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語文組公開課評課發言稿

五月語文組公開課評課發言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你知道發言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月語文組公開課評課發言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丟擲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字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字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字,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裡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說,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閱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透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閱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 媽媽(寫右邊),緊接著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 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老師的發的說說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