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環境複習提綱

聲音與環境複習提綱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的物體叫聲源。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音可以透過話筒轉化成電訊號,再透過示波器顯示聲音的波形圖。聲音可以用磁帶或光碟儲存下來。

  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且空氣能傳聲。

  4、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的最快,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晚(填早或晚)0。29秒(當時空氣15℃)。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裡談話比在曠野裡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6、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等,測量方法是:測出從發出聲音至接收到回聲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所測距離s=vt/2。

  7、聲音在耳朵裡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8、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它特徵也就不同,由此人們可以準確地判斷聲源的方位這就是雙耳效應。

  二、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1、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管樂器是靠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的,長空氣柱產生的音調低。

  2、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

  3、人感受到的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

  4、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5、聲音的品質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它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以及發聲方式等因素有關。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5、使人愉悅,利於健康的聲音叫樂音,響度、音調、音色是樂音的三要素。

  三、讓聲音為人類服務

  1、頻率高於XX0hz叫做超聲波,低於20hz叫做次聲波,它們是人聽不見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

  3、使人感到厭煩,有害健康的聲音叫噪聲。當代社會的四大汙染:噪聲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減弱噪聲主要是從消聲、吸聲、隔聲三個方面採取措施。

  4、可以利用聲音來傳播資訊和傳遞能量。例如超聲波作為資訊載體,可用於定位、勘察探測、診斷及超聲盲人探路器等。超聲波作為一種能量,可用於加工、碎石、清洗精密儀器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