人公打零工又能掙多少錢呢?那有錢買政府補貼的房給自家居住呢?扶貧工作人員看主人公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建議他做豆腐賣,他試做成功,嚐到了甜頭,此後每天有七八十元的穩定收入,又有做豆腐的下腳料喂牛,節省了養牛成本,沒有有幾年,他脫貧了……

  《暖心》這個微電影是根據朱村二組孫啟海脫貧故事編寫的,我們劇組斷斷續續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一家人和和氣氣普普通通的生活著。看著孫啟海賣豆腐的自信樣,看著大嫂拿著鐮刀草籠去給牛割草那勤快樸實的背影;看著老母親跛著殘疾的腿在灶房忙活的樣子;看著他女兒起床很早,除了幫做家務活外,不時的背誦牆上貼的英語單詞的堅定神態,我感動了!也感受到了春的溫暖,看到了脫貧之後孫啟海一家的美好前景,不得不寫出《曖心》所想到的、所看到的一切!

  三、《暖心》拍攝隨感

  大家看了幾十分種微電影《暖心》和拍攝的花絮,一定感覺拍電影就這麼簡單,跟玩似的,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影視是綜合藝術。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剪輯、音樂、字幕、服裝、道具、燈光、合成等等集大成於一身,沒有很強的綜合專業技術是很難完成的,同輝工作室工作人員透過十幾年的摸索實踐,自學成才,用最簡單的攝影器材拍攝出微電影,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反響強烈!

  《暖心》算是第二部微電影,在第一個《妯娌與婆婆》之前,劇組編導等工作人員就實際採訪了《暖心》主人公原型和家庭多次。一起討論研究,醞釀怎樣挖掘主題,表現人物,又用什麼樣的鏡頭表現出來。編導挖苦心思,假設了許多鏡頭和內容,一個個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真是寢食難安,最終誕生了劇本的基本框架,聽取各方意見,然後補充有血有肉的故事情節,和導演一起討論拍攝中的許多問題,爭論不休,最終達到統一,這才是開拍的條件和基礎。下來尋找符合人物性格的演員,這才是重中之重,導演又要翻來覆去的講解影視劇的內容,讓演員體會自己角色內心世界,儘快入戲。

  《暖心》的實際工作是從七月十四日就基本開始了,從編寫討論劇本到定型,再找到演員分配角色實際工作己有九天時間了,正式開拍則到了七月二十三日。拍攝完畢之後影像工作室人員則加班加點完成後期製作少說也得二三天時間,一部微電影看似五六天完成了,實際上已經用了半個多月時間了。

  開拍前的場景場地必須跟據劇情要尋找合適得地方,還要考慮有沒有群眾演員的場面,備齊各種道具和各種必須必備的器械和物品,就是人物的服裝,演員自己翻箱倒櫃不知要折騰幾次,才能找到付合人物年代的服裝。

  安全是重中之重,就拿這次《暖心》微電影有一個驚險鏡頭,必須要用安全繩將攝影人捆綁住腰,腳登在懸崖上才能完成攝像任務。這是必須提前應該考慮好,準備充分,又比如有個摔熱水瓶的鏡頭,和打雷閃電,雨衣等等道具都要提前準備好,什麼年代什麼背景需要服裝道具必須到位。

  《暖心》劇組沒有閒人,這是一種喜歡愛好組成在一起的上勁團隊;這是一支嶄新的有超強凝聚力的戰鬥團隊;他們不分工種不分年齡都搶著乾重活,拿東西,搬道具,穿梭於梢林深溝,河畔土路,不怕烈日炎炎,個個表現都十分出色。

  整個拍攝過程是十分艱辛的。我們戲稱劇組代言人,又是演員兼化妝師的劉婷寫了一篇感言,就是我們劇組集體經歷的事情,她有感而發,每個字都是真真切切不加掩飾的真實感受和文字記錄,這裡也不就重複敘述了。

  這裡只能說說她們不知道的事情,要在一個山頂懸崖邊拍攝一個鏡頭,沒有上去的路,梢林荊棘密如蛛網,幾個人不得不輪流拿钁頭挖斷荊條棗刺,開僻一條小路,又站在懸崖邊挖荊刺,開出一條攝影豁口,用繩子綁著同蘭輝在懸崖上拍攝影片,幾個人拉著繩子,腳下草叢十分光滑,稍不小心都有掉下懸崖的危險,但堅持在密不透風的梢林裡咬著牙完成這次拍攝!

  《妯娌與婆婆》之後是《曖心》微電影。“當你邁著堅實的步伐向覌眾走來時,我們看到了你的成長,成熟,期待你變得穩健而溫馨!”

  我們就用觀眾這段評語來做這篇文章的結尾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