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等地招商引資的考察報告範文

赴上海等地招商引資的考察報告範文

  赴上海等地招商引資的考察報告一

  6月16日至20日,由XX縣委副書記、縣長李jun帶隊,副縣長潘遠忠、宣傳部長朱超雄以及縣城北擴指揮部、工業集中區、商務局、經信局、張家界大峽谷國際旅遊經濟區管委會、旅遊局等單位負責同志組團參加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在上海舉辦的“2014湖南(上海)投資貿易洽談周(以下簡稱“滬洽周”),在上海、台州、杭州等地開展了專題招商。

  一、招商考察活動的基本情況

  1.簽約了一批大專案,招商引資成果顯著。6月16日,2014年張家界(上海)旅遊·投資推介會暨重大專案簽約儀式在XX市XX區華亭賓館舉行。有省商務廳領導、XX市政府“滬洽周”代表團全體成員、上海電視臺等當地主流媒體、市重大招商專案簽約雙方參與,共計200多人。我縣成功邀請了上海漊澧商會、丹陽超群(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億豐集團、春秋旅行社、浙江台州新明集團、杭州悅誠集團等6家單位參會,簽約專案3個,簽約金額38.01億元,重點推介了縣城新區、張家界大峽谷國際旅遊經濟開發區,下發招商資料200多份。其中XX縣蔣家坪新區綜合開發專案投資方是江蘇通用路橋有限公司,總投資30 億元人民幣。專案一期建設常張高速與慈利大道之間的內環路,專案二期建設慈利大道;張家界農產品綜合批發交易中心專案,總投資3.51億元人民幣,專案選址零陽鎮永安村,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武陵山地區以有機農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專業型物流中心、加工中心、批發中心;慈利二九一步步高商業廣場專案投資方是湖南二九一實業有限公司,擬投資4.5億元,選址公安局、工商銀行及環衛處地塊,佔地面積為10876平方米。

  2.結識了一批工商界朋友,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在上海,李jun縣長一行分別與上海漊澧商會長柴波驕、豫榮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敏、茶博士家全國連鎖機構董事長陳啟揚、億豐集團常務副總裁張鳳良、丹陽超群(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傑森及總經理楊軍、春秋集團副總裁(上海春秋國旅總經理)肖潛輝、浙江台州新明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為敏、杭州水利水電勘探設計院董事長尉高洋等舉行了會晤,考察了上海豫榮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億豐集團、丹陽超群(上海)有限公司、杭州水利水電勘探設計院等。每到一處,李jun縣長都詳細地介紹了我縣獨特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以及產業發展狀況,較好地宣傳推介了慈利,並意向性地洽談一批專案:在上海漊澧商會,達成了組織更多老鄉回慈利投資興業的意向;在上海億豐集團達成了考察、投資興建專業市場專案意向;在茶博士家達成了投資興建旅遊服務中心專案意向;在丹陽超群(上海)有限公司達成在蔣家坪新區投資醫院專案及在張家界大峽谷經濟開發區建設石雕博物館專案的初步意向;在臺州新明集團達成了來我縣考察、投資建設專業市場的意向;在杭州水利水電勘探設計院達成了做好我縣澧水半島專案開發規劃的共識。李jun縣長希望上述企業堅定來慈投資信心並承諾XX縣委、縣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務工作。

  3.參加了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推介會,承接產業轉移有亮點。6月18日上午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推介會在上海萬豪虹橋大酒店3號廳萬豪殿舉行,參會人員有省、市領導,區縣簽約人員。我縣重點推介了電子、碳酸鈣加工為主的工業專案,分發工業招商資料50多份,成功與蘇州博海電子有限公司簽約。該專案擬在我縣工業集中區投資3000萬元,生產各類薄膜開關和薄膜面板產品。

  二、關於本次招商活動的幾點體會

  招商引資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舉措和必由之路。結合這次招商考察活動,對如何搞好招商引資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解放思想,增強招商意識,奮力實現進位趕超。一是招商引資是慈利建設區域經濟強縣、推動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據統計,近幾年我縣招商引資年均增幅達 20%以上,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22%以上。按照我縣“十二五”規劃,要建設區域經濟強縣,實現大跨越大發展,資金從哪裡來?雖然我們透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的投資環境明顯改善,以省級工業集中區、縣城新區、大峽谷經濟開發區為代表的產業集聚區硬體設施達到較為先進水平,招商引資政策日益完善,硬體加政策使我們手中有“金剛砂輪”般的利器,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這個利器轉速還不夠快,威力仍不夠大,沒用充分發揮它的作用。要讓我們的“縣之利器”運轉起來,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動力在哪裡?為主要靠招商引資、靠投資拉動,實現大投入大發展大跨越。本次招商活動了解到:上海XX區大力招商引資,發展樓宇經濟,近幾年陸續建成使用的越洋廣場、東海廣場、嘉裡中心、1788國際中心和腳下的會德豐國際廣場形成五星鼎足之勢,是上海最繁華、租金最貴的商業商務新地標,是上海現代cbd的金五星,全區50幢重點樓宇合計貢獻稅收120多億元,很值得我們學習。二是招商引資是打造多點支撐的產業佈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目前,我縣總體上進入了工業化中後期階段,怎麼推動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最重要的舉措透過大力招商引資,全面提升一產,壯大二產,加速三產,改造傳統產業、培植特色優勢產業,打造多點支撐的產業佈局。本次招商活動我們瞭解到吉林長白山地區,前期基礎比張家界差,但是透過近幾年的招商引資,引進了大連萬達集團、香港恆豐集團、新和成國際控股集團、卡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一大批重量級的大企業相繼落戶長白山,3年合同引資408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多億元,實施100多個重點專案。招商引資真正成為助推長白山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反思和借鑑的。

  2、要自我加壓,強化招商措施,迅速掀起招商引資新高潮。加強招商引資,加快專案突破,事關慈利經濟發展的大局和未來,必須精心組織,全面推進,確保取得實效。一是要突出工作重點。要緊扣建設溫泉之鄉、杜仲之鄉、大理石之鄉、農產品加工基地、省級工業集中區、張家界後花園的產業開發主題和經濟發展定位,不斷髮展壯大礦產建材、旅遊商品加工、機械製造、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要圍繞產業規劃的總體思路,充分利用好工業園區、張家界大峽谷經濟開發區、縣城建設區塊“三大引擎”作為推動產業集聚、實現叢集發展的主要載體和投資促進的重要主體,強化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建設,切實提升產業承載能力;要根據產業政策和重點投資領域,謀劃、包裝、儲備一批投資上億元的重大專案,完善重大投資專案庫。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動向,抓住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國主體功能區、張家界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等重大機遇,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爭取申報一批重大專案進入省、市重點專案規劃。二是在方法要上不斷創新。圍繞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突出抓好駐地招商、以商招商和園區招商。依託駐外商會、12個招商職能機構,緊盯重點區域,重點招引行業龍頭企業和投資超10億元的重大專案。注重發揮外資企業、本土重點企業的作用,招引關聯企業、新上投資專案,在以商招商上取得重大成果。三是在資源上要搞好統籌。縣委、縣政府要透過產業規劃引導、投資需求市場化對接、生產要素差異化配置和優惠政策傾斜支援,推動產業合理佈局、集聚發展。透過整合不同區域資源,實行整體招商,既能集中有限資源推動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又可以避免相互殺價,在利益分享的基礎上實現利益最大化。四是在制度上要強化保障。要嚴格實行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抓領導、層層抓,帶頭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帶頭聯絡洽談專案,帶頭為專案落地搞好服務;要實行專案倒逼機制。招商引資工作不僅要量化到人,而且具體專案要責任到人,從主要領導到一般同志,要層層實行責任制,並認真督察落實。簽約的專案要一個一個地登記在案,明確分管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定期通報專案進展情況。

  三、 下步打算

  1、鞏固和擴大這次招商考察活動的成果。招商引資是手段,落實專案是關鍵。要建立健全專案聯絡人制度。一是對於已簽約的4個專案,要制定跟進服務一覽表,明確責任人,由專案責任單位進行對接抓推動,抓落實。二是這次招商考察活動中走訪的每個重點企業都要有專人進行聯絡,邀請他們早日來慈利考察。上海億豐集團由北擴指揮部對接;茶博士家由商務局和三官司鄉政府對接;丹陽超群(上海)有限公司由衛生局和大峽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對接;台州新明集團由商務局對接。

  2、要加快承接長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程序。我縣在外成功創業人士較多,回鄉投資興業意願強烈,這對XX縣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要著力分析梳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鎖定有轉移意向的重點目標企業,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重點區域對接聯絡,積極組織小分隊“走出去”上門招商,全力引進一批電子資訊、專業市場、商貿、物流等重點產業及其上下游配套產業的骨幹企業和龍頭專案,按產業佈局規劃選擇性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重大專案。

  3、充分整合利用招商資源。一是抓緊對駐廣州張家界商會和上海漊澧商會的對接協調,給予適當的經費補助,要充分利用慈利在外人員的資源開展招商活動,使招商資訊蒐集渠道更廣、手段更新、效果更好。同時根據產業特點和功能規劃,讓專案在最合適的地方落戶,避免惡性競爭。二是建立招商引資資訊互通、資源共享、工作互動的機制和制度,透過聯席會議等形式,充分整合縣商務局、經信局、旅遊局、園區管委會、外辦(僑聯)、臺辦、工商聯、工商局(個私協會等)、婦聯、共青團(青聯、青年企業家協會等)等招商資源。

  在10天時間裡先後參觀考察了杭州、無錫、蘇州、上海和南京,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使我們感受頗多、收穫很大,觸動很深。

  一、華東五市旅遊發展的概況

  華東五市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是江南魚米之鄉,山清水秀之處,歷史文物之都,名人薈萃之地。華東五市(蘇州,無錫,南京,杭州,上海)這條旅遊線將都市風光線與名山名水融為一體,是集風景名勝遊,文物古蹟遊、佛教文化遊為一線。華東五市地區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地區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先導產業來發展,作為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發展經濟、改善環境的助推器。 1998年10月,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作為54家全國第一批申報建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列的城市,經國家旅遊局考核、檢查、驗收,同時被授予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國前列。近幾年來,華東五市先後確定了大旅遊發展戰略,堅持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思路,在旅遊產業定位、旅遊規劃、資源開發、市場管理、市場促銷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鑑的經驗。2002年,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旅遊總收入分別是1182、 294.3、198、220.4、150億元,佔gdp的比重分別是21.8%、16.5%、9.5%、17%、9.4%。近年來,華東五市旅遊收入有大幅度的提升。

  二、華東五市旅遊發展的成功經驗。

  我們可用七句話來概括華東五市旅遊的經驗:自然風光優美是前提、思想觀念更新是基礎、景區特點鮮明是關鍵、旅遊市場規範是重點、管理體制科學是難點、文化底縕深厚是核心、科學技術支撐是動力(如上海)。

  (一) 在產業定位上確立了發展大旅遊的思想。XX市的旅遊產業定位於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XX市則定位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產業中的重點支柱產業;XX市定位是國民經濟的重點支柱產業;XX市定位是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XX市定位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遊產業的重要地位:XX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XX市是“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區域性交通樞紐,著名的旅遊勝地”;XX市是 “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XX市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XX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國際旅遊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規劃上體現了大旅遊的發展思路。 華東五市堅持城市規劃與大旅遊發展規劃相結合的原則,在綜合考慮城市規劃中充分體現大旅遊發展規劃因素,以保護旅遊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XX市政府成立的 “市旅遊指導委員會”下設“旅遊規劃委員會”。該委定期會同計委、規劃等部門對旅遊專案論證審批;XX市形成了“旅委”與計委、規劃部門集中審定表決旅遊改擴建專案的議事制度;XX市在旅遊立法中明確規定:“新建、擴建、改建旅遊專案應當經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稽核同意後,再向有關部門申請立項。並規定縣級市、區的旅遊建設專案應當報XX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同時,XX市政府在建設發展中,為保護蘇州古城及古典園林風貌,作出保留舊城區、建設XX區和工業園區的決定,使蘇州古城、古典園林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充分保護,使蘇州旅遊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XX市政府也明確提出: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當堅持“統一規劃、依法開發、體現特色、合理利用、科學保護”的原則,必須符合旅遊業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三)在市場管理上實施了依法綜合治理的措施。 華東五市認為建立規範、有序的旅遊市場秩序,是保證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旅遊主管部門採用聯合公安、工商、市政等部門綜合執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取得明顯成效。XX市旅遊指導委員會下設“旅遊管理委員會”,其職能就是負責協調公安、工商、市政等部門,對旅遊市場違規、違法行為進行綜合治理;XX市政府針對日趨升溫的“一日遊”市場,專門頒佈了《無錫“一日遊”公告》,並責成各景區(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對景區點及周邊環境進行嚴格管理,依法整治;XX市建立“一日遊”經營活動專項審批制度,有力地維護了當地旅遊市場秩序。

  (四)在旅遊資源開發上形成了社會辦旅遊的局面。 XX市在景區點的建設上,市政府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大力倡導內資外資、國有民營一起上,並努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政策扶持。三年內就共投資40多億元人民幣,建設了宋城(有天燈節,宋城歌舞演出等)、未來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內涵的新景區,打造了“層層疊疊山、彎彎曲曲路、高高低低樹、叮叮噹噹泉”的特色,形成了旅遊資源開發的良性迴圈,並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蘇州全市60多家星級賓館,有90%都是利用外資、吸收內資興建的,社會資金在旅遊飯店業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江蘇僅靈山寺一個景點,就投入了2個多億進行著力打造。“槳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的秦淮河,由於歷史的變遷,昔日繁榮景象早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XX市撥出鉅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夫子廟恢復了“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的繁華景象。

  (五)在旅遊產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創名優品牌。 華東五市在旅遊六要素“行、遊、住、食、購、娛”中充分體現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裝旅遊、包裝城市。充分體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人間天堂”杭州西湖全力打好了白居易,蘇東坡,白娘子傳奇等文化品牌,其中“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句為其增色不少。烏鎮水鄉古鎮憑藉水閣而天下聞名。XX市政府依託“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利用國際網際網路、中央電視臺1—7頻道等各大媒體,隆重推出“南京國際梅花節”,南京的花車巡遊駛進了上海灘,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培育和發展當地飲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遊的一大特色。蘇州向世界推銷“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園林、水鄉古鎮、太湖),在住、食、購上充分展示吳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園林飯店,食——吳越菜,購——蘇州工藝品、蘇繡等,同時,舉辦國際“蘇州絲綢節”推銷蘇州旅遊;無錫充分挖掘本地旅遊資源,推出中國第一橋——江陰長江大橋、神州第一佛—— 靈山大佛、華夏第一村——華西村、太湖第一渚——黿頭渚;上海著重推介都市旅遊(都市風光、都市文化、都市購物);杭州以“三江兩湖”樹立杭州旅遊形象。夫子廟、“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的寒山寺、“夫婦歸田隱居”的藕園等無不如此。透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遊形象包裝,使華東五市旅遊形象充滿個性化,城市充滿個性化。近幾年來,華東五市海外旅遊者人數、創匯收入連年攀升。

  (六)在政府主導上給予政策扶持。 XX市政府為發展都市旅遊,建立旅遊“兩委體制”,採取徵收旅遊企業旅遊附加稅的政策,保證上海旅遊發展基金,同時,市財政每年撥款5000萬元,用於上海旅遊促銷;XX市政府從第三產業發展基金中列支1000萬元每年遞增15%用於發展南京旅遊業;XX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飯店利潤的10%徵收旅遊附加稅的制度,每年徵收1300萬元作為旅遊發展基金;XX市每年旅遊市場促銷費為500多萬元。

  (七)在城市環境建設與治理上為大旅遊發展提供重要保證。華東五市旅遊業發展得益於基礎環境建設與治理。XX市政府為開闢“黃浦江夜遊”旅遊專案,動用鉅額資金搬遷上海外灘所有貨運、軍用碼頭;XX市政府近年來改造了60多條道路,實現綠、亮、潔、美,投入4000多萬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XX市政府近年來投入巨資改造、擴建通往景區點道路50多條。此外,在城市的建設上,著眼於樹立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與國際接軌,在舊城改造和建設中,考慮了盲人和殘疾人的設施建設,也考慮國內國外遊客方便,設立了中英文對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華東五市從抓城市環境建設、治理城市環境入手,創造了良好的城市環境,增強了城市旅遊的可進入性,有力保證了大旅遊的發展。近幾年來,華東五市海內外旅遊者人數、創匯收入連年攀升。對比之下,江津旅遊產業發展結構不平衡,地方特色不突出,“吃、住、行”要素所佔比重較大,“遊、購、娛”結構不盡合理。遊客構成單一,周邊遊熱,國內遊冷,國際遊幾乎空白。

  三、華東五市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景點的環保和水質汙染問題不容忽視。如雨花臺的環境不夠優美,烏鎮和藕園的水質存在汙染問題。 二是部分景點存在幽默式的“宰客”。我們到達烏鎮時,在外買礦泉水,一瓶一元錢,一件24瓶要24元,買3件卻要75元,而且是要買就買,不買就算了。

  臺灣考察報告二

  為學習借鑑臺灣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經驗,加速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以及休閒農業發展,市農業局組織有關縣市區農業局長、水產主管部門負責人、市直農業相關部門領導及休閒農業企業代表一行18人,於20**年12月1日—8日,赴臺灣就以休閒農業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在為期8天的考察期間,我們實地考察了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臺一生態農場、西螺農產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大安生態休閒農場、高雄梓官區漁會、阿里山茶場、彰化縣田尾鄉公路花園等。此次考察受到了臺灣相關人士的周到安排和接待,感受到了臺灣濃郁的風土人情和兩岸一家親的熱情。考察採取實地檢視、聽臺方企業介紹和團員提問的方式進行,大家邊看、邊談、邊議,對臺灣社會的有序、環境的優美、城鄉的繁榮、農業的發展,都頗為讚歎。

  一、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總體概況

  臺灣人多地少,農民收入較高。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00萬,現有耕地面積1290萬畝,農戶78萬戶,農業人口400多萬,佔臺灣總人口的19%,專業農戶年純收入約100萬臺幣(合22萬元人民幣),人均純收入19.5萬臺幣(合4.2萬元人民幣)。目前臺灣農業總產值為4000億元新臺幣,相當於870億元人民幣,佔臺灣生產總值的3.3%。

  臺灣農業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成功轉型為精緻化、科技化、企業化、休閒化的農業經營模式。據瞭解,目前臺灣地區共有休閒農場1100多家,平均每一鄉鎮市區就有3.3家。臺灣的中小企業佔企業總量的98%,而休閒農業企業是中小企業群體中的重要組成,休閒農業已成為臺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臺灣城鄉發展同步,功能互補,區域互動,城鄉共榮,一體化水平較高,城鄉差距較小。

  (二)主要特點

  農業休閒化,是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目前,臺灣的休閒農業種類繁多,主要有五種型別:一是以休閒農場為主的綜合性的休閒農業區。主要利用鄉村的森林、溪流、草原等鄉土自然風光,附設小土屋、露營區、烤肉區、戲水區、餐飲、體能鍛鍊區及各種遊戲設施等為遊客提供綜合性休閒場所和服務。考察團到訪的臺一生態休閒農場是全臺灣規模較大的休閒農場,該場提出的以“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科學”四點導向,詮釋臺灣農業朝向精緻農業發展的過程,打造“全方位農業”經營理念,把臺灣農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二是以市民農園為主的精緻農業休閒區。在臺灣絕大多數旅遊景點小巧精緻,每戶農民的田園、家園都是一個休閒觀光園。農民提供土地,讓市民參與耕作的園地。主要是將位於都市或近郊的農地集中規劃為若干小區,分別出租給城市居民,用於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三是以農業公園為主的莊園農業休閒區。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閒旅遊場所結合於一體的公園。如彰化縣田尾鄉綿延數十公里公路花園,目前是全臺灣最大的花卉樹木盆栽集散區,也是臺灣觀光局向遊客推薦的重點休閒農業觀光景點。田尾鄉總人口近3萬人、7000餘戶,幾乎家家種花、戶戶種樹,公路花園景色美不勝收。四是以設施農業、觀光公園為主的體驗農業休閒區。一般位於城市近郊,主要有果園、菜園、花園、茶園等,提供採摘、賞花、採茶等享受田園樂趣。五是風景名勝為主的旅遊農業休閒區。即利用名山勝景,經規劃設計,開發而成的旅遊勝地,如介紹民風民俗、農業知識等具有鄉土味的觀光特色。臺灣阿里山全球馳名,就是利用高山千年檜木樹種群、高山茶園為景,經科學規劃設計建成高山鐵路,吸引遊客乘遊覽車或小火車沿途觀光,聽導遊講解相關知識。

  二、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政策扶持力度大。臺灣休閒農業由“農委會”主管,“觀光局”、“經建會”協同管理,並形成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範發展及經營行為。臺灣農委會專門頒佈了休閒農業的管理辦法,並配套相應的政策,鼓勵農民依託各自優勢,開辦各種型別的休閒觀光農業,並從技術、經費、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經“農委會”核准的休閒農場,在經營上享受優惠政策,並由“農委會”撥出專項經費,用於支援休閒農場的不斷髮展。

  (二)協會組織運作規範化。臺灣農協是農民自願組織、自願參加的一個農民自治團體。自創立以來,經過不斷髮展完善,已成為臺灣分佈最廣、影響最大、功能最為完善和齊全、執行十分規範的農民組織,承擔豐富的農村農業業務,其主要職能有三項:一是公益性的農業推廣事業。包括協助政府執行農業政策,推廣優質品種、生產資料和先進適用技術,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等。二是經營性經濟實體。即辦理農產品運銷及批發市場業務,辦理農業生產資料及生活用品經營、政府委託的業務經營,設立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興辦會員和農民個人力所不及的設施裝置和生產專案等。三是農村金融服務,即興辦農業金融業務,涉及農業存貸款、農業和農民保險等。根據臺灣農會法,各級農會既是獨立的法人,可以獨立地開展各項工作業務,又與上級及其他農會之間相互配合,為協會會員提供產品推介、宣傳、資訊釋出等各項服務。

  (三)產業化水平高。臺灣的休閒農業朝向產業化鏈條式方向發展,透過打造區域性的休閒農業旅遊專案,將農業從第一產業延伸至二、三產業,大大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並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如高雄梓官區漁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創新漁業、永續漁業”為經營理念,以“創新品牌管理”為經營策略,從水產養殖到競拍專賣,再到產品深度加工、品牌打造、市場行銷等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其烏魚籽觀光工廠獲全臺第一家透過cas認證,蚵仔寮港觀光漁市不僅是鮮魚產品重要營銷平臺,休閒食品包裝設計還榮獲2010年德國紅點設計獎。

  (四)農業科技應用水平高。目前,臺灣在農業品種的改良、食品加工技術、自動化技術研究等方面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研發與應用機制,把科技與生產、科技與加工、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如大安生態休閒農場研發的高架草莓栽培技術,世界領先,利用高架栽培技術種植草莓產量比平地栽培產量增產1倍以上;再如梓官區漁會,運用高科技細胞活化原理研發海鮮品速凍技術,產品可保持鮮活品味3年時間。

  (五)經營管理方式先進。臺灣休閒農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路手段,建設企業網站,實行網上購銷,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的查詢和消費,增加了消費人群。十分重視企業間的分工合作和同地區的統籌協作,相當一部分休閒農業已經實現了企業化,或是不同服務領域的合作分工,實現了觀光、住宿、餐飲、娛樂、體驗的綜合。同時,注重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相結合,除了實物產品外,還有奇觀、氛圍、風景和主題體驗等“情境消費”的產品,有效地拓展了產業鏈。

  (六)規劃科學,佈局合理。臺灣休閒農業在規劃分佈上充分融合當地自然、文史資源及特有的農村生產、景觀,結合旅遊、餐飲等行業的綜合經營,因地制宜,突出休閒主題和文化建設,整合區域農業資源,使得各個地區別具特色,合理規劃農業資源,實施差異化戰略,不僅善用資源,充分體現田園民情,注重與教育、體驗及鄉村文化活動相結合,同時講究設計主題的鮮明性,避免出現重複雷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