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查報告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查報告

  為及時把握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自2013年8月首次聯合開展每年2次的“年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問卷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問卷設計了與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執行和政策走勢直接相關的21道問題,於2016年7月下旬透過電子郵件方式向國內相關領域的經濟學家發出調查邀請,最終收到116位專家的答覆。問卷調查結果公佈如下:

  2016年世界經濟形勢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接受調查的專家預期 2016年美國經濟將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也有超過三成接受調查的專家預期較IMF樂觀,認為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呈現一定的回暖趨勢。

  按照IMF的最新預測,有超過九成接受調查專家的預測較IMF悲觀,認為2016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也有近一成的專家預期2016年歐元區經濟將呈現一定的回暖趨勢。

  超過四分之三的專家預期2016年下半年歐元兌美元匯率將呈現下行態勢,歐元小幅貶值。

  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

  調查結果顯示,59%的專家預期全年GDP增速在“6.5%~6.7%”之間;20%的專家預期在“6.4%~6.5%”之間;19%的專家預期在“6.7%~6.9%”。八成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呈現進一步下滑的態勢。

  考慮到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1%,因而超過三分之二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中國物價水平將呈現一定的上升態勢;但也有超過三成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中國物價水平將呈現下降的態勢。

  考慮到2016年上半年PPI同比下降3.9%,有86%的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PPI降幅將逐漸收窄。

  超過三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呈現一定的貶值趨勢,但也有超過二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呈現一定的升值趨勢,有超過四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趨於穩定。

  有接近九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將繼續呈現貶值態勢。

  考慮到2016年上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名義增長9.0%,因而超過五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中國固定資產增速將繼續保持下滑態勢,但也有47%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保持上升態勢。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六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中國房地產投資擴張擠出了民間投資。

  考慮到2016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8%,因而有超過二成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民間投資增速將呈現上行態勢。

  造成民間投資增速繼續回落的原因有哪些?調查結果表明,80%的專家認為是“民營企業對經濟和後市信心不足”;77%的專家認為“缺少有效投資標的,宏觀環境低迷,加上傳統制造行業萎縮,以及利潤的下降,導致民間資本可以投資的具有盈利前景的有效標的不多”;66%的專家認為“新型融資難、融資貴,諸多政策相關因素導致的銀行信貸更多流向國有企業或迴流金融體系導致了對民間資本的擠出效應,加上諸多民營企業不時暴露的債務違約問題讓民營企業融資更難、更貴”;59%的專家認為“第三產業等領域至今仍被管制,投資領域受限制,有效投資渠道較窄或不暢,投資審批手續繁瑣以及因此滋生的各類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較多”;36%的專家認為“房價持續上行擠壓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擠佔了民間投資”。

  中國目前工業部門去產能情況如何?有接近七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工業部門去產能速度過慢,可能會影響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如何?超過六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將會呈現一定的上升趨勢。

  2016年中國出口總額增速如何?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六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速將持續保持下滑態勢,但仍有接近四成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出口增速將保持上升趨勢。

  中國未來可能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措施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45%的專家預期2016年M2比2015年增長在“12.1%~12.5%”之間;39%的專家預期在“11.0%~12.0%”之間;11%的專家預期在“12.6%~13.0%”之間;5%的專家預期在“13.1%~14.0%”之間。考慮到2016年上半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M2)同比增長11.8%,因此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六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下半年M2的增長將保持上升態勢,這意味著2016年下半年政府將可能持續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6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為7.53萬億元,同比增加9671億元。那麼,如何評價新增人民幣貸款的流向?調查結果表明,75%的專家認為是“沒有改變民間投資‘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75%的專家認為“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擴張”; 57%的專家認為“保證了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擴張”;53%的專家認為“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導致了投資增速持續下滑”;50%的專家認為“加速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增長”;48%的專家認為“信貸擴張因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暢,其效應難以發揮”。此外,還有1%的專家提出了其他觀點,如:貸款數字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因為有很多貸款是借新債還舊債。

  自2016年5月1日,中國開始全面推行“營改增”。那麼,中國這項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效果有哪些?調查結果表明,65%的專家認為“全面推行‘營改增’,將會降低企業稅負,促進企業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60%的專家認為“全面推行‘營改增’,將會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力促進產業分工最佳化,拉長產業鏈,帶動製造業升級”; 59%的專家認為“全面推行‘營改增’,降低了全國財政收入,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1.7%,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營改增’減收效果開始顯現”; 41%的專家認為“全面推行‘營改增’,將會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助力整體經濟效率提升”。此外,還有6%的專家提出了其他觀點,如:效果不明顯;有利於解決部分社會就業問題,引導就業逐漸從非正規部門向正規部門轉移;許多行業企業稅收名義下降,實際上升,企業負擔更重;降低稅負效應未充分體現;主要為了增加中央稅收比重,企業減稅效果不顯著;有利於外資等。

  2016年5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據相關統計,如果使用非金融機構的負債率資料,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上升至約150%以上)。企業負債率的高企加大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透過控制槓桿水平和最佳化槓桿結構有效化解高槓杆債務風險,對解決企業債務問題非常重要。那麼,有哪些可行的政策建議?調查結果表明,81%的專家認為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共同維護好去槓桿的宏觀環境,透過減稅和提升投資效率、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來增強企業去槓桿的活力和能力,同時大力推廣PPP吸引民間投資”; 65%的專家認為“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大力發展各類資本市場和股權融資工具,同時吸引各類自有資金投資權益類市場”; 64%的專家認為“將深化企業改革和降槓桿結合,如推進員工持股或做債轉股等,政府在創造環境方面降成本和減稅負,打破預算軟約束和剛性兌付”; 60%的專家認為“應用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推進債務重組”; 41%的專家認為“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透過激勵有效的創新和有效的社保體系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此外,還有7%的專家提出了其他觀點,如:完善企業制度,降低經營成本;完善投資制度,強化投資失誤問責制;採取結構性稅收,即對金融收益徵稅、對實體收益減稅;需要政治體制改革相配套,必須解決機構層疊臃腫、辦事效率低下的問題;管理觀念、方法和手段創新;吸收非保本的理財資金重組企業債務、率先在高淨值客戶中推行,允許其投資優先股、次級債、可轉債等長期資本工具;加大讓殭屍企業破產的力度;讓殭屍企業破產清算;所謂民營化是造成企業槓桿比率上升的一個根本原因等。

  “十三五”期間中國平均經濟增長率預測

  此外,對“十三五”期間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的可能區間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緩慢下行態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