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京十五日》讀後感800字

《兩京十五日》讀後感8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京十五日》讀後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看完了馬伯庸的新書《兩京十五日》,看得很投入,監考的時候都在看,導致監考時間過得飛快我都沒有察覺。

  關於宣德皇帝的生死時速,網上關於這本小說的誇讚不少,但我覺得還是十幾年前的《風起隴西》更為震撼人心。所以整本書結束後,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之一就是女主因好友入宮為妃後為皇帝殉葬而瘋狂復仇的過程,和她總是念起的.那首小山詞《破陣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鞦韆。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絳蠟等閒陪淚,吳蠶到了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絃。今年老去年。

  就不從文學角度多鑑賞這首詞了。關於從富家公子到清貧寒士的轉變,晏幾道寫過很多扎心的今昔對比,但看下來從沒有這一首這麼讓我感到悲傷。詞中的景象好像帶著一種復古的濾鏡,把很多景物映襯的泛黃髮暗,兩個女孩的青春就這樣不知為什麼原因被哀涼地埋葬了。

  一開始不能理解女主為什麼會為了手帕之交步步為營喪心病狂的復仇,馬伯庸確實很不擅長塑造女性形象,外加字裡行間流露出女主應該是和手帕交除了友情應該還有一種不一樣的情愫。但仔細想作者應該是想塑造一個極赤子之心、極重情義、極天真、思想極進步的女性的形象。我想很多女孩子年少時都有那麼一個特殊的好友,會覺得愛她勝過愛任何人,她就是自己的知己,但等到成家立業,後很多女孩就沒有這樣對友情特別特別特別強烈的依賴了,只不過文中的女主角她並沒有走到這一步。但相比於小說中其他更為宏大而沉重的主題,比如說關於遷都,關於漕運的政治意義經濟意義、以及百姓信仰,民生國本,這條女性復仇線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非忠實讀者非常希望作者以後寫小說就寫小說,不要再隨便加什麼女性角色和感情戲。

  接下來是自己最近關於生活的感悟。最近依然在學習公務員相關知識,這應該是我正經當范進的第二年,常言道事不過三,前兩次翻車的經歷讓我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今年年底再不及第我可能就要切腹了(?其實我在學習方面實在是沒有天賦,頭破血流這麼多次,才知道學習的靈魂是思考。很多事不是簡簡單單付出時間硬剛就可以,也不是跟著別人的節奏亦步亦趨。相信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哪怕他其實為人很挫,但是起碼在應試學習這方面絕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其實做老師也是很美好的,有時候我也會有“一個靈魂喚起另一個靈魂”的錯覺。為什麼說是錯覺呢?因為身在組織裡,總會被迫接受一些不能接受的東西。作為一個成年人,是不能如此任性的。所以我想,很多有情懷又有本領的人選擇單幹,大概就是出於此吧。只不過教育的責任太過重大,所以我能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外加感染身邊的人,那就是很棒棒了。

  接下來的安排是把學習嵌入自己的生活,這注定不是突擊一兩個月就能完成的大業。與此同時,希望自己能更用心的體驗生活,完善自己。作為一個已婚人士,對自己的生活應該有更好的規劃。

  今天就更新到這裡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