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格心理學:發現身體裡的微人格,看透人性裡的另一面讀後感1500字

微人格心理學:發現身體裡的微人格,看透人性裡的另一面讀後感15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微人格心理學:發現身體裡的微人格,看透人性裡的另一面讀後感1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人格心理學立足於傳統人格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本書作者歷經多年的研究,累積了大量的微人格心理學理論及案例,並聯合一些知名心理學研究機構進行了實驗、調查、收集、分析了,並以幽默、冷峻、犀利的語言風格描述出來,力求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更加生動有趣。本書的創作旨在引導熱愛心理學的讀者看透人們行為背後不為人知的動機,解讀人們隱藏的微妙人格,科學剖析人格的眾多側面;在看透別人的同時,探索和發現我們身體中的另一個自己,學會下意識地控制並利用這些“微人格”,發掘自身潛藏的能量。

  以前看《人類簡史》時,從生物學和社會學角度分析人類自私的本質,誇張的說人類之所以能千萬年來生生不息和其自私的本性有直接的關係,許多生物學家認為人類的'有自私的基因,這種基因操控著人類的種種行為,儲存自我,竭力維護自己的生命(基因)的延續,甚至不惜刀山火海。

  那麼這本《微人格心理學》是從微人格角度分析人類的心理活動和外在行為,為讀者發現身體裡的微人格,看透人性的另一面提供可靠依據,每一種異常的心理活動,變態的行為都是內心慾望的投射,也是微人格心理的外在體現。

  我總拿“精神病人思維廣,智障兒童歡樂多”這句話調侃性格怪異、行為古怪的人,對於真正的精神病人或者行為變態的人都會躲得遠遠的,用鄙夷加厭惡的眼神死死盯著,嘴裡還不老實的罵句:真TM倒黴,怎麼遇到這麼個精神病。遇到他們以為自己很倒黴很不幸,但是與他們本身經受的痛苦和折磨,我的厭惡卻微不足道,真正的弱者不是正常人,而是病人的他們。我以後要試著接受他們,幫助他們,如果我是那樣,我也希望能得到幫助。

  從文中的許多心理疾病案例中發現,大多數有心理障礙的人都有這不愉快的童年,或父母離異、或父母管教不科學、或遭受打罵、或遭侮辱歧視等等,最終導致了孩子心理扭曲,認識世界片面,極度的恐懼和自我保護。現在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孩子遭受了本不應該是他們遭受的一切,快樂的童年似乎只有在童話裡出現過,我一直抱著一個觀點,不是生理上你能生一個孩子,你就有權生一個孩子,如果你不能愛他一生,請不要爽快那幾十秒;“我是你爸爸媽媽,我怎麼能害你”、“我都是為你好”、“不聽話不是好孩子”、“我是過來人,只是不想讓你吃虧”、“不聽我的就是不孝”,一句又一句的剝奪孩子的自由,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孩子的思想,一天又一天的按照你設計的生活,如果是這樣,請不要生小孩,因為你還不配做一個父母。

  窮爸爸說,好好學習,畢業找份好工作。我就是這樣過來的,我也有我的理想、我的愛好,可是我卻規規矩矩的找份工作,賺錢餬口。可能我這生也就這樣了,但是我還有不斷的努力,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選擇,想畫畫就畫畫,想學攝影就學攝影,給夠他自由的舞臺,僅此而已。

  寫著寫著跑題了,好繼續回來。為了減少心理疾病患者,孩子(人)的第一任老師非常重要(父母),人的成長,分為肉體的成長,閱歷的增加,胚胎心理的成熟,三者只要發展不平衡,必然會導致各類心理問題,出現一些越軌的行為,所以做父母的請注意。

  有些時候,我會發現自己不認識的自己了,莫名其妙的憤怒,好像有一隻手控制我的一言一行,最多的時候我會吼罵我的狗,是影子在操控我嗎?讀完這本書歷時一週吧,一邊讀一邊思考,遇到類似的問題,都會探索挖掘身體裡另外一個自己,試著學會下意識的控制並利用潛在的自己。

  書讀到這會兒,才有味。發現自己的“微人格”,掌控並利用它;看透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解讀人們隱藏在背後的“微人格”,掌控並利用它。

  本書薦讀4顆半星,心理學熱愛者應該會很喜歡,話說這本書還是很幽默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