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違法行為的調查報告彙總

土地違法行為的調查報告彙總

  土地違法行為調查報告

  調查物件:農民,開發商,村幹部,鄉領導;

  調查目的:對現有土地的現實情況及特點,違法使用土地造 成的危害的原因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防範對策;

  調查方法:面談,實際走訪,田間實際考察;

  調查地點: 本市各鄉鎮

  前言: 人人都知道,土地是國之根本,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我國是 人口大國沒有糧食將是什麼樣子!但目前違法使用土地,非法佔用土 地越來越嚴重,為了進一步瞭解土地現狀,特點和規律,減少土地流 失,針對目前的情況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違法使用土地,非法佔用土地呈上升趨勢,主要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人員是土地承包人和開發商以及政府。

  (二)特點

  1、違法使用土地主要在廣大農村和城鄉集合部佔現有土地的 30﹪

  2、農民在承包地上私自種植非糧食植物(比如載樹, )或農田改為 魚塘和建房,政府劃地,開發商圈地;

  3、外出打工,年紀大的農民違法使用土地的佔 40﹪,由於左右栽 樹無法再種植農作物的佔 20﹪,政府以及開發商佔 40﹪;

  4、違法使用土地、非法佔用土地居高不下,據調查由於外出打工的人

  越來越多, 人口老年化越來越重在自家承包地栽樹和其它非農業 行為的也會越來越嚴重,政府為了加大開發速度也會不斷的佔用農 田,開發商利益驅使圈地也會越來越大。

  二、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的.危害

  1、糧食減少。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始終是關係國家安全、社會穩定 的重大戰略問題,與自然災害相比,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是 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造成的糧食損失更為嚴重。據統計分 析, (按一村民小組)有 60 畝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按每畝每 年 500 公斤糧食計算,一村民小組每年就減少 30000 公斤糧食。所以 說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是始終困擾著我國經濟、 社會特別是 農業的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對環境的影響。 隨著城市企業向農村轉移,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汙染向農業 環境蔓延。違法使用土地使土地荒漠化,植被減少間接影響氣候;

  3、糧價飛漲。 由於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使糧食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產量 減產,直接導致糧食漲價。

  三、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原因分析。

  1.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以及保護耕地的戰略考慮,決定了建設用地的供求關係必然十分緊張。土地利用與管理制度安排不周,執行不力,極易引發違規違法用地行為。

  2.土地法律法規和政策與經濟發展在制度層面上的衝突,是引發違規違法行為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一是現行財稅體制和政績考核指標刺激用地需求;二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力度過大,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三是現行徵地制度形成巨大的土地經濟價值差,進一步刺激地方政府擴張建設用地的需求,以及用地單位多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慾望;四是不明晰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為建設用地過度擴張打開了方便之門。

  3.政府和政府官員傳統理念和價值觀念中對法律的工具化傾向,以及急功近利和投機心態,是造成違規違法行為不可忽視的深層次原因。

  4.土地執法監察力度不夠,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不健全,部門監管政府更是力不從心;耕地保護責任制尚未形成共識,難以落實共同責任;土地違法案件中,決策者不承擔責任,責任承擔者不起決定作用。這一系列狀況,或屬於制度的先天不足,或屬於執行過程的偏差和錯位,既是違規違法行為大量存在的體制性原因,又是其直接和具體的原因。

  5.用地審批,主要是農轉用和徵收審批全過程,確實存在週期長、效率低的問題,直接導致部分用地專案不得不“未批先用”,也引發部分專案以此為理由藉機“未批先用”。

  一是程式複雜環節多。

  二是土地報批的要求越來越嚴,審查事項越來越多。

  三是土地報批業務沒有辦結時限承諾,加之審查內容、報批方式的不斷調整,上報審批專案批准時限無法預期。

  6.東北地區由於冬季無法農作物種植,承包人土地少種地已不能滿足家庭開資, 只有離地外出打工, 土地要麼栽樹或挖塘, 或託付親友做非農業用途

  7、由於承包人年紀大已不能農業種植,無奈放棄農作物種植或由於承包人的土地左右原因自己的土地已無法再種植農作物。

  8、政府劃地,由於政府規劃,開發商用地。

  四、對策。

  1、任何與土地利用、管理相關的制度建立、改革和完善,都會引起土地違法態勢的變化。增加國家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在相關制度規定中貫徹和協調力度,就能有效地減少土地違法事件的發生,增加土地違法行為受到制裁的機率和力度。為此,要對直接涉及土地利用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城鄉規劃管理制度、投資管理制度等進行土地政策和法律意識滲透,把用途管制、耕地保護、節約集約利用的思想體現於制度原則和各項具體要求、標準之中。要在與土地利用、管理具有間接聯絡,或可能發生聯絡的制度中,加入貫徹、執行土地政策和法律的內容,如干部選拔任用、政績考核制度中加入耕地保護、土地執法等規定;在財稅制度中嚴格規範土地收益的分配和使用,並建立起鼓勵節約集約、限制粗放利用的稅收調節機制。從而使一個部門勢單力薄嚴防死守、執法監察的局面,轉變為相關部門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局面,共同遵守國家土地政策和法律,落實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遏制土地違法現象發生,打擊土地違法活動。

  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自身的改革、完善,則要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摁下葫蘆起了瓢”,要有系統和全面考慮,統籌協調相關政策要求,在多目標設定、多條件約束情況下,設計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預防、打擊土地違規違法行為。強化土地利用計劃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多方面制約。把計劃指標多少與其土地利用和管理實績相掛鉤。對規劃計劃執行、耕地保護和執法監察問題嚴重的,適時凍結或核減計劃指標。

  2、法制宣傳。 加大土地法等相關法的宣傳,做到每個村民及村幹部,鄉領導, 以及政府,開發商,都要知法,懂法,依法。

  2、依法執法。 加大打擊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 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的個人和集體。

  3,最佳化土地承包,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 根據目前現況讓所有進城農民回鄉種地是不可能,只有現在把農

  民的土地集中成片以承包人名義自願的情況下轉包給他人 (不改變種 植結構) ,開發商不開發的地要無常還給原先農民,政府謹慎劃地。

  4、加大農業投入, 政府要加大農業投入,加大對現在確實還在種植的農民的直補, 做好基礎農田,道路、水利合理化規劃建設,解決農民種地難的一系列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