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學習總結報告:愛心隨風潛入夜誠心潤物細無聲

師德學習總結報告:愛心隨風潛入夜誠心潤物細無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有“道”,才能傳“道”。只有切實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才能落實好黨中央確定的“以德治國”的方略,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四有”新人。

  一、塑造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職業責任是為社會培養人。教師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聲望,使得教師的人格力量更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著教師以高雅的行為舉止、高尚的人格品質、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學會做人,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的堅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更準確、更有效、更積極地向學生傳播社會的道德和真理,使社會主義正義更加深入人心,為人們廣泛接受,從而使社會的道德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煥然一新,而這種巨大的教育威力來自於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來自學生對教師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戴,更來自於教師的身體力行。正如教育家加里寧所言:“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麼這個教師的影響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

  可見,教師的人格、言行,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在塑造青少年靈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響所難以比擬的,也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難以替代的。同時,教師的這種人格魅力,還會進一步延伸到課堂教學之中,“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教師代表社會主流文化所倡導的種種之“道”,也就較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了。很難設想,教師在講樹立共產主義理想,自己卻不求上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講誠實信用,自己卻極其虛偽;講遵紀守法,自己卻常常上課遲到早退;講大公無私,自己卻為了一點“回扣”強行向學生推銷並無多大價值的複習資料等等,怎能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和人格!因此,教師的人格魅力將對學生的個性品質形成與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加強教師自身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用“愛心”溝通心靈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空洞的說教對學生已不再奏效,要有效地向學生注入靈魂和精神的力量,就必須在師生之間架起心靈相通的橋樑。愛只能用愛來衡量,理解只能用理解來贏得,尊重只能用尊重來換取。

  你用什麼樣的感情和態度對待學生,學生就會用什麼樣的情感和態度對待你、對待社會、對待他人。所以,我們的基本原則是永遠儘量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永遠儘量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以心換心,以情感情,透過感情力量並輔以其他教學手段,最佳化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目的。互敬結同心,相愛情始真。作為教育者,教師要充分尊重、熱愛教育物件,率先把自己的心靈之扉向學生敞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愛、水乳交融的感情環境和人際氛圍中受到感染薰陶,激勵學生不斷地重新認識、重新設計自我。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條感情的河流,是愛與敬共鳴的河流。感情的河流不幹涸,愛的風帆永遠不落。“愛心”還要普灑全體學生。愛優秀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愛差生就比較困難了。

  因此,要做到真誠地熱愛差生,教育者就必須首先摘下自己的那幅有色眼鏡,克服自己的成見,堅信後進生一定會成為上進的學生,滿腔熱忱地激勵他們正視自身的價值和自我優勢,認識自己蘊藏的豐富的內在潛力,從而逐步喚起積澱在心靈深處的自我更新意識,走上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正確道路。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人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單色調的,金子有時也可能蒙上灰塵。一個學生的短處常常恰好掩飾了與之相對的長處,一些學生的某些嚴重失誤往往同時又蘊涵著他某些方面的突出優點。因此,教師要多多發現學生的長處,多在挖掘他們的可燃點上下工夫,與學生溝通心靈,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讓他們自信而勇敢地“抬起頭來走路”。

  三、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我們社會主義師德文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廣大優秀教師在自己的職業道德生活中體現出的一種優良品質。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一事業對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職業還聯絡著千千萬萬的社會個體的自我實現和幸福的可能性,關係到社會成員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關係到人的.切實利益的擁有和維護,教師成為學生通向幸福之途的嚮導。“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一種帶有崇高意蘊的自覺承諾。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恪盡職守的過程中,教師必然要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滿足他人的需要或社會的需要。過去我們常說教師身上體現著“蠟燭精神”正是此意。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平凡、普通、很一般“敬業、盡職”的道德要求中,蘊涵著其他同樣的道德規範所未能擁有的崇高和偉大。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得到內心的極大充實和滿足,甚至可以以苦為了樂、以苦為趣,達到物我兩忘、醉迷其中的“孔顏之樂”之境地。北京市小學教師霍懋徵更形象地表達這種境地之意味:“我一見到學生,一到課堂上,就來神了;我想學校,想學生,不能離開他們去休息。”“孺子牛獎”獲得者,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青海高原土族鄉村的劉讓賢老師說:“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們身上延續,我的樂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尋找,我的幸福在年復一年的教育工作中獲得。”假如沒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追求,很難想象他們會忍受得了教育工作的單調、乏味和清苦,更難以想象教師能夠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或擁有充實、富足的生活體驗。師從這樣的教師,真乃受教育者的最大之幸事。

  四、堅持依法執教,遵循教育教學法律法規

  依法執教是現代社會教師職業道德的新發展,反映了現代社會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為現代教師,不僅要樹立依法執教的意識,還要養成依法執教的自覺行為。依法執教作為教師職業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在世界教育日趨法制化的當代,依法執教具有重要的職業道德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和維護教育法律法規,把堅持正確的職業行為方向與依法執教結合起來,在教育教學中自覺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動中不得有違反教育法規的行為,認真遵守和貫徹黨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國《教師法》和《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學校教師在管理學生時,要禁止體罰或侮辱學生人格尊嚴。受教育者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也可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出訴訟。

  因此,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在管理教育學生時,不得違背法律的這些規定。我國的教育法還規定了學校和教師有管理教育學生的權利,但是,依法執教作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同時也是學校和教師應盡的義務。但現實生活中,侮辱學生人格,體罰學生,不尊重學生,惡意挖苦、諷刺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做法都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嚴重的損害。要克服和避免這些現象,加強依法執教,強化教師依法執教就顯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時代,教師已不僅僅是個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內部的重要的一個執法者。只有依法執教,才能爭取教育社會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覺維護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培養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人才,推動我國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時代呼喚崇高的師德。在知識經濟、資訊時代,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去不斷地研究探討新形勢下的師德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