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運動員訓練計劃方案探析論文

科學的運動員訓練計劃方案探析論文

  競技體育的好壞直接體現其體育成績上,國家體育機構對體育運動的重視,以及是否採取了科學化的體育運動訓練計劃,都是決定運動員成績高低的關鍵性因素。運動員在賽事中取得成績需要長期的努力以及系統的訓練。為了幫助運動員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成績,無數體育工作者在背後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總結出了一套完善的運動員訓練計劃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當前的運動員訓練水平,探討科學的訓練計劃如何才能儘快提升運動員的成績。

  一、科學制定高效的訓練控制計劃

  (一)制定系統的訓練計劃

  運動員的訓練與成績提高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一個系統化程度較高的計劃才能逐步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水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應當制定一個完整的訓練計劃,建立起科學的訓練目標,分階段來完成整個訓練計劃。

  根據目標的程序和各階段要達到的效果,可以將訓練計劃分成年度、季度、月度、周計劃等幾個不同的階段,確保運動員有足夠的精力來貫徹這些訓練計劃。

  長時間的訓練計劃,例如幾年與年度訓練計劃,可以適當的將訓練安排一些耗時長、長期的訓練專案。對於時間跨度較小的訓練計劃,例如月度、周計劃等,可以適當細化訓練的內容,並根據運動員自身情況進行靈活地變動,制定一個有彈性的訓練方案。同時完善體育科研保障體系,廣泛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採用科學的訓練方法與手段,對運動訓練的全過程實施最佳化控制,以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和創造最優異運動成績的過程。

  (二)反饋訓練計劃中出現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加強訓練質量,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將自己容易出現的問題記錄下來進行系統性的反饋,從而最終得到良好的效果。發現問題的過程,也是運動員建立起對自己更深層次的瞭解過程。

  在這樣的訓練思維的指導下,教練員要了解自己執教的運動員,在開始訓練之前就掌握其所有的資料。透過對比運動員現有狀態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來規劃訓練內容,這樣的執教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練員要制定出有針對性方向性的訓練方式,讓運動員接受最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

  二、訓練計劃中突出心理訓練和心理調控

  一名高水平運動員,生理與心理水平都要十分過硬,不僅要在身體上超越大部分的競爭對手,還要在心理上能適應賽場帶來的種種壓力。

  所以說,運動員之間相互的競爭是多樣化,多方面的。在現代複雜的社會環境下,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大同小異,但是對待訓練的態度卻能大大的提升運動訓練效果。

  因此,日常的訓練不能忽視對運動員心理調節能力的強化。運動員的心理承受力與心理素質水平要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呢?很多教練聯絡了心理學家,分析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心理狀況因素,研究並設計出了一套廣泛適用的心理暗示法。在大多賽事上都能幫助運動員有效的調節心理,從而創造出更好的運動成績。

  三“、大負荷”運動訓練計劃

  日常訓練時提高訓練的負荷,並不是每次訓練都要在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極限負荷之上,加大訓練強度進行提高,而是要確保負荷被控制在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之內,避免造成運動損傷。

  整個訓練計劃應當系統進行,保持循序漸進原則,完成一個訓練週期的目標之後再去完成另一個訓練階段任務,在所能承受範圍之內不斷地提升負荷,不斷提升運動員自身對高強度負荷的適應能力,讓身體適應更高強度的負荷,進而提升運動員自身的競技水平。

  運動員提升到一定強度的負荷之後,先維持在該強度下的訓練計劃不變,讓運動員充分適應該強度,然後再逐漸提升運動負荷水平,透過階梯狀訓練方式逐步完成整個訓練計劃週期。然而在高強度的訓練之後,運動員也要重視自身體能與身體狀態恢復工作,在營養攝取環節要跟上訓練消耗的節奏,調節好身體機能的增長與恢復之間的關係,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

  四、運動訓練計劃的基本內容

  (一)準備部分的內容

  內容主要包括:對運動員身體機能、運動能力、恢復能力的現狀診斷結果;對診斷結果進行科學分析之後,所建立的適合於本時期跨度訓練過程並能夠完成的訓練目標。

  以上兩項內容,不僅是訓練計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決定訓練計劃是否具備科學性意義的理論基礎,同時還體現著訓練計劃的先導性作用。

  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在制定多年計劃、年度計劃和階段計劃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對運員進行現狀診斷定一環節,也都能夠提出相應的指標;但在制定周計劃和單次計劃的時候,卻常常忽視了這兩項工作,常以主觀估計來代替客觀診斷,必然會大大增加訓練的盲目性。

  (二)指導及實踐部分內容

  在訓練計劃的總體概念中,所謂指導部分的內容,是指對計劃的全域性性分佈和設定尤其對時間跨度大的訓練計劃而言,它的`意義與訓練目標一樣,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訓練階段的劃分、各階段訓練任務的確立、比賽序列的安排等內容。

  透過指導部分的工作,對訓練計劃進行總體設想,勾畫出訓練過程的基本輪廓。然後進一步規劃出訓練負荷動態變化的基本趨勢,完成對訓練過程的整體配置。實踐部分主要涉及訓練的具體過程,其內容包括訓練過程中具體訓練手段的選用和安排、各種訓練手段所載負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復措施的設計與選用。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教練員還必須周密地考慮恢復訓練措施如何安排,這是現代系統科學訓練理論的基本要求。

  五、合理運用運動訓練方法

  運動員日常訓練離不開教練員的指導與幫助,只有運動員與教練員建立起良好關係,才能使訓練效果更好。同時科研人員要對教練員日常訓練目標、訓練計劃、訓練方法、訓練手段等方面進行深入透徹分析,並且瞭解教練員的執教風格及其執教習慣,培養訓練中與教練員的默契,建立共同認識,使教練員瞭解彼此之間所起到的作用,從中得到幫助,更好地組織安排訓練工作。訓練方法五花八門,雖然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訓練了不同方面的身體機能,但是最終目的都是提升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所以任何訓練方法都有一定的意義。教練員需清楚認識到這一點,透過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實現運動員競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運動員綜合訓練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並且需要系統性規劃的專案。在完善的訓練理論,先進的訓練理念的支援下,用科學和完善的訓練方法,再加上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默契的配合,一定能逐步提升田徑運動員的體育競技成績,為我國建立體育強國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馮樹勇。中國高水平跳遠運動員訓練內容體系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

  [2]周文軍。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的可持續發展[D]。湖南師範大學,200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