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髮言稿範文(精選7篇)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範文(精選7篇)

  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發言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發言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家長髮言稿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孩子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級1班Xx學生的媽媽,今天很榮幸作為家長代表在新生入學儀式上發言。首先感謝唯亭實驗小學為孩子們創造了這麼優美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自己能選擇唯亭實驗小學而感到慶幸。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學生家長向辛勤培育孩子們的各位老師,致以我們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您們辛苦了!

  新學期開始,孩子們帶著希望和欣喜,告別了幼兒園,步入了小學在這裡我恭喜我們的小朋友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啦。唯亭實驗小學是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有優秀而敬業的老師,還有團結而友好的同學。你們進入了唯亭實驗小學就進入了一片五彩的天地。你們可以在寬闊的跑道上奔跑,可以在碧綠的草地上玩耍,可以在才藝舞臺上放飛夢想,還可以在班級活動中感受快樂……這裡就是一個大舞臺,等著你去發現和展示!

  從開學到現在短短几天的時間,我們每一個新生家長都看到孩子們有了變化,他們在成長,幾天的時間儼然已經一副小學生的模樣,越來越懂事。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深知離開了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兒童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與提高的過程,我們唯亭實驗小學的老師,為我們營造了坦誠輕鬆的氛圍,我們家長應該和老師深入交流,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形成合力。願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編外教師”。我也相信我們每一個新生家長都能夠配合學校做好每一項工作,共同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共同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一粒種子長成嫩葉,一顆稚嫩心靈走向成熟,都是因為一片成長的土壤”,最後讓我們家長和唯亭實驗小學老師們攜手努力,共同為孩子們營造好這片成長的沃土!讓我們的孩子做一個健康、文明、快樂、勇敢、充滿正能量的小學生!謝謝!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2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每一位家長的希望,因此我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注重對孩子的培養。我覺得在家裡對孩子的教育有以下幾方面:

  一、重視孩子心靈的成長,從小培養她有一顆感恩的心。

  正確的人生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從小我們就要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團結同學,助人為樂,不計較個人得失,儘量幫助別人,心存一顆感恩的心。

  二、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和興趣。

  除了正常的學習外,我們還要培養孩子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三、注重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孩子一生的朋友,是每一位爸爸、媽媽必須要做到的。

  四、家長要學會從容面對、堅持原則。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則的,不能無條件順從孩子。不該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沒有商量的餘地,讓孩子們瞭解家長的底線,觸犯了要受到懲罰。

  五、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意識到這個道理了,但還是不得要領。表揚和鼓勵要注意兩個原則:實事求是和把握分寸。不能無原則地“誇”孩子,這可能會讓孩子驕傲、自滿。

  六、學會微笑。

  孩子很會察顏觀色,如果家長成天繃著臉,孩子會很緊張。要知道在輕鬆和快樂的狀態下,做事的效果最好。

  以上是我對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想法,同時我覺得除了家庭教育外,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因此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舉措,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

  我兒子在班裡表現一直非常好,我想這和老師的辛勤教育是分不開的,當然也與我們家長經常和老師溝通分不開。平時我們要和老師多瞭解孩子在學校裡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與老師調整孩子的狀態。同時要積極配合學校裡的各項課外活動,讓老師、家長、孩子融為一體,我想只有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援,老師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好,同時家長也只有在與老師的交流中才能更準確的掌握孩子的動向,因此注重和老師交流、積極配合學校是每一位爸爸、媽媽要做到的。

  我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用心去做,一定會換來孩子們一張張純真可愛的笑臉,讓我們為了祖國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最後,作為一名家長,我想對所有老師說一聲:“你們辛苦了!謝謝!”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林琦的媽媽,今天能作為家長代表發言感到十分榮幸,首先感謝班主任吳老師給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與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有人說“一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給他描成什麼色,就會是什麼色”。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多年教學經驗表明,一張白紙的一年新生更符合學習規律,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林琦沒上過學前班,幼兒園時期我們也聽從縣幼老師的建議,就是讓他玩,從未灌輸過系統的小學知識。可能現在學習會有點吃力,與上過學前班的學習成績會有點差距,但我們覺得這個階段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從小我們就非常重視孩子點滴好習慣的養成,一是獨立自理的習慣,林琦滿月後,我們就讓他分床獨自睡覺,多年下來,孩子獨立能力強,從不黏人,無論我是否在家都沒關係,這個月上小學開始,又讓他獨立房間睡,洗臉、刷牙、吃飯、穿衣等從幼兒園中班開始他就都自理,不需要我們幫忙了。二是看書學習的習慣,“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示範作用和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當林琦開始蹣跚學步時候,就被他爸爸帶到圖書館去借書看,每週一次,從最初的漫畫書到現在小故事書,每期他都要至少借一本,雖然也只是翻翻,沒多少內容能看懂,但有好多詞彙是從書本上看來的。

  幼兒園和小學銜接,是過去這個暑假我們一起積極應對的問題。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的生活差別很大,孩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面對新的校園、新的老師、新的夥伴、新的作息時間、新的要求能適應嗎?開始我們都很擔心。開學近一個月來,孩子的變化是明顯的。第一個星期,我問他的感受,他說,壓力好大,小學要記的東西太多。透過交流我們也瞭解到,班裡除了毛鴻鑫是以前同學認識外,其他都不認識,每天下課後,和他一起玩的都是以前幼兒園的同學,有5班、2班的,也有從樓上6班、7班跑下來的。於是,我們就給他佈置一個任務,每天試著去認識一個新同學。他也確實這樣去做了,就在昨天他很高興告訴我,今天認識了一個新同學叫劉楚涵。

  也有人說“家長要和孩子共同進步”。這一個月來,我們家長也在經歷著幼升小的巨大變化。以前早上8點前送到幼兒園,下午4點半去接來就是了,現在早上要趕時間送到學校,中午掐表接回家,輔導檢查作業,2點前送到學校,3點半就要放學接回家。每天匆匆忙忙都在努力適應著,慢慢習慣著,孩子也時刻都在可喜的進步,他會主動和我們交流,分享學校裡的點點滴滴,比如哪天被老師表揚了,哪天自己犯錯誤了。

  課外興趣班方面,林琦學過一個暑假的圍棋,2個學期的畫畫,都是他自己主動要求學,也是他主動要求不學的,這個暑假他開始學書法,我們覺得書法對以後鋼筆字會有幫助的,他願意學,這個學期的每個週末也堅持下來了。小學階段,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不苛求孩子今後每門功課都是一百分,只希望六年後小學畢業時,孩子能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足夠了。

  這個學期才剛剛開始,六年的小學更是剛剛起步,我知道,未來六年時間裡孩子要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他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最後,我祝願我們的老師健康、快樂,也祝願在座的各位家長,享受孩子們成長的幸福與快樂,謝謝大家。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4

  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體會。現在整個社會都比較注重孩子的學前教育,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與同齡孩子的家長溝通交流中育兒經,從中我吸取了很多好的經驗,應用到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上,確實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對於學前教育我是這樣看的,它的範圍很廣,不是單純的對上學以後書本上知識的提前學習,還有孩子各方面能力以及性格品質的培養和教育。書本知識的學習對孩子的影響到了一年級下學期或都說二年級以後就體現不太出來了,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卻是終生的。比如說:

  一、養成一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1、放開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們經常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沒有家長願意看到孩子吃苦、受傷。記得從一歲多會走路起,上樓沒有抱過,摔倒了沒有哄過,吃飯沒有餵過,好多事情(比如:倒開水,洗頭髮,用剪刀剪東西,等)都是在我的視線範圍內,放手讓她自己去做,這樣即能鍛鍊她的自理能力,同樣也給孩子創造了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我想說的是這些能力的鍛鍊也漸漸地影響到學習上。記得在幼兒園裡,她那時上的是寄宿週五接回來時,進了家首先就是做作業,有時出去吃飯,那也是趁著等菜的時候趕緊把作業先做完,所以從幼兒園、學前班的時候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上學以後每天的作業基本不用我們管,包括校內老師佈置的,再加上每天一篇階梯閱讀,一篇數學口算,中華古詩詞的背誦,課外閱讀,現在階梯閱讀已做到二年級的了,古詩詞的背誦背得一般,因為都是自己背,但每天堅持背一小段。除此之外,每天還要完成校外學習的英語作業,背單詞,讀句子,做練習,另外還要做一些在網上搜的奧數題等。記得在開學時與她說過一次每天要完成的作業內容,之後就再沒有專門要求過,但是她每天都能自覺的完成,因為她已經養成了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去完成的習慣。每天放學跟著單位的班車4點半回到家,沒人管她,就是自己,先做完作業,然後再幫我蒸米飯,或煮粥,收拾好第二天要帶的書包文具衣服等然後才下樓玩。

  2、培養孩子愛動腦的習慣

  xx在生活中非常愛動腦筋,愛問為什麼?愛動腦的習慣也要從她小時候說起,就從數學方面說吧,記得還是在上幼兒園的那段時期,我經常跟她用撲克玩數字遊戲,女孩子愛過家家嗎,我就把硬幣洗乾淨,(紙幣當然不能洗了),和她玩售貨員買東西的遊戲。漸漸地大了些的時候,我沒事時,(比如做飯的時候,在飯店等菜的時候,在坐在車上趕路的時候,)就愛問她一些拐彎比較多的那種奧數題,讓她思考,慢慢讓孩子養成孩子愛動腦的習慣。孩子的腦子是越用越活的,而且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

  二、好的學習成績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健壯的身體。

  她從五歲開始練習跆拳道和游泳,現在跆拳道已達到了少兒一級,黑紅帶,游泳已學會了三個泳姿,體育鍛煉不但身體上受益,更能鍛鍊孩子的堅強的性格和意志。

  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讓孩子有理想

  別人交給她的任務,她都能盡心盡力的完成。在我們院裡能照顧兩三歲大的小孩子,叔叔阿姨們常說xx幫我們看著呢,放心吧,這是大家最愛說的,說這些好象有點走題了,其實培養孩子有責任感對孩子的學習也是很有影響的,我就不多說了。

  我曾經與孩子談過有關理想的問題,她特別愛國,她的理想是長大要當警察,用她自己話“我是中國人,我長大要當警察,要保衛我們的祖國,如果有人敢侵犯我們的國家,我就用愛國者導彈打他們!”話說的很稚嫩但也很堅定,每每說起都慷慨激昂的。我就抓住機會,教育她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唯一的途徑就是要學習,而且是努力的學習,不學習你知道導彈是怎麼做出來的。

  另外我要說說讓我最欣慰的事,那就是她透過一年的學校生活,透過老師的教育,還有與同學們的相處,讓她進步很多,說心裡話敦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是很嚴厲的,特別對她的要求更嚴,批評也是最多最狠的,但我覺得正因為管得厲所以孩子才收穫的特別多。

  1、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

  這是在家庭教育或者說學前教育中得不到的,也是很可貴的東西。比如說在做題時學會仔細審題,把重點詞圈起來,在語文方面,喜歡閱讀課外書,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在數學的計算方面,學會了細心,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逐漸提高速度,每天的口算題她都是拿著秒錶計時做的練習等等。

  2、學會欣賞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

  她經常回來與我說xx特能幹,每天自覺的幫老師打掃衛生,許願特別可愛特別乖,老師們都很喜歡她,xx數學特別好,非常細心等等不有很多。我認為能看到別人長處,發現別人優點,自己才能更好的進步,這對一個孩子的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3、面對成績,學會了淡定。

  她在這學期得了四個校外的獎,一個巨人杯的三等獎,一個春蕾杯的優秀獎,一個東城區藝術節繪畫類的三等獎,還有一個全國中小學生的繪畫一等獎,拿到這些獎狀的時候,孩子沒有象小時候那樣,拿著獎狀高興的和我炫耀,而是悄悄地把獎狀放在了她的證書袋裡,有一次我還打電話問老師呢,因為在網站上看到獲獎的資訊,怎麼還不發證書啊?原來孩子把獎狀悄悄放起來了,我覺得孩子能學會在成績面前保持淡定也是很不容易的。

  4、根據實際,適當加深學習難度。

  xx雖然在期中考試中三科雖然都得了100分,但是考試過後我與孩子很深刻的談過一次,我告訴孩子得100分是正常的,因為題對於你來說比較簡單,試題都是東城教委統一出的,要求不是太高,我看過很多海淀區的試題,也在給孩子報課外班時接觸過海淀區的孩子,我們東城與海淀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建議家長要針對孩子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多找些備套的課外題加強練習。

  最後,借用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話:“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送給大家共勉。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5

  大家好,我是#的媽媽。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介紹,願借這個機會和各位家長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在吃飯時,把喜歡吃的菜先讓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有好吃的東西和全家人一起分享。從他一上學,我們就教育他,同學之間是好朋友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所以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和同學吵嘴、鬧矛盾。

  在學習方面,除去老師們辛勤的教育,在家庭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共勉:

  一、自立習慣的培養,引導而不強求。

  我很注重他的自立習慣,從幼兒圓大班開始,寒暑假銘聰都是一個人在家,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上午幹什麼,下午幹什麼,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他覺得非常開心。上學以後,我一樣培養他的自覺學習的習慣。現在大多數獨生子女的依賴性很大,我認為這是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生活包辦太多造成的。小學生中,不少人是父母天天幫助整理書包,削鉛筆,父母與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業。這更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父母要使孩子從養成自己的事自己乾的習慣,要認識包辦太多往往是教育失敗的根源,婭婭的作業從一年級開始,我都是讓他獨立完成,自己檢查,如果真有不會的問題,我也只是引導,很少教他怎麼做。我要求銘聰要每天安排好一日生活,使他的學習生活緊張有序,使他每天都能按時複習當日的功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次日的課程並逐步形成習慣。學習的自覺性與孩子的求知慾有著密切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兒童都有著旺盛的求知慾,都顯示出很高的創造性智力。

  二、健全的人格的培養、心態如慢火煲湯、手段可以長遠規劃教育目標並進行設計。

  孩子一定要有是責任感。這是使人積極向上的動因,有責任感的孩子學習、辦事認真,對人守時、守信,關心集體,熱愛國家,有著強烈的進取心。獨生子女由於從小在家庭中處處、事事受父母、四老(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照顧,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的意識淡薄,責任感多數很差。對此有人憂慮地說,這是不負責任的一代。日常生活中我和婭婭的爸爸十分重視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教育,根據他在不同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或社會上發生的事件,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以培養孩子對社會、對他人、對家庭的責任感。當孩子講學校發生的事時,我們都會認真聽,要捕捉機會引導孩子樹立對集體的責任感。

  三、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這是強者的主要特徵,我認為要使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強者,成為能對社會對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家長就應在培養這種精神上下功夫。許多孩子學習成績之所以未能盡如人意,問題不在智力方面,而在於沒有得到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幫助和足夠的學習時間。這裡有我們家長教育的問題,還有一個要用足夠的時間去學習的問題。孩子意志品質的形成,家長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要在孩子的學習、做事前後多鼓勵,多表揚,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增強勇氣,激勵孩子勤於動腦,敢於動手,使孩子把精力集中起來去不懈地探求新知識,以培養他們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因為孩子學習、生活的主旋律應該是快樂的,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習慣的養成,都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孩子能力培養也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快樂向上、積極情緒會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不管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我們都帶著一種愉快的心情去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6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李尹的媽媽,聽說她最近在學校表現還不錯,在這裡應邀就培養孩子方向和大家交流探討。首先,感謝老師對小朋友們的關愛和教育,老師們辛苦了!下面,是我對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淺顯看法,望與各位家長共勉:

  首先,多跟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並給她鼓勵。這些孩子,早就不是我們小時候那樣的懵懂無知了,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有小小的自尊,更有獨生子女的孤單,因此,要多給他們精神上的陪伴和關心。我把女兒當成我的妹妹,當成朋友,當成小知己。我們會一起聊天、幹活、玩遊戲、畫畫、寫字等。在平時,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做錯事了,都向對方道歉;玩遊戲的時候,輸了的,要承擔得起輸這個結果,不能賭氣或是耍賴。。。她有時候會跟我說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小朋友,我就告訴她:沒關係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也會有缺點。做你自己就可以了,因為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你!——講了幾次以後,她變得自信多了。

  其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床頭,在客廳,在每個房間,都放了不少書籍,家長們沒事的時候就翻來看看。小孩子最喜歡模仿,她也會好奇跟過來翻看的,這個時候就陪著她一起看適合她的書。我們從小就給她講各種故事,她也從電視中看到很多故事,然後,再慢慢的要她把故事講給我們聽,甚至她還可以自己編出一些故事來。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她的想象力,還可以培養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只要你試過,你就會發現小孩子的想想空間是無限大的。

  再有、從小培養她的時間觀念和紀律性。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這個不能剝奪。當她到小區院子裡玩的時候,我們會限定區域,並解釋給她聽為什麼超過這個範圍會不安全,或者還有一些其他小規矩。如果她違規了,就會在下次不允許她再玩,久而久之,她對這些小規定遵守得還可以。晚上她看電視時,會指著時鐘,跟她商量好,只能看多少分鐘,她也能遵守。或許這些都是她能很快適應課堂生活的原因。

  最後,目前最重要的一點是養成良好的作業的習慣。還沒開學時,我就買了入學練習字帖,經常讓她臨摹練習,並告訴她,這是媽媽交給她的作業,這樣不僅可以讓她適應握筆寫字,還讓她有了“做作業”這個概念。現在開學了,每天放學回來,先完成作業再玩耍,這個原則是不能違背的。可能一開始很難適應,這就需要家長們多點耐心,慢慢的引導她。——為了好習慣的養成,我們犧牲掉一點工作或是娛樂的時間,是很值得的。

  當然,孩子的淘氣調皮是少了的,父母既不能一味嬌慣,也不能太過粗暴,恩威並施吧,適當的責罰還是有的。

  培養、教育孩子還有很多很多方面。我並不是行家,在今後,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家長們共勉,一起配合老師們的教學,讓孩子們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們懂得感恩,善待他人,尊師益友,讓他們喜歡上學習,感受書本帶來的快樂!

  謝謝大家!

  一年級家長髮言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一(2)班汪天意的爸爸。今天我能代表家長髮言感到非常榮幸,首先非常感謝班主任張老師給予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讓我與大家在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我的家屬是一名外企中層管理,雖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都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然而在教育小孩子方面,實在是門外漢,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向過來人討教方法,一邊在書本上尋找經驗。記得第一次家長會張老師的那兩句話:“家長要和孩子共同進步”“一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給他描成什麼色,就會是什麼色”,我記住了這兩句話,並身體力行。我相信再多的理論只是方向,而孩子的點滴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守候,更不能少了老師的細心教導和引領。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培養孩子自覺性,養成好習慣。

  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我深知習慣養成的重要性。看著身邊學生隨地吐痰、隨處亂扔紙屑;看著我的學生寫一句話出現好幾個錯別字,寫出的字東倒西歪;看著我的學生書和作業本折角破損,書包裡雜亂無章;我在告誡自己:“好習慣養成應從娃娃抓起”。從小我們就非常重視孩子點滴好習慣的養成,上學後我們對汪天意在好習慣的養成上又細化要求:飯前便後、寫作業前後,要洗手;自己的書桌在學習過後要收拾整齊;作業本和書本要包皮,用後作業本收入專用袋內,課本平整放入書包內,儘量別出現折角;記作業的小本要充分利用,不要空頁;作業書寫要工整、大方,杜絕潦草;讀課文、背課文要聲音洪亮、聲情並茂。要求有了,重在落實,落實需要監督和持之以恆的堅持。在孩子生活中我們堅持用父母的行動引導孩子的行動,每天檢查、整改、鼓勵。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堅持經常才會習以為常。我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看的比較重,但並不教條,我們一致認為在小學著重培養的應該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次兩次成績不好代表不了什麼,更用不著大驚小怪,但一定要給孩子施加一點壓力——養成好習慣。

  二、讓孩子學會服從和認同,及時肯定鼓勵。

  “沒規矩不成方圓”,上面所說的習慣養成其實就是在不斷定規矩,並使之經常化。而規矩首先要讓孩子無條件服從,我覺得這需要一點家長制,在此基礎上我們共同努力向孩子講解守規矩的道理和益處,並鼓勵孩子認真去做,孩子只要做,好與不好不評價,我們總會告訴孩子:有進步,真棒,再用心點會更好。不斷的鼓勵能增強孩子的認同感,他會更加努力的朝著既定目標前進。汪天意剛上學的時候,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放學回家,把書包往沙發上一仍,開啟電視看動畫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樹規矩:放學回家,飯沒做好之前的這一段時間,不許開電視。唯一的做法是:洗手,喝水,拿著書包進書房寫作業或看書。必須無條件服從。開始孩子撅著小嘴很不樂意,但攝於家長的威嚴又不得不從。隨後幾天我們為了讓她從心裡認同,我和我家屬給她分析利弊:回到家就完成作業,時間往前趕,咱們可以早睡早起,第二天上學有精神,老師愛這樣的學生;回到家就完成作業,我們就有時間多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基礎打牢了,不管老師怎麼小測,我們都得優。孩子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一年級家長髮言稿。汪天意從此甩掉了以前的還習慣,一進家門,總是按照既定程式:洗手,喝水,拿著書包進書房寫作業或看書。我們總是表揚她:汪天意今天真棒。輔導作業時,我們總是挑選她寫得好的部分,大加讚賞,希望她能夠保持,做得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