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帶動”助力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簡報

“三個帶動”助力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簡報

  簡報一: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堅持“三個帶動”著力推動全民創業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堅持“政策”帶動。積極推動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的落實,加大資金的投入,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及各類群體實現就業創業。把小額擔保貸款作為推進就業促進創業的重要手段,截止9月底共發放貸款1632.5萬元;二是堅持“培訓”帶動,積極抓好產業集聚區企業用工培訓、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提升性培訓及創業培訓等工作,取得真果實效。截止目前,共開展就業前專業技能培訓12098人、再就業培訓1230人、創業培訓1260人;三是堅持“平臺”帶動。不斷完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開展“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將就業失業登記、小額擔保貸款申報、崗位資訊釋出等業務延伸到鄉鎮、街道及社群,實現了資訊互通、資源共享。

 

  簡報二:

  一是帶動青年助力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先鋒隊、生力軍作用,在“青春助力‘十個全覆蓋’”活動中,積極圍繞環境衛生整治、包扶嘎查規劃建設等開展志願服務,帶領團員青年和團幹部進行現場觀摩,讓更多的青年瞭解黨委、政府的工作,從而更好地投身於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持續開展“保護母親河”、“青春綠傘”、“光碟行動”,唱響青年生態環保新主張。

  二是帶動青年積極建功立業。開展“青春建功新牧區”就業創業培訓、“東西互助”行動、“一對一”幫扶青年創業行動、“送金融知識科技服務下鄉”、“百萬青年出草原”、“訂單式”技能培訓等工作,為青年就業創業打牢基礎。搭建並完善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宣傳小額貸款知識,為青年創業提供幫助。開展青工技能比武、崗位練兵、“青年創業之星”評選等活動,選樹青年典型,引領帶動青年。

  三是帶動青年志願服務。幾年來,在全市精神文明現場會、旗慶、那達慕、冬季冰雪節以及國家、自治區、市旗等大型賽會中,提供優質青年志願服務。以“學雷鋒”公益行動、關愛行動、陽光助殘行動、暖冬行動為代表,積極組織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在汶川、玉樹地震時,全旗各級團組織為災區捐款捐物。在抗擊非典、牧區火災、白災、洪澇災害等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組織青年志願者、青年突擊隊、青年官兵熱誠奉獻,展現了青年的社會責任。
 

  簡報三:

  近年來,昌黎縣注重加大全縣農村人才培養力度,實行院地合作、搭建平臺、分層培訓等舉措,逐步實現農村人才的`“三個帶動”,農村人才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院地合作,實現外腦帶動。積極利用駐昌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智力、技術和科研等優勢,加強雙方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產業鏈發展、決策諮詢、建立科研實習基地等方面的合作。不定期協調組織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果研所專家教授到全縣重點產業進行考察,在科研專案成果轉化上尋求對接點,促進智力成果快速向物質成果轉化。果樹研究所與多家種植戶建立合作關係,河北科技師範學院與華夏新農公司達成技術幫扶協議,相關專家以技術入股的形式直接參與生產建設,不定期深入一線,對種養殖戶直接開展技術指導,有效促進全縣農村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邀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到靖安鎮果蔬專業合作社、碣石葡萄產業協會,就草莓、葡萄管理技術進行服務,成效顯著。據初步統計,僅上半年相關專家在全縣基層企業、農村開展各型別技術服務活動20餘次,受益農村人才近1000人。

  搭建平臺,促進輻射帶動。堅持為人才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先後組織開展“人才服務進萬家”、“人才服務基層”等一系列活動,動員全縣市縣級拔尖人才、專家服務團成員、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積極發揮自身技術優勢開展服務活動,實現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活動中,各類人才採取了結對幫扶、資訊服務等措施,對農村部分致富較慢、資訊缺乏、急需技術的農戶開展“手拉手”幫扶活動,並透過昌黎農業資訊網、昌黎科普資訊網等網路及“漁信通”、“農信通”等簡訊平臺,為農民提供致富資訊。縣科技局組織成立科技特派員協會,為科技特派員將科技、知識、資本、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聚集打造了平臺。目前,協會會員已達100餘人,累計舉辦科技服務活動400多場次,錄製電視科技節目8期,發放科技資訊報5萬多份,培訓農民6萬多人次。

  分層培訓,強化素質帶動。注重加強農村人才的培訓工作,分層次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人才的整體素質。縣職教中心採取辦班培訓、趕科技大集等方式,為農村人才送去多門類農業科技知識。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自身特點,採取特色培訓的形式,分批次下基層一線開展實地培訓工作,向農村宣講各類人才進行專業技術知識、農村科普資訊、市場走向、銷售渠道等資訊。依託農村實用人才大講堂活動,各鄉鎮黨委積級組織優秀農村人才紛紛走上講堂,以身示範的向周邊群眾傳授生產技術和致富經驗。此外,縣委注重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培訓作用,積極鼓勵農民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群眾的整體競爭能力。至目前,全縣建立各類規範性專業合作社200多個,吸納社員近十萬人,組織開展各種技術服務1.5萬餘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