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精選8篇)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精選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以先進物件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1

  周淑陽同學寒假返鄉期間報名成為了社群的一名志願者。在社群內,她對出入的居民和車輛進行體溫測量記錄,對返鄉人員進行上門詢問登記,幫助社群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春節期間,她積極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電動車入單元樓的通知,為社群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輔助社群居民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幸福年。在她看來,寒假期間的志願服務活動不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還有利於自身實現自身價值,疫情期間,大學生更應當義不容辭地為家鄉抗疫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奉獻青春力量,我義不容辭。”做好安全防護的黃思嶸同學隨居委會挨家挨戶宣傳病毒知識,貼宣傳標語,發病毒防護宣傳單,告誡居民儘量不要外出。她還在春節期間參與送春聯的暖心活動,為市民送去祝福和快樂。“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不但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精神和心靈也得到了滿足。志願服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參與”黃同學這樣說道。

  假期裡,陳淼同學作為新城社群的志願者服務活躍在幫扶群眾、奉獻社會的一線,用自己平凡的行動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她參加了社群組織的溫暖鄰里志願服務,年前參與了印刷版畫、寫對聯等活動,在活動的參與中,她深刻認識理解到了黨對於人民群眾的關心愛護,並感覺到自身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各奮愚公之願,即可移山;共懷精衛之心,不難填海。”面對疫情,但黃學婷深知功薄蟬翼也好過無動於衷。因此她決定成為蘇州圖書館雛鷹志願者的一份子,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為期一週的志願者活動中,她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閱覽室。在學習了排架的相關知識後,她認真檢查每本書的編號並將其按序排放整齊,同時協助工作人員掃描、整理、擺放圖書資料,為讀者測量體溫,檢視健康碼,維持圖書館的秩序。黃同學表示,希望透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青年的責任,把小我融入大我當中,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2

  沁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號角吹響後,各個單位的黨員志願者奔赴防控工作一線,我很榮幸成為其中一員。我們來自於不同的崗位,卻有同一個目標——做好防疫工作,守護群眾身體安康。

  日常防疫工作穩中求細。入戶摸排是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務,只有弄清人員居住情況,才能更好的為大家服務。為了避免和大家過多接觸,我們實行不碰面式排查。從門縫將排查表和承諾書遞給業主,並交代業主填好放至門口地上,一個小時後再一個個樓層收取。隔門遞表,是我們對業主的關心和保護,認真填寫排查表和承諾書,是業主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援。

  消毒防護措施不留死角。除了全面消毒外,門把手、電梯按鈕、電梯間、樓梯扶手、垃圾桶是我們消毒的重點,小區13個單元,我主動承擔了9個單元的消毒任務,每天下樓342米,一起執勤的同志總是開玩笑說:“今天又上神農山啦,幾天能登頂?”把消毒任務作為一項健身運動,是緊張的防疫工作給我的最好禮物。

  卡點站崗執勤嚴格把控。認真做好人員出入登記工作,量體溫、去向登記、證明索取、車輪鞋底消毒,每一項工作井然有條,不漏項,不馬虎,只有嚴格把關才是對百姓真的負責。同時我們建立微信群,做好群眾的後勤保障工作,日常採購、快遞送達、藥物速遞等第一時間在群裡通知。對於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的老年人,建立檔案,定期諮詢,確保物資保障。

  本職工作服務不脫崗。隨著復工節奏的加快,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群眾也越來越多,雖然大廳暫未對外開放,但我們為了確保民生工作不掉隊,能夠網上辦理的儘可能採取網辦,確需實地辦公的,我們提前電話聯絡,告知所需準備的材料,採取預約方式,接待辦事群眾。執勤結束,我就奔赴大廳,來一場特殊期間我與群眾的約會。

  防疫是戰場,作為黨員志願者,我們嚴格把控,為小區居民站好崗、把好關。政務服務不耽擱,作為工作人員,全力服務企業群眾,讓辦事者溫暖舒心。堅決打好這場防疫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將有我。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3

  陳昌世,咸寧陽光助困協會會長,咸寧市供電公司普通員工,是一個話語不多、質樸誠懇的53歲男人,在咸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卻處處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哪裡需要就奔向哪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40多天來,他一刻不停歇,帶領協會志願者們用心用力用情守護著咸寧這座城。

  一片口罩一片心 免費發放口罩

  鍾南山院士公佈新冠肺炎病毒人傳人後,陳昌世的心也緊張起來,他立即召集協會骨幹商量,為咸寧市民免費發放醫用口罩預防病毒。1月22日、23日,他帶領會員走上街頭,將協會透過多渠道購買的1萬隻口罩發放到市民手中,並向市民宣傳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知識。2月1日,協會又自籌資金購買1萬隻口罩捐贈給城區垃圾分類公司、高新區桑德環衛公司、咸寧桑寧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的環衛工人。

  一份物資一份情 為醫護人員提供保障

  1月底,一省包一市的雲南醫療隊支援咸寧,他帶領協會後勤部購買了2萬餘元的水果、乾糧、尿不溼、電熱毯、熱水袋、衣架、指甲鉗、啫喱水、護手霜等生活必備品,分裝後送給雲南醫療隊的100多位醫務人員,暖心的舉動得到了雲南醫療隊員的一致好評。

  1月30日,得知一線醫院急缺醫療物資,協會將內部募捐到的5萬多元,透過不同渠道購買了防護服300件、護目鏡200個、醫用口罩、N95口罩4萬隻、84消毒液300瓶、水果、乾糧及生活必備品等急需物資,捐贈給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咸寧市中心醫院。

  1月28日起,他組織協會志願者陸高明、劉耀先為一線醫護人員所住的酒店提供後勤保障服務。截至目前,協會2名志願者犧牲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已為雲南醫療援助團隊、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200餘人提供了6天的後勤保障服務。

  一路跋涉一路歌 協助物資轉運

  2月初,社會捐贈物資逐漸增多。陳昌世組織協會成立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突擊隊,隨時聽從號令。參與突擊隊的154名志願者衝在一線,協助市防控指揮部社會捐贈專班做好捐贈物資的轉運、分配、發放等工作。15天的應急突擊隊活動、累計118小時的長途跋涉,無論風裡雨裡雪裡,志願者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將承載著愛心人士深厚情誼的生活物資,順利轉運到咸寧城區及六縣市區的醫院、單位、企業、社群、居民小區和其他地方。

  一次義剪一綹愛 解決市民“頭”等大事

  2月26日,第一批雲南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到咸寧已一個月。陳昌世在協會群裡招募三位理髮師志願者,為雲南援助醫療隊及隔離點的60多位工作人員剃了個“滿月頭”,解決了醫護人員“頭髮長了很熱”的煩惱。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理髮成了一大難題。協會志願者先後為2000餘名醫院防控人員、單位疫情防控值守人員、生活困難老人理髮。簡易的工具,配上嫻熟、精湛的手藝,志願者們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亂蓬蓬的頭髮修理的服服帖帖,還大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場消殺一場淨 迎接勝利曙光

  咸寧確診新冠病毒患者已連續多日零新增,抗疫即將接近尾聲,陳昌世卻絲毫沒有鬆懈。他透過多方渠道,籌集到10臺彌霧機,帶領18名志願者到溫泉城區岔路口社群、馬柏大道、中央城小區、鄂南高中、咸寧東方外國語學校等地對樓道、垃圾傾倒點、衛生死角等處進行全方位消毒殺菌。每到一處,陳昌世和志願者們先調好藥液,分好區域,再揹著70斤重加滿藥液的彌霧機噴灑,平均一個小時噴灑3桶。一天下來,消殺“戰役”雖然累的腰痛、胳膊酸,可是他們卻沒一個喊累。目前,已堅持消殺了9天,消殺面積達20萬平方,他們默默無聞地為市民創造乾淨的環境、為學校開學做好保障。

  陳昌世說:我沒想過當英雄,所做的一切,只希望自己的家園能很快戰勝病魔,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只有大家萬眾一心齊努力、同舟共濟克病毒,才能早日戰勝疫情,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攻堅戰助力!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4

  歲末年初,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席捲全國,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役全面打響。舉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參與到這場嚴峻的疫情阻擊戰中。

  在抗擊疫情大軍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年輕有朝氣、積極有擔當,他們雖然不能像醫護工作者那樣親臨防疫一線,但他們甘做志願後勤兵,為疫情防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支隊伍就是“安圖縣青年防疫志願者”。

  呂春晶是安圖縣明月鎮幼兒園副書記,現掛職安圖團縣委書記助理,她也是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作為一名有著十多年黨齡的黨員,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她積極響應單位號召,在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的前提下,迅速組織志願者隊伍並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戰鬥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實質。

  把每一件志願服務的事當成自己家事來做

  從1月31日開始,呂春晶就帶領志願者們連續奮戰,積極配合社群部門共同抗擊疫情。為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她每天一大早與志願者們拿著消毒裝置,對轄區樓道、出入口、公共場所進行大範圍噴灑消毒,讓潛在的病源傳染隱患滅殺在防控之下,遏制疫情進一步發展。由於她本人對刺激性氣味極其敏感,在“消殺”過程中,因為消毒水過敏,多次出現流眼淚、嘔吐、頭疼等不良反應,為不影響其他隊員的工作,她自行處理後繼續堅持投入到工作中。

  在一次排查過程中,得知一位重度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口罩好幾天沒有去醫院,她第一時間把自己從社群領取的為志願者配發的口罩送到這位居民家中,家屬得知後連聲道謝。社群居民們也對她的熱心周到的服務一致滿意和認可。

  為準確掌握社群管轄範圍內的外來人口,志願者們協助社群逐戶電話登記排查和資料統計,電話回訪排查群眾返鄉人員1200人次。“記著儘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帶口罩,有情況一定第一時間與社群取得聯絡。”這是呂春晶在電話排查中必須要叮囑的一句話。為了讓防控知識有效傳達到每一戶,她儘量咬字清晰、放慢語速,尤其是遇到年紀大、聽力差的居民,一句話可能要重複很多遍,直到對方聽清楚為止。因為她知道,面對如此蔓延的疫情,遺漏任何一個死角,都有可能讓前期的努力功虧一簣。

  舍小家顧大家,把對家人的愧疚化為動力

  “呂書記,你這大過年的整天不回家,家裡人沒有意見麼?”面對同事的玩笑,她只是笑著回答了一句“沒事,都能理解”,殊不知她內心的愧疚。每次回到家中,看到從外地回家過年的孩子們,真心想抱抱他們,但公公婆婆馬上把孩子抱回房間,這才猛然反應過來老人擔憂。從延邊州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開始,每個人都深感疫情離我們越來越近。在這樣嚴峻的疫情防控情況下,她每天為了工作要去很多地方,接觸很多人,儘管每名志願者都嚴格做好自我防護,但老人過多的擔憂也在所難免。因此第二天,她選擇每天驅車到離縣城幾十公里外的孃家通勤。回到孃家後,更是慚愧萬分,猛然想起,因為忙碌錯過了兩個月前好不容易為母親預約到的腸鏡檢查。疲憊加之慚愧,不禁留下淚水。母親看出她的不對勁後,立即安慰她不用擔心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彙報。作為女兒,她對母親是愧疚的,作為母親,她對兒子也同樣愧疚。對於9歲的兒子來說,春節的小長假是期盼已久的,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出去玩,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計劃,孩子的失望更讓她愧疚萬分。然而,呂春晶並沒有因為愧疚而影響志願者工作,並將對老人、對孩子的愧疚化為工作的動力,繼續堅守崗位。

  情繫疫情防控,儘自己綿薄之力助力打贏戰“疫”

  在得知疫情防控物資短缺時,呂春晶經多方聯絡,最終透過朋友在國外代購1000餘隻醫用口罩,160斤消毒水,並透過安圖縣紅十字會、駐村第一書記進行捐贈。同時,她又以個人名義,透過安圖縣慈善總會捐款1000元。“我們個人的綿薄之力在疫情面前是渺小的,但我們只要群策群力,上下齊心,千千萬萬的力量彙集到一起,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樸實的話語,體現了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安圖縣青年防疫志願者後備隊將繼續發揮光和熱,認真學習基本防疫知識,掌握必備防疫技能,切實增強自身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的前提下,服從組織統一安排,堅守工作崗位,奉獻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政治擔當共築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5

  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路標。少先隊是溫暖的集體,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搖籃。我們都曾是光榮的少先隊員,都曾在少先隊組織裡茁壯成長,都擁有一段與紅領巾緊密相連的`激情回憶…但更多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永遠的紅領巾情結。紅領巾是指引前程的一盞明燈。戴著你,我開始學著走人行道;戴著你,我開始在公共汽車上讓座;戴著你,我開始坐在教室裡好好聽課;戴著你,我去種樹;戴著你,我變得樂於助人。戴著你,我開始注意舉止和禮貌;戴著你,我懂得要尊老愛幼。因為紅領巾是每個學生的必帶品,是十分普遍的,但它陪我們走出少年階段,邁向成熟,使我們懂事。

  假期中,我們不止一次去進行志願活動。但我記憶最猶新的是在隊長汪培俊的帶領下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的那一次。我被這敬老院中和藹可親,樂觀的老人們感動了。

  活動中,我們開始是與老人們交談,送去祝福。在交談過程中儘量不談及他們的兒女,儘量不問來敬老院的原因,其實剛開始談的是很空洞的內容,無非是讓老人麼回憶回憶過去,以前的成就等,我們總是一個勁的找話題,儘量找開心的話題,好讓老人們的臉上洋溢久違的笑容,這讓我們也十分開心。我們還為老人捶背,活絡筋骨,雖然動作不那麼專業,反而有些蹩腳。但老人們直稱大家是好孩子。

  臨走之際,我們給敬老院來了次大掃除。男生們扛著拖把,給地面好好地洗了個臉。女生們則掏出毛巾,起勁地門上,牆上,窗戶上清洗......雖然我們十分的累但是我們心裡洋溢著一種難以言狀的感受,甜甜的,濃濃的,濃濃地糊在心頭。

  透過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同學們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陽光是不吝嗇每個角落,開啟心胸去接納敬老院中孤獨的老人,給他們歡樂,給他們祝福,陪伴他們去更好的生活。同時呼籲我們每一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將“服務社會,快樂自己”的義工服務宗旨貫徹到底。

  在此次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同學在交流時不夠積極熱切、缺乏熱情,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聊天過程中會出現尷尬地沉默。對此,我認為以後活動應進行更加周密的計劃,把更多問題考慮進去;對義工成員進行敬老愛老的相關教育,講解敬老的意義;有必要多組織類似的活動,從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的質量,讓老人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懷。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6

  於曉嬌,女,漢族,該同志熱心公益事業,富有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無論從事哪項工作都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投身於自己的崗位工作中。在工作中勇於開拓,富於創新意識,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11年參與建立寬城區青年志願服務聯盟以來,一直秉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開展志願活動,是志願者公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和骨幹參與者,策劃組織並親自參與了大小十餘次志願者公益活動,受到各級組織和社會的好評,也贏得了廣大志願者的普遍讚譽。在她的組織及積極參與下寬城區青年志願服務聯盟走出了一條極具寬城特色的公益組織發展道路,寬城區青年志願服務聯盟開展的多次活動也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

  從殘疾兒童到孤寡老人,從農民工子女到困難群眾,於曉嬌同志帶頭捐款,集資為轄區兩位孤寡老人購買了米、油、雞蛋和生活用品等,還幫助老人們更換了新被單、給窗戶釘塑膠。在此後的日子裡,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望孤寡老人們。老人冬天的衣服不夠暖,她就會給老人們送上一件棉衣,一條棉褲;老人的牙口不好,她就會給老人們買點雞蛋、買點柔軟的蛋糕送去……她的行動也感染著更多的人來關心老人們。

  如今,大部分農民工子女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如何更好的與城市相互融入,這些孩子們要融入城市就要更多的瞭解城市、感受城市、體驗城市。於是在今年的工作中,於曉嬌同志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我與寬城共成長”農民工子女一日體驗活動。

  3月份,於曉嬌同志選擇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柳影小學和宋家小學,組織學校裡20名農民工子女,開展觀賞電影、肯德基就餐、歡樂世界遊玩三個體驗專案。6月份,於曉嬌同志又組織100名未成年人觀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甲午風雲》。幫助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他們建設祖國的信心和遠大抱負。組織團山小學和天光小學的100名小學生遊覽雕塑公園。9月份,於曉嬌同志組織100名農民工子女參觀長春自然博物館,讓每一個孩子不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深奧,同時也產生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和熱愛。

  “我與寬城共成長”農民工子女一日體驗活動的開展就給他們提供了了解城市、感受城市、體驗城市的機會,從而使這些孩子更加熱愛我們的城市,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長春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的城市要更好的吸納這些城市新生代,就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靠近城市,更重要的是從心理上貼近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志願者,她在給予的同時也收穫了奉獻的快樂,體會到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透過組織開展一系列志願公益活動,於曉嬌同志思想上更加成熟,活動能力更加增強,公益業績也更加顯著。由於經常參與社會活動,該同志視野開闊,知識面更加寬泛,工作成績更加顯著,對單位和社會都帶來了良好影響,成為了廣大青年學習的榜樣。志願者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號,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個人身處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於曉嬌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志願者的承諾實現作為一名優秀志願者的責任和義務,為自己的人生譜寫一首優美的樂曲。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7

  白澤湖鄉月形社群的大學生村官陶效敏,同時也是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名骨幹成員。自加入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以來,陶效敏同志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端正、團結同志、樂於助人,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業務素質,在接待來訪群眾、提供志願服務上,樹立了良好的青年志願者形象。陶效敏同志一方面精心組織青年加入到志願者隊伍開展服務活動,另一方面以身作則積極投入到青年志願者活動中來。

  一、積極參加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在本次社群志願服務主題活動中,陶效敏同志積極參與到“進社群 送溫暖”活動中,不僅為社群老人們送去大量的生活用品,還陪老人們聊天談心,排解他們的憂愁和寂寞,給老人們帶來了快樂的心情,使他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二、積極參加文明交通志願者行動。為響應文明交通志願者行動,陶效敏同志在第一時間內參加志願者交通執勤活動,11月28日起每天上午、下午車流高峰期,在社群十字路口維護交通秩序,一如繼往,從不間斷,為維明文明和諧交通環境貢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

  三、積級參加文明城市共建活動。到各村(社群)和包乾責任區進行大規模的衛生整治工作,陶效敏同志前後3次前往月形還建小區進行衛生清掃,給社群居民帶來了乾淨整潔的衛生環境。

  除了參加青年志願者的各項活動以外,陶效敏同志在本職工作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全力提高志願服務水平。對未來的工作,陶效敏同志表示將繼續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彰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愛和諧共存的理念,秉承自覺自願、力所能及的原則,積極投入到青年志願者活動中來。

  最美志願服務組織事蹟材料8

  郎坤,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漂亮的80後女孩。和許多同齡人不一樣的是,她的寢室裡化妝品,首飾,衣服,而她每年的獎學金,幾乎都捐給了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她的課餘,也花在了對農民工子女的志願服務上。本科4年,她是武漢農民工子弟學校“屋頂小學”的編外教師;畢業後,又志願去貴州山區支教。6年來,她累計志願服務5000小時,走訪1.8萬公里。

  “屋頂小學”來了大學生老師

  4月21日,小雨初晴。一路顛簸,從常青花園站下車,穿過幾條曲折狹窄的小巷,再繞過一片破舊的房屋,郎坤和她的3位同學拎著大包小包帶給孩子們的小禮物,趕到“屋頂小學”成才分校門口。“郎姐姐來了!”郎坤剛剛進校園,就被同學們了。孩子們像群小鳥一樣迅速圍攏。

  “屋頂小學”名叫凌智小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高家臺菜市場的屋頂。樓頂平臺孩子們升旗、做操、遊戲的地方。高家臺前不久的拆遷,孩子只能四處流動。

  3月,一篇關於“屋頂小學”的報道,深深觸動了當時讀大一的郎坤:簡陋、嘈雜的環境,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決定竭盡所能去幫助“流動的花朵”。

  郎坤為學生開設“課堂”。最初月裡,她往返“屋頂小學”17次。學校被感動了,同意由郎坤組織有特長的大學生志願者,每週五為學生們上美術、舞蹈、音樂等課程。

  從此以後,寒風凜冽的冬日,驕陽似火的酷暑,每週去一次“屋頂小學”,郎坤和同學們風雨無阻的“必修課”。能給學生們上好課,郎坤反覆觀看和琢磨優秀課程影片,聽課記錄和心得寫了厚厚一大本。她還經常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試講,直到嗓子疼得說不出話。

  就,郎坤了4年。4年裡,她和志願團隊還募集衣物1200餘件、學習用品500餘件、資金5000元,用於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她牽線組織“屋頂小學”十幾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和武漢理工大學不同班級結對子,為學生解決每年的學費。

  10月19日,郎坤組織“屋頂小學”孩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參觀,“一路上,孩子們興奮得又是叫又是唱,邊走邊看邊在本子上記”。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爭先恐後將寫的觀後感給朗坤看。看著那一行行童稚的文字,她的眼睛溼潤了。

  貴州山區開放支教花朵,本科畢業的郎坤入選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生支教團,並擔任隊長。如火8月,她帶領支教團前往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支教一年。

  郎坤主要承擔龍里縣城關三小畢業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該校90%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教學質量,郎坤把寢室當成了自習室,拿出當年備戰高考的勁頭,言小言小頻道反覆修改十幾次,挑燈備課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飯。

  不懈努力,郎坤倡導的“快樂英語、激情英語”教學活動初見。“之前是上課,月以後下課卻成了最難的事情,幾次都要班主任出面,強制下課。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學生畢業考試平均分了91分。當聽到訊息時,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郎坤回憶道。

  正當教學步入正軌,郎坤卻在學期開學時遇到了另難題:5個孩子因貧輟學了。郎坤決定和隊友上門去看一看。

  4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郎坤終於來到學生家。她驚呆了:家裡除了床鋪,幾乎傢俱,牆板“千瘡百孔”,大點的縫隙能容人進出。她和同伴趕緊公益網幫孩子籌集學費,民政局幫孩子父母辦理社會救濟……

  郎坤和同伴們週末走訪了龍里縣的鄉鎮,倡導了龍里縣貧困學子專案庫,一年裡募集了4萬餘元物資,發放到各鄉鎮的學生手裡。“樸素的想法,不想看到孩子貧困而放棄讀書,放棄他的夢!”

  除了讓孩子們能上學,還要讓上好學。郎坤她們承擔起龍里縣少先隊總輔導員的工作,在幾所學校中了“明天——七彩陽光工作站”,下設雛鷹志願者基地、素質拓展訓練營和心理援助愛心聯盟等機構。少先隊大隊部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裡每孩子一樣的,一樣的自信,一樣的快樂,一樣的富有愛心。”郎坤說。

  郎坤的堅守,感染了身邊同學。12月,武漢理工大學團委成立“郎坤關愛農民工子女青年志願服務隊”,結對幫扶農民工子弟學校。

  課餘,朗坤還到武漢周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調研。她憧憬著將來能夠“愛心聯盟”等主題行動,近100項志願服務,動員武漢地區高志願者團隊與農民工子弟學校1000個幫扶對子,服務6到8萬名農民工子女。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希望在,明天在,年輕失敗!”這是郎坤喜歡的詩句。她說,為農民工子女志願支教,很辛苦,但一次偶然讓郎坤走近一群農民工子女,與“流動的花朵”結緣。6年來,她風雨無阻前去支教。反覆追問:到底是“定力”在支撐女孩,讓她可以堅守這麼久?總在設想,女孩肯定有不同尋常之處。可是,失望了。她普通的女孩,生活、學習順順當當,波瀾不驚,偶然的機遇讓她牽起那些農民工子女的小手,志願生活就開始了。

  “是未來的希望,所孩子都一樣。”農民工子女需要,郎坤想幫助,希望把“托起來”。正是善念,使她義無反顧走過6年風雨路。6年裡,她的執著,她的堅韌,已不知不覺習慣。是啊,當志願服務生活的一,一切都那麼自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