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哪裡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哪裡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哪裡,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哪裡

  中國學界一般認為,鄭和航海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即今肯亞和坦尚尼亞一帶。但是域外存在不同看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些不同的看法。

  航行範圍域外看法

  李約瑟曾引地圖學家弗拉·毛羅所言,稱1420年鄭和艦隊已越過好望角。澳大利亞人菲茨拉德認為,鄭和的船隊有可能到達澳大利亞西北的達爾文港。馬來西亞學者祖菲加提出,鄭和艦隊於1422年到達了南極。

  在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中,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又提出鄭和船隊的分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且先於西方發現美洲和大洋洲的論點。其證據包括所謂鄭和船隊繪製的世界地圖、《異域圖志》所繪製的各地動物、考古證據以及DNA分析等。

  其中的世界地圖即中國律師劉鋼收藏的《天下全輿總圖》。劉鋼稱該圖是永樂十六年(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的複製品。他本人又撰寫了《古地圖密碼》一書加以論證。

  中國學界對上述外國學者的觀點普遍持否定態度,尤其反對孟席斯的觀點。外國也有學者對《天下全輿總圖》提出了質疑。反駁理由包括當時的中國人幾乎無人接受地圓說,不可能嘗試環球航行;經緯線繪圖法尚未傳入中國,著名的《鄭和航海圖》也只是一字排開繪製而成的,等等。

  反駁者並且指出,脫離史實的宣揚不僅不能激發激發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反而“只能是對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嘲弄”。

  鄭和下西洋目的和歷史意義

  1、目的: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廣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十分繁榮。在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之後,發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貿易已經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國的絲織品、瓷器受到西洋諸國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而中國對不能自行生產的香料等物,也有較大的需求。

  除經濟原因以外,還有為了通好他國,懷柔遠人,踐行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的想法,同時宣揚大明威德,而令蠻夷國家畏威懷德、輸誠納貢。

  2、歷史意義:

  政治方面,鄭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華夷政治體系,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充套件。

  經濟方面,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

  文化方面,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進了明朝對外界的瞭解。鄭和下西洋,還留下了《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也是遠洋航行的寶貴資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