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

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

  昨天上午,民政部下屬的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聯合今日頭條在民政部發布首份《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每年走失老人約為50萬人,平均每天約有1370個走失老人案例發生。走失原因難以準確歸類,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疾病。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巡視員、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院長王治坤錶示,老年人走失日益成為顯性問題,釋出調查報告是希望更多人瞭解老年人走失的情況及問題,呼籲全社會更加關心、關注、關愛老年人。

  調查報告稱,根據調研測算,中國每年走失老人約為50萬人,平均每天約有1370個走失老人案例發生。走失老人平均年齡為75.89歲,其中男性佔比42%,女性佔到58%,走失老人中女性比例略高於男性。並且75歲以上老年人走失比較高。走失原因難以準確歸類,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病,同時不少救助站認為遺棄問題也開始凸顯。

  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顧問專家、調查報告執筆人熊貴彬副教授介紹說,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接受過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約有25%的老人會出現再次走失。同時,調查報告資料也顯示,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現記憶力障礙情況,其中,經過醫院確診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佔到總比例的25%。

  調查報告還顯示,我國老年人走失問題主要發生在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區,中小城市與西部農村是老年人走失的重災區。

  此外,調查報告還對如何防止老年人走失提出了相應建議。包括不同地域採取不同措施,例如在人口流出地,地方政府應協同社會組織準確評估當地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照顧狀態,探尋各種防止老人走失的有效辦法,如集體養老、農村社工服務、重點戶照料等。打造全國統一的尋人網路平臺、在全國救助站全面建立警務點,並連通警方的人口資訊和戶籍網路光纜,由駐站民警協助查詢走失人員資訊等。同時,報告還建議應當建立110和救助站的連結。調查報告認為,110作為一個報案求助資訊平臺,應該發揮更大的資訊分流作用,將報警類資訊和求助類資訊進行區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