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

  古今中外,流傳下來並且非常有名的非四大名著莫屬。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其中一部---《三國演義》。

  這本書是明朝作家羅貫中寫的,流傳下來的有很多版本,但故事的精彩和好評不會改變。這本書人物個性鮮明,事情貼合實際。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軍師諸葛亮,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關於他的故事有《空城計》、《諸葛亮三氣周瑜》、《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這些故事都說明了諸葛亮心胸寬廣、顧全大局、神機妙算。

  一提起《三國演義》,首先躍入我腦海的就是《草船借箭》,這片故事非常經典,百讀不厭,每個人讀完都不禁佩服起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如果仔細讀,還能發現諸葛亮心胸寬廣,《草船借箭》主要寫了周瑜因為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讓他在短時間(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巧施妙計,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周瑜自嘆不如。

  這片故事描述了四個人物諸葛亮、周瑜、魯肅和曹操,很好地刻畫了四個人物的性格特徵,諸葛亮:心胸寬廣,顧全大局,神機妙算;周瑜:心胸狹窄,妒才忌能,公報私仇;魯肅:守信,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

  《三國演義》裡,很多故事都非常有英雄氣概,讓人讀了渾身充滿了正能量,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充滿正能量,像諸葛亮一樣,多讀課外書,顧全大局。在平常的生活中,多餘時間要勞逸得當,應該多看書,來豐富自己的大腦,在學校生活中,不能因為個人問題拖累全班,該出力,可以出力時,就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別人。像魯肅一樣,忠厚老實,守信,對別人講好的事情就不能不遵守。像關羽一樣,重情義,守信,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絕對不能背叛他們。但不能像周瑜一樣,心眼小,妒才忌能,對於那些比自己好的人,應該去學習,不應該去妒忌他們······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目睹了古代三國各式各樣的風采,還讓我懂得了做好一個人的道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暑假裡我看過許多書,如《窗邊的小豆豆》《特種兵學校》《荒島歷險》……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說家羅貫中。主要作品除了這本《三國演義》之外,還有《三遂平妖傳》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國演義》這本書為其代表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這本書主要講的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

  其中劉備最讓我佩服,因為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對他忠心耿耿,這是為什麼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明白了,就拿“三顧茅廬來”說吧,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處拜訪,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他在外面站了半個時辰,最後他的真誠和求賢若渴的精神打動了諸葛亮。正因為劉備的真誠,他才會答應劉備的請求,這才有了諸葛亮後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回報。

  世上沒有不解之題,除非你沒有打好基礎。我們要學習劉備堅持不懈從小事做起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書中藏著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人生也是這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你想著完成一件事就必須踏出艱難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否則你只會有一腦子的空想。

  這本書不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內爭外鬥,更為我們展示了眾多的英雄豪傑的形象,他們或武藝高強,或智勇雙全,或果敢勇毅……我們從他們身上都能學到很多很多。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我想是因為它能夠帶給人們許多的人生啟迪。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一樣:“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相信你們去讀《三國演義》,也會有許多的收穫。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十分好看,十分吸引我。這是一部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

  這部書中塑造了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謀、用兵如神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還有曹操、周瑜、劉備等等豪傑、高人,使三國演義十分有趣,讓人讀起來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在這眾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歡和敬重的人是關羽—關雲長。關羽武藝精湛,刀法絕倫,曾溫酒斬華雄,體現了關羽的武藝十分了得;不僅如此,他還有勇有謀,他的智力並不遜色於劉備;另外,他更講義氣,不為高官、錢財而投降曹操,身在曹營仍不忘舊主劉備。在被孫權活捉時寧死不降。他的一舉一動實在令我欽佩。關羽的一生十分短暫,死時只有58歲,這讓我為關羽感到十分惋惜,而他重情義、不貪圖錢財的行為又讓我深受啟發。

  如果要問我,三國之中哪個國家最富強、智謀最強?那肯定是魏國。曹操統領的魏國,兵多將廣、國富兵強,加起來都能有200多萬。而且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更是用兵如神。再說蜀國,兵雖少,但是精,能一個頂十個,智謀最強的也就是“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諸葛亮。他從小就精通兵法,用兵堪稱一絕,所以蜀國絕不遜色於魏國。再說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都,吳兵戰鬥力並不比曹軍差。要數有謀略的,那就是周喻了,他從小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從而使吳國也逐步強大起來。

  《三國演義》裡還有許多英雄豪傑、足智多謀的人和精彩生動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時人們練武術、讀兵書都是為了報效明主,而以前的人都是刻苦地練武和讀兵書才成才的,我們現在勤奮學習,不就是要成才嗎?所以,我們以後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有用之才報效祖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4

  在國慶長假這幾天裡,我讀了這本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寫的主要內容是:在三國時期,曾經有過三個實力比較強的國家。它們分別是蜀國、吳國、魏國,這三個國家分別攻打了不少小國,使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這三個國家曾多次對打,可總分不出來,直到一個名叫諸葛亮的人做軍師,最後我們祖國才統一。

  我們大家都應該看過這本書吧!可是,這本書不但記錄了一段歷史,也記錄了一些好的精神品質,如張飛、關羽、劉備、趙雲……他們的精神品質震撼著我們中國人,他們的精神品質好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義弟關羽,他為了救出被囚在曹操的大牢房中,於是自己一人單槍匹馬,把劉備的兩個夫人給救了出來,在逃向劉備大城之時,路上早已被曹操的幾員大將經阻擋住了,關羽一個人與幾員大將猛打。最後曹操的幾員大將無一倖免,而關羽也受了傷,最後因為傷過重而死去。問這樣重情重義的人,為何這麼早就去世了呢?孟子也曾說過: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像這樣的朋友,在人間也難得幾回錄。張飛也是為了關羽死而傷心,於是被奸人所害。劉備則是三顧茅廬,他為了讓大地統一,於是想請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來幫忙,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劉備的兩位兄弟性子急,而劉備願意等諸葛亮,於是他的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說過:信仰,是人們所必需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而趙雲則是……

  這本書對我們十分好,希望大家都讀一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在這個書香濃濃的讀書月,我認認真真讀了一遍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啟示。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他面如冠玉,頭戴綸巾,手上拿著一把輕飄飄的羽毛扇,神采奕奕好似下凡的神仙,令人過目難忘。他還有著超凡脫俗的智慧和異於常人的冷靜。在《草船借箭》中,詭計多端的周瑜一心想除掉諸葛亮這個眼中釘,於是挖苦他在規定時間內鑄造十萬支箭在,諸葛亮並沒有震惶,而是臨危不亂,知難而上。他命令魯肅在一天之內準備二十隻草船,綁好草人,,在曹軍來臨之際把草船開到滔滔大江上,第二天,不明所以的曹軍見到草船,以為周瑜大軍已到,一聲令下,數不勝數支利箭射來,利箭插在草船上,而機智過人的諸葛亮算好了今天的天氣,一陣陣霧襲來,在曹軍面前披上了一層天然帷幕。等大霧散去,船隊早就滿載而歸地溜走了,這讓曹操勃然大怒。十萬支箭輕輕鬆鬆就搞到手了。這就是才高八斗的諸葛亮,有他在,一切棘手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劉備在我心中,同樣是一個後生可畏的豪傑英雄。他大義凜然,安邦定國的他令關羽,張飛,趙雲這些無雙謀士心生敬畏,做了他的左膀右臂。在《荊州依劉表》中,蔡氏對他恨之入骨,表面上殺牛宰羊,大擺宴席,暗地裡不懷好意地想刺殺劉備。劉備早有一手準備,轉眼間身披鎧甲,手持干將,騎上赤兔寶馬,風馳電掣般逃走了,雖然蔡氏瘋狂地追殺他,可劉備依然冷靜沉著,縱著馬,一路上披荊斬棘,越過了大河,躲過了蔡氏的軍隊,還找到了手下趙雲,真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書。裡面的巾幗英雄令人敬佩,裡面的反面人物讓人無比仇恨。這本書中的好人是我一輩子的楷模,他們給予了我太多人生啟發。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曰《三國演義》的小說,本書是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例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小肚雞腸的周瑜;求賢若渴的劉備;無所畏懼的趙雲;奸詐多疑的曹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此人用兵舉世無雙,就拿官渡之戰為例,七萬戰七十萬,使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戰敗袁紹,使他獨霸一方;他的大度也令人佩服,關羽和劉備因參與漢獻帝密謀殺害曹操一事暴露,連夜逃亡至徐州,不得不分開,才投靠曹操,後來得知劉備去向後想立即前往,曹操不僅沒有阻攔,反而還送他一匹赤兔馬,和劉備匯合;在青梅煮酒時試探劉備,說了一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讓劉備大驚,足以看出他的雄豪壯志。他還說了一句名言:“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表明了他是一位梟雄。

  令我瞧不起的卻是劉玄德,這人有點言而無信,“劉備借荊州——有有借無還”,太過仁慈,是個“唐僧”。還是個偽君子,當時他在徐州混不多久的地盤讓呂布奪去,就厚著臉皮託庇在呂布門下,呂布不信任他,又過了不久便和曹操滅了呂布,可一到京城又企圖對曹操下毒手;最後再徐州反曹,失敗後又投靠袁紹,見袁紹不行又投靠劉表。不過屢戰屢敗、不怕失敗與臥薪嚐膽的勇氣也敬佩,為了老百姓,他放棄良好的軍事重地。在生死關頭,與老百姓不離不棄,難怪有那麼多賢人武才願意為他上刀山、下火海,另人稱奇。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遇到困難時,要有關羽勇往直前的精神,還要有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劉備“三顧茅廬”的耐心;在交友上要有張飛的豪爽與曹操的大度。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一個哲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這本書是由羅貫中編寫的。書中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我在讀這本書時,彷彿諸葛亮的人就出現在我面前,他們各自講述著他們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鬥爭。

  整本書講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而在這些小故事中我最喜歡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講述了周瑜為了除掉諸葛亮命他三日造十萬只箭,而諸葛亮利用大霧瀰漫讓船駛向曹營,曹操擔心霧中有詐,放箭射諸葛亮的草船,白白讓諸葛亮得到十萬只箭;而火燒赤壁講述的是周瑜和黃蓋演了苦肉計,是曹操相信黃蓋真心投靠他,等黃蓋的火船駛向曹操的連環船,弄得曹操損兵折將。

  這本書的小故事還蘊含許多計謀,而這些計謀不僅用於軍事方面,就連生活中也可以運用計謀。

  我和我表姐都十分喜歡看書,也在書中學到不少計謀,因此我們經常為了爭看一本書都會用上許多計謀,可由於我懂得的計謀太少經常輸給她。也因為這樣,《三國演義》成為了我的好幫手。

  這天,表姐又來我家。一進屋就見到我書桌上那本書,那本書我剛剛看到最近啊剛才的部分,可沒想到表姐來到,“她肯定會想計謀奪書,我一定要保護好。”我這樣想。沒想到表姐先去放好東西。當我感到奇怪時,表姐對我說:“快來吃餅乾吧!”一般我會立即去吃,可我想到爭書就想到這是調虎離山之計。於是我把那本書藏好,又拿了一本跟那本顏色大小差不多的本子放在桌子上,並在裡面寫著“別以為我會上當”。果然,表姐去偷書,當她得意的回房間開啟本子,發現這是我的圈套。

  從此,我成了常勝將軍。這一切都歸功於《三國演義》,因為她讓我懂得了許多計謀,是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每當看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總能夠想到讓我震撼久已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既是演義,便是小說,三分是真,七分是假。

  《三國演義》它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集團的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

  不知是什麼時候,也有好些年了吧!我喜歡上了這部歷史鉅作,最初只是看電視劇,喜歡關羽的長鬍子,他有著“美髯公”的稱號,喜歡看他捋著鬍子,用他那迷人而又深邃的丹鳳眼看著世人,在他看劉備的眼神中交織出了一曲忠與義的舞曲,在誅顏良,斬文丑時的冰冷無情的眼神,讓人不禁有了絲絲的畏懼。在氣勢上,他,關雲長已經贏了。

  漸漸的,對《三國演義》有了更多更全的瞭解,關雲長,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敗走麥城。其實,有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彎下腰來,我們會看到更美好的景色。

  《三國演義》,它是一部小說,便不可能客觀的去評價這段歷史,總是要反映一下當時的社會,在《三國演義》中加入了許多虛假的元素,小說的特點是人物性格鮮明,人物總是有好有壞的,主要看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之上。

  為什麼要“尊劉貶曹”?那只是羅貫中的意思,我們有著我們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自然要以自己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僅僅是羅貫中的,更是我們讀者的,羅貫中個人意願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借鑑的舞臺,並無其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寒假裡,我按老師說的,多讀點有益的書,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要讀點名著。於是我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

  這本書裡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劉備、孔明、關羽、張飛、曹操、劉備之子劉禪。劉備愛民如子,他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梟雄,最終成為蜀國的皇帝。孔明是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水淹七軍、收姜維……他還發明瞭木牛、流馬等山地運輸工具。關羽這個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內向少言,剛正不阿,重情義重承諾,不為名利所動;這樣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謂是真英雄,令人欽佩。曾過五關斬六將,無人可擋。但最終因輕敵中了孫權的埋伏。張飛作戰勇猛,性格耿直,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曾在虎牢關一聲吼,嚇退曹軍20萬。他對士兵非常嚴厲,最終死於部下之手。曹操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擅長政治,但是他過於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亂殺人,最終失去天下。在這本書裡,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劉備之子——劉禪,他胸無大志,只知道吃喝玩樂,“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他“打造”出來的,最終投降於魏國。到了最後,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將魏改為晉,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我佩服關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劉備的愛民如子,我更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勇無謀的人永遠受制於人,而智勇雙全的人永遠無敵於天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三國演義》講了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是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也是一段撲忽迷離的歷史。這是一本我百讀不厭的書,讀了它,令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義"。

  《三國演義》中講了一個個可歌可泣、引人入勝的故事。先是桃園三結義;再是三英戰盧布;然後是煮酒論英雄;還有官渡、赤壁兩大以少勝多的戰役…留給我們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如:聰明的諸葛亮;俠義肝膽的關羽;器量狹隘的周瑜;庸主劉禪;無能之輩盧布;勇者張飛…無不各極其態。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關羽是最講義的人,他是人與神的極致,他的忠肝義膽天地可見,衝鋒陷陣,他會衝在最前面,撤退回營,他甘願斷後護送,生命在他的戰場上只屬於國家,屬於他效忠的朝廷,無論功勞多大,他都不會居功自傲,獨領風騷。從桃園結義,到三國歸晉,他在任何時刻都對劉備一心不二。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對事不對人,為了劉備,他寧願幫曹操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心念舊恩,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毅然在華容道調轉馬頭。這,才是真正的"義"。所以,我最佩服關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看三國讓我瞭解了過去輝煌的歷史,更讓我明白做人的原則,我喜歡《三國演義》。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許多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趙雲、關羽、劉備、諸葛亮……等。他們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地學習、奮鬥、拼搏,為的就是那心中無愧的選擇!

  趙雲,這位五虎將軍在長板戰亂的時候,他為什麼要拼死保護劉備的妻兒老小?為什麼他在長板坡肯把馬讓給劉備的夫人?因為他心中有他那無愧的選擇,他最終把精神轉化為一種動力——從曹操八十三萬軍中衝了出來,這不禁讓人回憶起那首高亢激昂,鏗鏘有力的詩:“血染爭袍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要常山趙子龍!”

  糜夫人在當陽板坡中,身受重傷,趙雲找到她時,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趙雲三番五次請她上馬,她卻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為了不連累阿斗和趙雲,為了讓趙雲順利衝出包圍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典韋,他是曹操的貼身將領,率領虎衛軍,為了保護曹操,他不惜捨去性命,他手無寸鐵,身無片甲的保護曹操,人們都說曹操是亂世梟雄,可為什麼這麼值得典韋保護呢?因為他選擇了曹操,就要為曹操效力,他認為為曹操付出生命是應該的,這難道不是從心靈上做出的正確的選擇嗎?這是他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鬥而義無返顧的大義。

  請讓我們從內心,從心靈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吧!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捨棄自私,選擇高尚,捨棄奸詐,選擇誠信,捨棄小我,而完成大我……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上的大無畏的問心無愧的選擇。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三國演義》,這是一本關於英雄的長篇古典小說,使我不禁對文中的英雄兩字有了深深的感觸,書中的人物性格各異,有性格粗暴的張飛,有義薄雲天的關羽,也有年輕有為的孫策,還有陰險狠毒的曹操,他們各有長短。

  但在我心目中,劉備最稱得上是英雄。因為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在劉備三顧茅廬中,劉備為了解除漢室危機,而找到諸葛亮。酷暑中,劉備步行第一次拜訪諸葛亮,而諸葛亮雲遊去了,需幾個月才回來。第二次,冒著風雪,劉備又踏雪拜訪諸葛亮,而諸葛亮又云游去了。待到春暖花開時,劉備第三次到茅廬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最終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出山輔佐劉備。成了劉備政權的核心力量,幫助劉備打下了江山。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想,當時劉備雖然兵不過萬,地不過十里,但他畢竟是皇室後裔,還有關、張等虎將,簡、孫等謀士,卻要苦苦去追尋一個農民身份的隱士,帶著這個疑問,與爸爸討論了一番,才明白劉備找到諸葛亮才是他打下江山的前提。就像伯樂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這才叫如虎添翼,有了賞識的人,人才才能才會發揮最大的潛能。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國慶節時,爸爸拿了一把弄壞的菜刀去磨,磨刀的老人說磨這把刀要五塊,而爸爸說:“你不是說磨一把刀要三塊嗎?”但老人很固執,仍堅持要五塊。爸爸說:“五塊就五塊,反正再放著就廢了。”於是老人用盡其本事,磨了很長時間才磨好,拿起了刀刃欣賞起來,刀刃在陽光下閃過一線,老人拿起了跟髮絲,迎著刀刃吹去,髮絲竟然斷成了兩截,原來這真是一把好刀啊!因為是好刀,要麼就體面地把它的鋒利體現出來,要麼遇到不愛惜的它的人乾脆就這麼廢棄下去。

  是啊!用人如用刀啊,一個人再有才能也需要遇到一個懂他,愛他,珍惜他的人,他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劉備是這樣,磨刀老人也是這樣,我們需要千里馬,更需要能發現千里馬的伯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地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群、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候關羽;想起老奸巨滑、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想起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為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打動、所吸引。

  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聯吳蜀之同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苦肉計”火燒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使周瑜區區小事費盡機關,諸葛孔明之謀略,豈是管仲樂毅能及乎?

  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再聯想我們學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課,都是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自己終會嚐到苦果的。

  “為將者,而湧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以庸才也……”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瞧瞧我們呢,我們生活中幸福年代裡,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基業奉獻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唉!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真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呀!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中國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其中,我最愛不釋手的是《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不但寫得生動有趣,也讓我瞭解了一些道理。另我最印象深刻的道理,莫過於團結合作了。

  當初赤壁之戰時,曹操率大軍二十萬,對外號稱八十萬,一路南下,揚言要滅了東吳。東吳國君孫權憂心忡忡。大將周瑜自信地說:“主公只要和劉備聯合起來,我只需三萬精兵,便可破操。“孫權覺得這是一條良計,便派使者勸說劉備與其合作。劉備聽了猶豫不決,諸葛亮耐心地說:”主公,雖然我們和東吳實力薄弱,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互相支援。曹軍並非堅不可摧。“於是劉備派趙雲、關羽等大將領軍二萬,支援東吳。在劉備和孫權的緊密配合下,以五萬兵力擊敗了四倍於自己的二十萬曹軍。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團結體現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籃球比賽。有一次,我們籃球訓練時打了一場練習賽。我們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突然,我的隊友搶到了球,他的突破能力十分優秀,運著球一個靈活的轉身就晃開了第一個防守隊員。可第二個防守隊員馬上又上來防守,第一個防守隊員也立刻轉身防守。這時,我已經跑到了籃下並拍手示意。可他一意孤行,接著強攻。但一個人畢竟難突破兩個人,於是,他沒有成功,也沒有把球保護好,球被搶斷了。輪到對方進攻了,他們一起進攻,互相配合,擋拆、傳球、假動作……所有能消耗我們體力的招兒全部都用上了。我們一下子就感覺體力不支了,他們乘機突破我們的防線,上籃得分。就這樣,對方贏得了比賽。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團結會讓你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有一席之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暑假裡,我看《三國演義》上癮了,簡直是愛不釋手,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作者羅貫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要算神人諸葛亮了。

  諸葛亮,字孔明。“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是書中對孔明形象的描寫,充分體現出了對孔明讚美。不僅是羅貫中,歷代大詩人都對孔明有極高的評價。杜甫曾在《蜀相》一詩中這樣寫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也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孔明去世後,巴蜀人民將他與劉備葬在一起。可見,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是一個忠心耿耿、神機妙算的忠臣。

  我也十分敬佩諸葛亮,尤其是他那忠心不二,盡職盡責令我折服。當劉備聽說他的弟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便不顧孔明的勸阻,興兵報仇,結果戰敗身受重傷,在白帝城把劉禪交給了孔明。並囑咐道:“如果兒子不成器,你就自立為帝。”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阿斗,毫無二心,而且起兵伐魏,朝著復興漢室的目標前進,不斷努力。即便遇到了許多困難,也毫不放棄,一直到病故之前都在為蜀國著想。

  讀到這裡,我被感動到了,孔明盡職盡責,永不放棄,至死都在為國著想。都在奮鬥……我經常在思考孔明怎麼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定是他強烈的責任心,對(!)就是責任心。

  感動的同時,我就會反思,反思了我就會慚愧:自己承諾要做一件事,卻經常半途而廢。沒有責任心。跟諸葛亮可謂是天差地別啊!

  記得五年級下冊的時候。我當上了宣傳委員。宣傳委員的工作很清閒,只需要貼上每週我們班級獲得的獎狀就行了。然而我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經常不是忘記了貼獎狀,就是忘記帶膠帶,還得四處向同學去借。還經常拖延貼獎狀的時間。當時老師批評我說我沒有責任心。我還氣鼓鼓的不願意接受批評。認為有許多人都沒有做到他們自己該做的事情。自己也沒有必要做到。

  但是在看完這本《三國演義》之後,我發現我錯了。諸葛亮那盡職盡責,永不言棄的精神,令我覺得,在下一學期,不論我當上什麼班幹部,都要把“責任”兩個字牢牢記在心裡,認真做好自己的崗位職責,盡心盡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