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計劃

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計劃

  一、課題的提出: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後,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種系統性的複雜的教學活動,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構成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鑑於此,我們提出了“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這一課題的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的現狀

  為了瞭解“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髮展趨勢,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路資料。從中我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1、倡導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問題,其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裡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

  2、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探討的是個體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人.當代教育研究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透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人格中達成理性與情感意志、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素質的和諧統一。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3、對傳統的“注入式”“操練式”教學方法的摒棄。人們越來越反對傳統的“填鴨式、操練式”教學方法,主張合作互動、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逐步走向民主,注重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氣氛和寬鬆的環境。

  4、該領域研究發展地趨勢分析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基礎教育的學科,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課題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透過組織、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2、透過實踐研究,探索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3、透過實驗研究,培養一批觀念新、業務素質高、實驗操作能力強的數學骨幹教師。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試圖透過組織、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及操作模式的構建,進行初步的理論概括,豐富和拓展現代課堂教學的操作性理論,促進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

  四、課題的設計

  (一)、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主要分以下四個部分:

  1、組織、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研究。

  2、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3、有效課堂教學評估的研究。

  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是解決怎樣做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因此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而如何界定和評估一節課是否是有效教學;學生的學習是否是有效的學習則是本課題研究的難點。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對比實驗為主,透過對比實驗研究,積極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操作策略及課堂教學模式,確立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及評價體系。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調查研究、行動研究和經驗總結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的實施。

  1、對比實驗法:在平行班級中分別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實驗。

  2、調查研究法:調查、瞭解、分析實驗前後課改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

  3、行動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實施有效教學的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爭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