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自性海:大方廣佛華嚴經

遨遊自性海: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經》中有言,聞已受持,乃至讀誦、書寫,為人演說。此四個主要法門功德無量無邊,超過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佈施。

  目前的學佛人依據既有的模式來學,如此不名學佛,此乃宗教行為而已。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佛法,是要我們「覺悟」,「翻破無明」,「恢復本來面目」,於生活上「自在灑脫」,這才是最重要的。故在儀式上不應花費太多時間,自己要有健全的認知,因此自我訓練「恢復純然的活潑心境」相當重要。

  《華嚴經》中有言,聞已受持,乃至讀誦、書寫,為人演說。此四個主要法門功德無量無邊,超過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佈施。現在我們將這個狀況透過寫經、整理錄音帶或華藏工程研討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靈方程式。由於我們的生活(命)是總體性的,各種因緣條件會發生變化,所以每個人的心靈方程式都不會一樣,如此才能避免重迭與抄襲。

  例如此卷一開始介紹的十個「主火神」的解脫門,如何以最佳狀況來排列書寫?假如你只有一個狀況,是「唯一狀況」,兩個狀況,是「比較狀況」,所以「最佳狀況」至少要三個以上。當我們在尋找這些資料時,會發現經文裡隱藏著相當豐富的寶藏,這就是一個收穫了。然後把主火神的名字和他的法門名稱排列一下,便可感受到主火神的性德是什麼樣子,這時你開始會有種震撼,因為你對經文初期用心之故。然後從法義或整個理論結構上反覆探討,當你完全投入之後,透過經文會感受到那股力量的衝擊,我們的生命質量此刻開始提升,心靈方程式也建立起來了,我們的成長、收穫,唯有自己方能感受到。

  在建立心靈方程式的同時,必然會遭遇到的事情,即是如何「深化」?假如寫經寫到主火神卷四,你大概會發現到前面的部分必須重寫,還會發現這個資料應如何做個綜合整理。由於經文裡有很多相類似的部分,可以歸為幾類,從這當中整理。當你有重新整理的念頭出來,就表示你已經「長大」了,不再依於原來既定的模式去流轉,而是隨著你一次、二次整理,它會一再出現新東西,你會感受到真正的理論基礎在那裡。是故深化的工作,是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整理錄音帶,同樣要用心投入。藉著整理,沉思師父為何這樣講?自己一直深入到最深的地步。這是屬於個人用心的部分。

  參與「華藏工程研討班」,亦由聽錄音帶和看錄影帶下手。將這卷經文整理出兩三千字的綱要,就其理論與大家交換意見,討論為何這樣構成?我的接受程度,以及疑點在哪兒。藉著討論可以修正「先入為主」的觀念,另一方面更能累積很大的智慧寶庫,將來書寫成文章都很方便。假如現在沒有做到這一點,屆時將無從寫起,或者構不成系統。因此,藉著整理將資料分類出來,配合經文的情況,如此累積了幾卷經文以後,我們的資料庫就很豐富了,自己也不斷在超越。

  整理錄音帶和參與華藏工程,最大的特色在於透過深化,我們不僅可以建設自己的心靈方程式,也能自在地將內心所得告訴他人。此時「受持、讀誦、書寫、為人演說」,通通做到了。我們的自性開顯,不僅上契諸佛之理,同時也下契眾生機。

  一 主火神眾—破除內心的黑暗面

  複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間暗解脫門;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眾生諸惑漂流熱惱苦解脫門;大光遍照主火神,得無動福力大悲藏解脫門;眾妙宮殿主火神,得觀如來神通力示現無邊際解脫門;無盡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無邊虛空界解脫門;種種焰眼主火神,得種種福莊嚴寂靜光解脫門;十方宮殿如須彌山主火神,得能滅一切世間諸趣熾然苦解脫門;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開悟一切世間解脫門;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執著見解脫門;雷音電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願力大震吼解脫門。

  「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間暗解脫門。」主火神是從宇宙的現象來破除黑暗。在黑暗之處,火有照明的作用,故能除世間苦。

  人的內心裡常存有不敢訴之於人的黑暗處,而最大的黑暗就是「生命的流失」,當一個人想要成為社會上一個完美的人時,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災難,因為他的心性完全破碎了,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裡,而是生活在別人的框框裡,生命就在這裡流失了,這是此種人最大的黑暗面。故我們要以佛法的思惟模式轉移,破除人生的黑暗面。

  「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眾生諸惑漂流熱惱苦解脫門。」眾生由於起惑方造業,因而受苦。若要除苦,須不造業,要不造業,則須無惑。

  惑分「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若這些惑不能除掉,就應了《地藏經》所言:「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當這些惑都除掉了,我們的行為皆是「普賢大行」,所見到的一切境界皆是「普賢境界」。

  惑由「無知」和「無明」產生。無知是對善惡是非沒有分辨的能力,其所造的業不重。無明是錯誤的認知,執著於自己的認知範圍,堅持錯誤的為正確,故無明所造的業重。

  好比一塊燒得紅紅熱熱的鐵,無知的人不知道這是什麼,他看一看就走了。一個錯誤認知的人,會把紅紅黃黃的鐵看成一塊黃金,伸手去抓,就被燙到了。因為無明,故造惡業而受苦。無明惑的產生亦是「社會年齡發達」所引起。

  多數無知的人,本身憨厚、單純、不造業,而不造業就是累積福報,所以無知往往是「心靈年齡」成熟的一個前哨站。在整個修行的歷程中,那些大德的成就多屬這種無知型,他們固然無知,但是心靈不受到愚痴。無明的障礙。因無明而產生的「法執」會「障礙聖道」,故除惑相當重要。

  經文說:「一切眾生諸惑漂流熱惱苦。」諸惑又分「知見惑」、「習氣惑」。知見惑就是「五利使」,包括「邪見」、「有身見」、「邊執見」、「戒禁取見」、「見取見」;「習氣惑」就是「五鈍使」,包括「貪」、「瞋」、「痴」、「慢」、「疑」。眾生流轉於這些惑當中,故稱「漂流」。雖說人乃無量因緣組合,事實上我們是在此因緣當中流轉,故我們的生命體是分裂的,是一個眾緣和合的雜染體,因而一直無法定下心來。

  佛也是個生命體,也由無量因緣所組成,然而佛的生命體如同「千燈交攝,只有一色」。他是一個圓融的綜合體,所以佛的一毛孔中功德都無量。因此,修行就是因緣重組,把每一個因素的獨立、矛盾都溶化掉,使之成為一個現象,這樣漂流就斷了。

  在修行中,生活上有些挫折和困難,會激發你精進,其實是件好事。生活沒有挫折困難,凡事順利,反而是個災難,因為它會使你失去警覺性。

  「大光遍照主火神,得無動福力大悲藏解脫門。」大悲藏的殊勝與可貴本自具足,人人皆具有此福力,只待我們顯現出來,故稱:「無動福力。」「眾妙宮殿主火神,得觀如來神通力示現無邊際解脫門。」「如來」是自性,自性的因緣和合力能示現無邊際。我們皆有邊際,凡是用腦筋思惟的都有邊際,真正的無邊際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假設在一個營火晚會上,你看向火堆時,它所展現出來的無量光明,就是眾妙宮殿主火神所示現出來的無邊際。你再反過身看看周遭,十公尺以外就是黑夜了。火的作用能夠在這裡顯現出來,故名「眾妙宮殿」。

  「無盡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無邊虛空界解脫門。」「無邊虛空界」與「無邊際」同一意義。這裡講的是光的照耀情況,即光的「正面」作用。

  「種種焰眼主火神,得種種福莊嚴寂靜光解脫門。」寂靜光是「本來面目」,換言之,在行門中為了達到本來面目的呈現,他以種種法門來進行,任何一個法門都是一個福,用這個福來莊嚴寂靜光。

  「十方宮殿如須彌山主火神,得能滅一切世間諸趣熾然苦解脫門。」「諸趣」是六道眾生,平時我們感受不到六道眾生的熾然苦,唯有逆境現前,才感受得到。由於苦的現前是業報的來臨,業不消除,苦躲不過。我們為了除苦,會產生一種逃避的現象,這不是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法,因為它還會延續下去。因此,我們應該認苦、瞭解苦、承擔苦,這個苦就會發生轉變,所以「熾然苦」具有警示作用。

  「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開悟一切世間解脫門。」「開悟一切世間」是一種方便行,從日常生活中便可達到以種種方便開悟世間之目的。

  「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執著見解脫門。」「愚痴執著見」乃「無明」。「光照十方主火神」有永破無明的作用。

  「雷音電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願力大震吼解脫門。」依於真實而發的願力,方為「大震吼」。「成就一切願力」,必須上揚佛道以及下化眾生,於諸眾生皆平等、無分別,此乃大震吼的願力。

  大家經常發此願:「願度一切眾生。」若有一個眾生,一千世以來,每一世都殺害我,這一類眾生,我首先要度,大家能否做到?上求佛道亦須做到利益眾生,若有眾生不學佛,甚至謗佛毀法、十惡不赦,站在佛教的立場,這些眾生一律平等,都要度,我們可否做到?他們何時成就,隨其因緣,但我們絕不捨棄任一眾生。是故「願度一切眾生」,此願非輕易發,自己應有實力,眾生的境界相現前如實了知,名為「大震吼的願力」。

  爾時,普光焰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火神眾,而說頌言:

  汝觀如來精進力 廣大億劫不思議

  為利眾生現世間 所有暗障皆令滅

  這個法門主要講的是「除暗」,把我們的無明暗障除掉。

  眾生愚痴起諸見 煩惱如流及火然

  導師方便悉滅除 普集光幢於此悟

  愚痴本身不障道,然眾生產生諸見,即是執著。有意識形態,煩惱則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像火燃燒一樣。「導師」是指佛,他能以種種方便除掉愚痴所起的無明。

  福德如空無有盡 求其邊際不可得

  此佛大悲無動力 光照悟入心生喜

  「福德如虛空無有盡」,想求它的邊際是不可得。「此佛大悲無動力」,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

  若將這三個偈誦裡談到的大悲、福德、除暗、精進力,以及眾生愚痴所造成的惑業苦等等分類開來;或是以每個神的解脫門,或是以一句一偈分類,將這四卷經文這樣整理下來,我們會發現裡面的資料非常豐富,將來要找資料便可從那邊找到,各位都用不完的。

  我觀如來之所行 經於劫海無邊際

  如是示現神通力 眾妙宮神所了知

  如來經過這麼長久的修行,他示現種種的因緣力,此因緣的神通力,沒有修行的人體會不到。凡夫只有造作力,譬如我要做什麼?賺錢、讀書、享受等等有所作為,皆在展現我執,無法像佛一般示現神通力。試著不造作,隨緣而轉(隨緣不是消極)如此經過三年的功夫,我們會累積很多福報。順著因緣做事,自然就會很圓滿。

  億劫修成不可思 求其邊際莫能知

  演法實相令歡喜 無盡光神所觀見

  諸佛如來的修行皆「經於劫海無邊際」、「億劫修成不可思」,然後「求其邊際莫能知」。「演法實相令歡喜」,則是指轉*輪的部分。

  十方所有廣大眾 一切現前瞻仰佛

  寂靜光明照世間 此妙焰神所能了

  這個法門主要修的是「止觀」。「止」亦名「定」,其定義是「平息我們的妄想心」。妄想平息之後,始能探索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本來現象,這是「觀」。

  唯有平息妄想,方能感受大內心隨時會有一種境界現前,至於何種境界現前?不可去預定,但可知的是會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力現前。當你開始向內心探討時,其不可思議的功德力會現前。換言之,所有的妄想平息了,福報也隨之圓滿;我們向內心的探索窮盡了,功德、智慧也隨之圓滿,此乃「福慧雙修」,亦為「定慧等持」。

  故當我們平息內心妄想之後,所有十方廣大眾皆會呈現眼前。然後向內探索,展現我們的功德力、智慧給一切眾生看,此即「寂靜光明照世間」。

  止的功夫成就了,馬上向內觀照,故「止觀同時」。

  牟尼出現諸世間 坐於一切宮殿中

  普雨無邊廣大法 此十方神之境界

  「牟尼」指「釋迦牟尼佛」,乃「寂靜」之義。寂靜出現在諸世間,安坐在一切宮殿中。換言之,為隨緣示現,故「寂靜」就是無所不在,遍一切處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乃寂靜之後所產生出來的現相,一個是「定體」,一個是「定用」。

  寂靜為何坐在一切宮殿中?此乃大乘經典的表達方法,而小乘經典則說坐於一切菩提樹下。因為宮殿不離世間法,它是世間最美麗的地方。在印度沒有諸侯的分封制度,故宮殿並不普遍,因此,宮殿就成了神廟,亦名「寺院」。佛坐在一切寺院中,表示他殊勝尊貴的成就,而此尊貴是無所不在地「普雨無邊廣大法」來教化眾生。

  「無邊」和「廣大」指的就是他利益眾生的作用。「無邊廣大法」則是對機窮盡,應眾生之機而顯現。

  在〈世主妙嚴品〉中提到《華嚴經》這廣大法將傳給能勝任此法化的「大心凡夫」,假如沒有這些生如來家得如來種姓的眾生來擔負如來家業,這個法將很快地消滅。

  所謂大心眾生,有「正為」、「兼為」兩部分。「正為」即大根器之眾生,直接修此法門的。「兼為」乃是從別的菩薩道轉進來的。

  此外二乘的「緣覺」、「阿羅漢」,假如能發心回小向大,也能擔負如來家業。甚至於聽到《華嚴經》後就開始誹謗的人,也與《華嚴》結了緣,報盡之後也會回來護持《華嚴》正法。

  所以《華嚴》是一切眾生的法門,現在雖不能承擔如來家業,但總有一天眾生要成佛,在成佛之前都必須修學《華嚴》。

  諸佛智慧最甚深 於法自在現世間

  能悉闡明真實理 威光悟此心欣慶

  一般世間的智慧是認知的智慧,「覺悟的智慧」則是一種體驗的智慧。如同寫經到某一程度,你會由知道在前,轉為感受在前;即由一般世間記性的智慧,轉變成覺性的智慧,此乃「最甚深」的智慧。

  「於法自在現世間」,「法」乃「人生宇宙之間執行的自然軌則」,覺悟在此軌則中很自在地相契和。我們能否像佛一樣不執著於自己的表現呢?假如能於法自在而現世間,那就會隨緣,與自然軌則完全相融和,此時應該來的自然會現前,而且會來得很殊勝。

  在這樣的世間裡,佛「能悉闡明真實理」,唯有覺悟才能呈現出真理的現象。

  諸見愚痴為暗蓋 眾生迷惑常流轉

  佛為開闡妙法門 此照方神能悟入

  種種不正確的知見覆蓋著我們,因此眾生一直在迷惑中流轉。「覺悟」能幫我們開啟迷惑,使我們瞭解到「真理」。

  「自己要覺悟」是最重要的,想要常依附在覺悟的人身上,其本身是一種自我的作用,自我才需要依靠,無我不需要依靠。故善知識訓練我們獨立,在日常生活中,在實際的心境當中,勇往直前,不要有依賴。所以聰明的父母有警覺性,訓練子女獨立,不讓子女有太多的依靠。

  願門廣大不思議 力度修治已清淨

  如昔願心皆出現 此震音神之所了

  前兩句是指我們發的願很廣大,救度眾生的能力皆已具足。「如昔願心皆出現」,指往昔所發的願,現在皆能顯現出來。我們往昔所發的願為何現在顯現不出來呢?因為我們還有怯弱心。

  往昔所發的願也是我們的「本願」,會在我們自性中自然顯現出來。譬如有人悲心較重,自然會救度眾生,他雖然沒有發願,但這就是他的本願。有的人是智慧心強,發生事情便有一種應該如何處理的性向,此乃他的願力,只是目前尚未接受佛法訓練,不能說他無願心。在此世間有很多人並未學佛,但是看到眾生有災難,便有悲心發起救災運動。例如某位本身就具有供養的願心,學佛以後因緣湊成了,就能發心供養。故「力度修治已清淨,如昔願心皆出現」。

  二 主水神眾——修習慈悲門

  複次,普興雲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海潮雲音主水神,得無邊法莊嚴解脫門;妙色輪髻主水神,得觀所應化方便普攝解脫門;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離垢香積主水神,得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福橋光音主水神,得清淨法界無相無性解脫門;知足自在主水神,得無盡大悲海解脫門;凈喜善音主水神,得於菩薩眾會道場中為大歡喜藏解脫門;普現威光主水神,得以無礙廣大福德力普出現解脫門;吼聲遍海主水神,得觀察一切眾生髮起如虛空調伏方便解脫門。

  主水神,乃從人生宇宙的現象和功用上,將名詞和德號轉化為解脫門。套用〈凈行品〉的格局——看到外面的境界就「當願眾生」,亦即「提高警覺」,把它轉入我們自心裡,此即「轉化」。例如改為「普興雲幢,當願眾生,平等利益,諸眾生慈。」故《華嚴經》非常生活化,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皆可轉到我們心性裡,展現出來的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此即修行。

  「普興雲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普興雲幢主水神」表高顯覆蔭,這是將要下雨的狀況,故比較清涼,他得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

  「海潮雲音主水神,得無邊法莊嚴解脫門。」修行是自我莊嚴的最好方法,以無邊法來莊嚴,即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妙色輪髻主水神,得觀所應化方便普攝解脫門。」要觀所應化眾生之心性,以種種不同情況來方便攝受,如施加壓力,抑或施以誘導的方法。在佛門中,對貪心重的人,教他不淨觀,瞋心重則教慈悲觀,痴心重可教因緣觀,散亂心重便教數息觀。此皆因應眾生心性之不同,所開的法門亦不同。

  「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普演」指窮盡之義。此解脫門能充分將甚深的覺悟境界表達出來。

  「離垢香積主水神,得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水有洗滌的作用,故「得普現清淨大光明」。

  「福橋光音主水神,得清淨法界無相無性解脫門。」眾生心性之本體稱「法界」,一切萬法本身也有個本體,亦即法界,因此心性也變成萬法之一。經文上說的清淨法界是超乎一切心性本體的,清淨本身帶有超越之義,故能「無相無性」。

  「知足自在主水神,得無盡大悲海解脫門。」想得無盡大悲海,自己要先能「知足自在」,否則不能給眾生無盡大悲海。我們經常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這種願是種貪心的顯現,假如說只度幾個就好,又怕心量太小,所以誓度一切眾生,但是根本力不從心。因為我們刻意要給眾生的,眾生往往會嫌棄,他要的並非你所給的那些。所以「知足自在」就是隨緣度眾生,隨緣則無悔,方能真正展現「無盡大悲海」。

  「凈喜善音主水神,得於菩薩眾會道場中為大歡喜藏解脫門。」菩薩眾會中,有緣要進來的眾生,都能很順利地進來,或者幫助他們得到應有的法益。在此一會中,當大家都在精進、投入,以致於忙不過來時,我們要有信心和決定心幫助他們,讓所有菩薩皆得大歡喜藏。

  「普現威光主水神,得以無礙廣大福德力普出現解脫門。」福德力乃本自具足,它盡虛空遍法界,但是眾生被無明覆蓋住,所以顯現不出來。普現威光主水神,以無障礙法使廣大的福德力普出現。

  「吼聲遍海主水神,得觀察一切眾生髮起如虛空調伏方便解脫門。」要調伏眾生,自己不能預設立場。假如你設想教化哪一類眾生,或者到哪裡教化,要是你的因緣不在那裡,你怎麼走都是反方向。你的緣在哪兒,它自然會帶你過去。同樣地,修學法門也不能預定目標。預期的目標,只是個很抽象的東西,再來要經過你專心投入之後,它自然會展開,此時才有辦法走你自己真正的路。是故心要清淨,如虛空般不預設任何前提,我們在弘法、求道上方能自在,才能和眾生所顯現出來的境界相自然相應。

  爾時,普興雲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水神眾,而說頌言:

  清淨慈門剎塵數 共生如來一妙相

  一一諸相莫不然 是故見者無厭足

  這些天王、龍神的法門,雖然每十個皆表無窮盡,但是第一個為「總說」。主水神是以慈悲門做代表,是故「清淨慈門剎塵數」,指清淨的慈門像剎塵那麼多。「共生如來一妙相」,以這麼多慈悲門的綜合體,亦即如來的妙相來下手。「一一諸相莫不然」,每一相都一樣,皆以慈門為本體。如來的妙相是「一」,這個「一」會因眾生所見而有種種不同。站在佛的立場是「一相」,站在溝通的立場叫「妙相」,但是站在眾生的立場就有「一一諸相」,每人所見皆不同。

  世尊往昔修行時 普詣一切如來所

  種種修治無懈倦 如是方便雲音入

  由事相上來說,有這麼一個人在過去以來修行時,到一切佛、一切如來的地方,修治種種法門無懈倦。倘若我們是這樣解釋的話,那就要去體會。佛坐菩提座,不動本座而遍三千大千世界,他無一處不在,我們要到哪裡去學呢?由法義上來看,如來盡虛空遍法界,我能否窮盡?所謂「心包太虛」,整個太虛那麼大,皆是我心所包,那麼心所在的地方,我都到達過,故稱「普詣一切如來所」。如來還是一,但他窮盡了一切。

  我們現在的生活圈,完全被我們的識性束縛住了,所以心量非常狹隘,因此修行到了某一個境界時,心量要能展開。故言修行不能有預期的目標,它會把我們障住,於是你的心量就限制在那個地方。學習任何東西皆然,不要確定目標。

  「一切如來所」,是指我們的自性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同一體性,乃盡虛空遍法界。法界是以七菩提分法建立的,即「七寶池」。法界裡存在的就是八正道,即「八功德水」,離開八正道就沒有法界,我們的心性就在此法界的八正道中,絕對是清淨海會的大菩薩。「種種修治無懈倦」,則是指塵境一現前,馬上觀照分明,並且立即予以對治,不達目標不休止。

  佛於一切十方中 寂然不動無來去

  應化眾生悉令見 此是髻輪之所知

  佛是法界的體性,故佛是「覺悟」。覺悟到處都存在,覺悟本身不動,亦無來去。「應化眾生」是因為其本身境界提升,皆可見到佛,乃是自然覺悟。我們現在的心境隨著境界的提升,也能見到較為深入和微細的問題。

  如來境界無邊量 一切眾生不能了

  妙音演說遍十方 此善漩神所行處

  如來境界甚為廣大,一切眾生見不到,可是如來會在適當的時機讓眾生體悟到,故「妙音演說遍十方」,但不是指如來開口說話。如來是不作意,他的境界就是這樣完全展開,眾生的境界到了某個程度,自然就能體會到。

  世尊光明無有盡 充一法界不思議

  說法教化度眾生 此凈香神所觀見

  世尊是世間最尊貴的,亦指「生命」在世間最為尊貴。我們生命的光明、生命的智慧、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芬芳是無有窮盡,充滿整個法界,更饒益無量的眾生。當我們生命充滿著光明時,會感染眾生,使眾生對生命產生一種嚮往。是故一個人很高興時,他很容易感染對方,此即「說法教化度眾生」,並非一定要開口說。

  展現生命力的方法很多,一個國家和社會皆可展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此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各位要去感受。

  如來清淨等虛空 無相無形遍十方

  而令眾會靡不見 此福光神善觀察

  自性的清淨遍滿虛空,它無相無形,無處不在,但是所有的眾生都見得到。這些語言文字為何一再表達?便是要你一再地體會,所以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每個人開悟的領域儘管不同,但是開悟的境界差不多,這裡乃是趨向於覺悟的一個下手處而已。

  佛昔修習大悲門 其心廣遍等眾生

  是故如雲現於世 此解脫門知足了

  要修習廣大的慈悲門,必須處眾生界來訓練我們的心性。十法界中除了佛以外皆為眾生。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及阿修羅道、人間道、天道,每一道都有各種不同種類的眾生,我們應如何度化?除此六道眾生以外,聲聞的阿羅漢、緣覺的辟支佛,應如何度?以及從初住位一直到等覺以下的菩薩皆是眾生,又如何度他們成佛?

  我們的心量要無限地展開,方能「其心廣遍等眾生」。「是故如雲現於世」,所以一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像雲一般任運自在,在天空中遇到任何狀況都能變形,完全無我,如同菩薩的心,沒有一個既定的模式,這樣的菩薩與佛有何不同呢?故「初發心即成正覺」。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見如來坐於座

  朗然開悟大菩提 如是喜音之所入

  十方所有諸國土本來就有如來座,如來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但是這個如來座並非指每個人都坐在菩提樹下,假如這樣,就把「十方所有諸國土」解釋成某個區域當中的一棵菩提樹了。

  「十方所有諸國土」,是指桌子有桌子的國土,椅子有椅子的國土。桌子可以使你開悟,椅子也能使你開悟,我們能否由此感受自性普遍的存在?故自性在灰塵中,也在轉動的風扇裡;風扇有自性,轉動也有自性;燈有自性,燈光也有自性。我們倘若體會到了,則是「悉見如來坐於座」,坐在所有十方國土中。

  在文字上不要執著於那個相,一旦被文字定型則不自在,這是所有修行人最大的障礙。

  如來所行無罣礙 遍往十方一切剎

  處處示現大神通 普現威光已能悟

  自性乃盡虛空遍法界皆存在,無有障礙,在任何地方皆可示現大神通。每個人都能在處處體會自性(真理)的存在,此乃「大神通」。所以大神通是眾生的體悟,而非如來的展現。

  修習無邊方便行 等眾生界悉充滿

  神通妙用靡暫停 吼聲遍海斯能入

  我們的佛性、生命的能量充遍整個眾生界,因為所有眾生為我們一心所現。生命能量原本就包含我們活動的任何空間,在此活動空間裡,生命所展現的是個圓融的境界,它能促使每一因素互相增長,愈來愈飽滿,故對所有眾生界應採取一種利益的方法。但是我們現在為何不能利益眾生呢?乃是有障礙之故,其障礙本身會造成自我抵銷的情況,生命因而開始消耗。這種生命耗損的情況,若在某一部分特別強烈的時候,就進入三惡道了。所以一個人必須維持其生命健全地發展,讓每個因素都能繼續吸收,達到完整的生命能量,此為「神通妙用靡暫停」。

  三 主海神眾-交融與轉化的訓練

  複次,出現寶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不雜塵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恆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吉祥寶月主海神,得普滅大痴暗解脫門;妙華龍髻主海神,得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普持光味主海神,得凈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痴性解脫門;寶焰華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解脫門;金剛妙髻主海神,得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門解脫門。

  「出現寶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海有十種現象為代表,我們可用《華嚴經?凈行品》的語言模式作為一種心性的訓練。例如見到「出現寶光」這個宇宙現象,要「當願眾生,以等心施一切眾生」,或「出現寶光,當願眾生,福德海聚,眾寶莊嚴」。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福德海這樣的寶來莊嚴自己。把宇宙的現象轉化為內心存在的自性,然後透過心性,表現在生活中。從心性的訓練到穩定地與外面的境界相融和,所以外在的境界是內心的一種投射。所以學佛人絕對可以使身心清淨、自在、無礙,因他表現出來的乃具有智慧、穩定、安詳、和諧的人生。

  「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看到「不可壞金剛幢」,我們馬上轉過來成為心性的一部分,「當願眾生,得巧方便,守護善根」。

  「不雜塵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見到「不雜塵垢」,當願眾生,能竭一切煩惱海。

  「恆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在海來講,它永遠都存在的,故稱「恆住波浪」,我們當願眾生,令離諸惡道。

  「吉祥寶月主海神,得普滅大痴暗解脫門。」見「吉祥寶月」,當願眾生,得智慧眼,滅痴疑惑。

  「妙華龍髻主海神,得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一切諸趣苦,並不只六道中的苦,羅漢、辟支佛還有苦,即使到了極樂世界都還有苦。極樂世界有「無苦之苦」,而此地眾生因為無苦,就不會想修法。我們這裡因有種種苦的逼迫,故會去修法。

  法身大士在法海里會繼續成長,一般眾生在法海里,把它當作一種依報在享受,所謂內守幽閒,此乃二乘心性,故感受不到法海的滋潤對自己的成長有何作用。所以若是遇到傷害與挫折不要逃避,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緣,可以使你精進學佛。倘若處在順境又懂得修行,乃是最大的福報。順境應如何修行呢?你要時時想著:「我必須珍惜這個順境的福報!以及如何讓這個福報增長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不能只停在這裡,以免有一天福報消失了,我們的生命質量也降下來了。」所以我們的功德法財要在福報的基礎上繼續成長,好讓生命質量繼續提升。

  「普持光味主海神,得凈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痴性解脫門。」見到「普持光味」,當願眾生,凈治一切愚痴。

  「寶焰華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解脫門。」大海中有海市蜃樓此種幻境的出現,符合「寶焰華光」這個自然界的現象,我們當願眾生,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

  「金剛妙髻主海神,得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金剛妙髻譬喻為海中的「島嶼」或「大浪」。看到「金剛妙髻」這個海的現象,當願眾生,得不動心功德海,來建立自己的解脫門。

  「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三昧門解脫門。」在海岸上聽到海潮澎湃的聲音,稱「海潮雷音」,我們將外在的境界轉變為自性的性德,當願眾生,普入法界三昧門。

  各位!對於廣大的法海要時時產生歡喜心,處處可融入。從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種種現象皆匯入心性裡面,由心性再發放出去,隨時拈來:「當願眾生,如何如何……」此乃華嚴的方便行,亦是隨順行。

  爾時,出現寶光主海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海神眾,而說頌言:

  不可思議大劫海 供養一切諸如來

  普以功德施群生 是故端嚴最無比

  如來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在這麼長遠的時間以來,供養一切諸如來,乃是要我們窮盡自性,到最窮盡之時,亦即我們生命的光明、生命的芬芳達到最圓滿、飽和的狀態,然後用此饒益眾生。

  一切世間皆出現 眾生根欲靡不知

  普為弘宣大法海 此是堅幢所欣悟

  包括器世間、五蘊世間、有情世間,在一切世間中,如來無處不現身。任何根器的眾生都見得到他。此時「普為弘宣大法海」,若有不良的眾生接觸到一切諸如來,他會做不良的反應。高階的乃做高階的反應,大根器者說任何法都變成圓正大法,劣根器者說任何法皆成劣根器法,所以好人用法律在做好事,壞人則用法律在做壞事。是故法本無二,但是眾生有所不同,它所顯現的亦皆不同。

  一切世間眾導師 法雲大雨不可測

  消竭無窮諸苦海 此離垢塵入法門

  世間導師的法雨不可思議,能消竭世人無窮的苦。由法義來看,指世人因迷惑顛倒,世間導師乃引導他趨向於覺悟。佛法的人天師乃人間與天上的導師,所有外道還需人天師引導,故人天師應具有正知正見方可引導。宗教本身帶有引導的作用,而真正的宗教家在人間所扮演的其實就是導師的身分,所謂代天行道,天上乃至宇宙間的真理要透過他來引導,傳播給眾生,此乃一個宗教家的本色。

  身為世間的導師是作為眾生的依靠,在某些情況下,是以救生命為主,然目前是以「教育」為主,提高其生命的本質才最為重要,但並非一定使用宗教儀式來導引。

  一切眾生煩惱覆 流轉諸趣受眾苦

  為其開示如來境 普水宮神入此門

  所有眾生皆被煩惱覆蓋著,故流轉在六道中受種種苦,佛為這些眾生開示如來(自性)的真實境界。

  如來境乃「果地覺」,眾生煩惱覆乃「因地心」,以果地覺來轉換因地心,此是「普賢行願」,在此行願裡有無量無邊的法,各位要體會方能進去,一進去成就則很快。

  修行是要找到一個下手處(解脫門),每人用心的方法與要領都不同,而此即他們各自的心靈方程式,各位必須建立起來,然後一再思索、實習,譬如「如何將凡夫心轉為如來境」,這樣不斷熟練以後,自然而然就成就了。

  佛於難思劫海中 修行諸行無有盡

  永截眾生痴惑網 寶月於此能明入

  佛於長久時間中修行一切行門無有盡,修這些行門是要永截眾生的痴惑網。從法義來看,佛是覺悟,我們因有痴惑網,所以覺悟這件事須長久修行,一切法門的總方式都要去行持,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如此始能斷一切痴惑網。

  佛見眾生常恐怖 流轉生死大海中

  示彼如來無上道 龍髻悟解生欣悅

  世間的恐怖相很多,雖然我們目前尚未面臨到,但由於警覺到這一點,故會產生恐怖感。然而最大的恐怖,乃眾生因愚痴無明,一直流轉在生死大海中。佛在此處為我們開示如來無上法,教我們如何修行了生死。

  諸佛境界不思議 法界虛空平等相

  能凈眾生痴惑網 如是持味能宣說

  虛空平等相是如來境界,眾生痴惑網是因地心,換言之,以果地覺來轉因地心,佛的不可思議境界便能如實了知,此乃行門。

  佛眼清淨不思議 一切境界悉該覽

  普示眾生諸妙道 此是華光心所悟

  「佛眼」是指覺悟的心眼,覺悟本身無意識形態、無任何汙染而清淨,所以佛看一切境界都清清楚楚。凡夫眾生因不清淨、有汙染,所以一切境界都看不到。佛具有觀一切境界皆清楚的能力,故能「普示眾生諸妙道」,開示眾生如何解脫自在的方法。

  魔軍廣大無央數 一剎那中悉摧滅

  心無傾動難測量 金剛妙髻之方便

  之所以有無量無邊的法門,乃因有無量無邊的魔,那麼多魔要在一剎那中消滅掉,必須找到根本法門。有根本法門且心不傾動,就不怕魔多,要摧滅它就很快。沒有根本法門,心就會隨著境界轉,魔就很好測量你了。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就是「心無傾動難測量」,一切魔悉摧滅。

  普於十方演妙音 其音法界靡不周

  此是如來三昧境 海潮音神所行處

  華嚴裡有四十二字母,就是用妙音來弘法。音分有「音聲」和「音德」,聲音的德能感化其它異類眾生。各位在誦經時,藉著音聲將你的慈悲與智慧表達出去,此乃「妙音」。

  四 主河神眾 當下即永恆——豐沛你的生命能量

  複次,普發迅流主河神,得普雨無邊法雨解脫門;普潔泉澗主河神,得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解脫門;離塵凈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滌一切眾生諸惑塵垢解脫門;十方遍吼主河神,得恆出饒益眾生音解脫門;普救護眾生主河神,得於一切含識中恆起無惱害慈解脫門;無熱凈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涼善根解脫門;普生歡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眾生永離慳著解脫門;廣德勝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歡喜福田解脫門;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雜染者清淨瞋毒者歡喜解脫門;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入解脫海恆受具足樂解脫門。

  「普發迅流主河神,得普雨無邊法雨解脫門。」「普發迅流」指河水流動洶湧、迅速的現象。河流的作用相當多,尤其古代大城市皆依靠河流而建立。故「普發迅流主河神,得普雨無邊法雨」,指他可以饒益一切眾生。

  「普潔泉澗主河神,得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解脫門。」「普潔泉澗」偏向於作用這部分,這個解脫門能讓一切眾生永離煩惱。

  「離塵凈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滌一切眾生諸惑塵垢解脫門。」河流能沖洗掉塵垢,清淨我們的眼目。看到「離塵凈眼」這個自然現象,我們把它轉入心性裡面,當願眾生,大悲方便,滌諸塵惑。

  「十方遍吼主河神,得恆出饒益眾生音解脫門。」將此瀑布般的聲音,轉變為出饒益眾生音。亦可言十方遍吼,當願眾生,恆出饒益,一切眾生。

  「普救護眾生主河神,得於一切含識中恆起無惱害慈解脫門。」乾旱之時,河水能發揮救護眾生的作用。見到「普護眾生」這個現象,我們當願眾生,恆起慈心,無諸惱害。

  「無熱淨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涼善根解脫門。」河水所映照的日光、月光都很清淨,故名「無熱淨光」,此解脫門能讓一切眾生普獲清涼善根。

  「普生歡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眾生離慳著解脫門。」「普生歡喜」,有使眾生皆產生歡喜的'作用。河水最會佈施,眾生要多少,它就給多少,故名「具足施」。我們藉著這個相、這個作用,看看我們是否如河水般普佈施,令永離慳著呢?

  「廣德勝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歡喜福田解脫門。」「廣德勝幢」是一種功能。從作用來看,「廣德」為一切歡喜福田,「勝幢」乃殊勝無比之義。

  「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雜染者清淨瞋毒者歡喜解脫門。」「光照普世」,這個現象類似河流經陽光一照,水面閃閃發光的情況。他能令一切眾生,有雜染者清淨,有瞋心、怨害心者歡喜。

  「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入解脫海恆受具足樂解脫門。」雨下得愈大,河流就愈廣,如海般光明亮麗,故名「福德光明」。他能令一切眾生入解脫海,恆受具足樂。

  爾時,普發迅流主河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河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往昔為眾生 修治法海無邊行

  譬如霈澤清炎暑 普滅眾生煩惱熱

  此偈是指我們自性的廣大。我們在修行時,如何讓識性這個心去窮盡,去把它擴大等法界。「譬如霈澤清炎暑」好比西北雨將此炎熱的天氣清涼下來一樣。我們自己修法也可達到此目地,讓法來把煩惱熱清除掉。

  佛昔難宣無量劫 以願光明凈世間

  諸根熟者令悟道 此普潔神心所悟

  佛在往昔無量劫以來,「以願光明凈世間」。「願」指本分事,以其本分事之光明來清淨世間,令此等根器成熟的眾生皆能悟道。

  我們修行亦以本分事的光明來清淨自己,在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中,其中一根會較早熟,有些地方比較晚熟。聽法時亦有此感,與某些地方比較相應,某些地方較不相應,這就是「諸根熟者令悟道」,相應的先悟,不相應的就晚悟。

  大悲方便等眾生 悉現其前常化誘

  普使凈治煩惱垢 凈眼見此深歡悅

  要示現在每個眾生前並給予慈悲心的利益,還要看眾生是否與你有緣。當你精進於修行智慧門時,慈悲門與你不相應;當你在精進慈悲門時,慈悲門就與你相應了,那麼這些眾生就「悉現其前常化誘」。由其法義來看就很殊勝,每一法門的修治皆指我們自性的成就,自性成就可以廣及一切眾生。

  經文中所講的「對治眾生,等眾生,遍眾生」,其實是指自己去窮盡我們的自性,方有可能「普使凈治煩惱垢」。

  佛演妙音普使聞 眾生愛樂心歡喜

  悉使滌除無量苦 此遍吼神之解脫

  覺悟的妙音可令一切眾生皆聽聞,眾生能除苦,故佛演妙音。通常眾生只看到痛苦的現象,不知痛苦之根源,故對眾生講佛法,他未必肯接受,是故演妙音,指必須與眾生的根器相應。

  佛昔修習菩提行 為利眾生無量劫

  是故光明遍世間 護神憶念生歡喜

  河神、水神、海神,為何特別強調時間的長?有兩層意義:一、他們講的無量劫就是「一念」,就是「當下」;二、所謂的無量劫是綿延不斷,生命是永恆的,而佛法講的永恆只有「當下」,當下即「永恆」。所以從果地講因地是無量劫,由因地講果地,一念則成就了。是故「當下即永恆,永恆即當下」,如此我們的生命能量就非常充足,生命光輝就能一再普現世間。

  佛昔修行為眾生 種種方便令成熟

  普凈福海除眾苦 無熱見此心欣慶

  修行使我們生命體系中的每一分子都能互相補助、成長,達到生命最圓滿飽和的狀態。希使每個生命皆達到圓滿的境界,用任何方法皆可。修行讓我們的福海能清淨顯現,除掉一切熱惱苦。

  施門廣大無窮盡 一切眾生鹹利益

  能令見者無慳著 此普喜神之所悟

  「施門」是佈施,佈施的法門廣大無窮盡,一切眾生皆可獲得利益,令見到的人也能學習廣大布施,而不執著、不慳貪。

  佛昔修行實方便 成就無邊功德海

  能令見者靡不欣 此勝幢神心悟悅

  佛於往昔真實的修行,以現代話而言則是「難行道」。他如此精進修行,能夠落實在真正的成就上。眾生只要有一個成就,則是無邊功德海,能令所有見聞者皆產生歡喜。

  眾生有垢鹹凈治 一切怨害等生慈

  故得光照滿虛空 普世河神見歡喜

  在佛的生命體中每個因素都相互交融,所以佛的生命體如同千燈照射般。而眾生的生命體皆為獨立、分裂、互相矛盾的,如同籤筒裡有一百支籤,隨便抓一支出來,每一支都不同,亦即每個因素皆異。為何這些因素不能交融呢?因為這當中有五蘊纏繞著它們,所以每一因素皆獨立。其五蘊所纏繞著的就是「有垢」,即汙垢,只要五蘊皆空則「鹹凈治」了。五蘊一空,「一切怨害」自然消除了,彼此之間就產生「等生慈」,即眾生之間皆獲得利益,「故得光照滿虛空」。

  佛是福田功德海 能令一切離諸惡

  乃至成就大菩提 此海光神之解脫

  佛乃覺悟,覺悟能生出一切世間大福田,使我們遠離一切惡。覺悟也能出生一切出世間的功德法財,令我們成就大菩提。

  各位從主河神的解脫門、修行的方法上面能獲得應有的要領,對各位修行將有很大的幫助。

  五 主稼神眾——物質作用轉為心性作用

  複次,柔軟勝味主稼神,得與一切眾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脫門;時華淨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受廣大喜樂解脫門;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圓滿法門凈諸境界解脫門;增益精氣主稼神,得見佛大悲無量神通變化力解脫門;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現佛福田令下種無失壞解脫門;妙嚴環髻主稼神,得普發眾生凈信華解脫門;潤澤凈華主稼神,得大慈愍濟諸眾生令增長福德海解脫門;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廣開示一切行法解脫門;見者愛樂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眾生舍離懈怠憂惱等諸惡普清淨解脫門;離垢光明主稼神,得觀察一切眾生善根隨應說法令眾會歡喜滿足解脫門。

  「主稼神」與五穀雜糧有關,吃了五穀雜糧有滋潤、長養我們色身精氣的作用。從滋養色身上面來看,眾生所要的種類各有不同,像人類所要求的五穀雜糧須柔軟勝味才會喜歡;以鴿子的立場,吃大白米會拉肚子,牠要吃帶米糠的糙米,羽毛才會長得漂亮。所以眾生類的習性不同,所要求的目標也不一致,這是一個區別。現在要了解的是我們皆以人的立場來區別,這已經是一種意識形態,要破除此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亦即「法執」),是很難的。所以人畫鬼,鬼也像人,人畫神,神也像人,這全是意識形態在起作用。即使做夢,不管夢到什麼都是像你,你知道那個是你?假如夢到一匹馬或一條蛇,你一定會思考那匹馬或那條蛇代表什麼意思,而不會想到我們也曾做過一匹馬或是一條蛇。我們都把它擬人化,此乃法執在起作用。

  我們也經常如此,從我的立場說話、考慮事情、看待別人,這個叫作「戲論」,也就是意識形態。這個意識形態已經成為天性了,此皆是我們受了教育之後所產生的分界線。意識形態不除掉,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有障礙。所以想要修行,想對經教完全瞭解,得先把自己的意識形態放下,自然就能瞭解經論的本義,否則不容易成就。

  這十個主稼神的德號都存在增益我們色身的功能,所以它偏向於作用。

  「柔軟勝味主稼神,得與一切眾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脫門。」我們吃了五穀雜糧後,成就我們的色身。現在從物質的作用轉為心性的作用,他給眾生的是法的滋味,成就的則是佛身。

  「時華淨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受廣大喜樂解脫門。」農作物有這種特色,當花開得很亮麗時,以及稻麥成熟之時,一地金黃的樣子,便為「時華淨光」之義,它能令一切眾生受廣大喜樂。眾生吃飽了皆廣大喜樂,其廣大喜樂要轉為法樂,亦即禪悅、法喜之境界。

  「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圓滿法門凈諸境界解脫門。」色身吃飽了則「色力勇健」,但是要把這種現象與作用轉為「圓滿法門凈諸境界」,法門要拿來利益眾生,在整個環境當中,可以做一個轉變與修正。

  「增益精氣主稼神,得見佛大悲無量神通變化力解脫門。」「增益精氣」是從食物中獲得的利益與作用。眾生吃飽飯,不但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不僅能以一切圓滿法門凈諸境界,更要見佛大悲無量神通變化力。

  「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現佛福田令下種無失壞解脫門。」「普生根果」表示穀物、作物豐收的現象,它能現佛的福田,使眾生都能種福田而不會白種。世間的福田有空過,在佛門中種的福田絕不白費,故佛門中功不唐捐。 但是在佛門中有選擇的話,福田就會變成有漏福田。

  在此大家也要了解到一件事——不能給眾生有造惡的因緣。譬如出門要把門鎖好,他要偷也無從下手,如果門不鎖,他會順手牽羊。倘若我們大意的行為帶給別人造惡的因緣,自己也要負因果的責任,如果我們已盡到防範的責任,他要造惡,是他的事了,我們要有如此的認知。

  「妙嚴環髻主稼神,得普發眾生凈信華解脫門。」「妙嚴環髻」,表花果長在最頂上的地方,它發起每位眾生皆能凈信華。「華」表因,「凈信」則是你「對佛法有絕對的信」,你才會「入」。有的人看了很多經書,他不見得有信心,只是興趣而已。所以通常信心與華是連在一起的,因為因成熟了,果才會成。

  「潤澤凈華主稼神,得大慈愍濟諸眾生令增長福德海解脫門。」在臺灣中南部可看到荔枝、芒果樹,它們一開花滿山遍谷都是,那就是「潤澤凈華」的現象。把花的現象轉入我們心境裡,「得大慈愍濟諸眾生」。花之亮麗芬芳,我們住在都市裡的人通常感受不到,故感受不到其潤澤,它產生的「大慈愍濟諸眾生」亦體會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令增長福德海」,因為花轉過來便結果了。

  這裡每一個主稼神完全是表法,並非有這麼一個神來負責潤澤凈華的工作,只是把潤澤凈華擬人化,如同〈凈行品〉的當願眾生,把它轉過來的意思一樣。換句話說,把外在的境界轉為內在的性德,要如何轉,關鍵在此。所以這是大乘佛法經典的語言模式,與思惟模式同一狀況。

  「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廣開示一切行法解脫門。」「廣開示一切行法」稱為「妙香」。我們要把所知的理念告訴他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父母要將他們的經驗傳遞子女,子女尚不一定能接受得很理想。

  舉一例子,春秋時代的魯王有一名司機。一天,司機在修理車輪時,魯王在車上看書,他就問魯王看的是什麼書?魯王說是聖人的書。司機再問:「此聖人現在是否尚在人間?」魯王說:「已經死了。」他便說:「死人的書有何好看?」魯王很生氣地說:「你把話說清楚,說不出個所以然,就把你殺了了!」司機就告訴他:「我現在已七十多歲,把我修車的經驗傳給我兒子,我兒子還學不來,活人傳給活人尚且傳不出去,現在一個死人把他的經驗傳給你,你能得到嗎?」

  可見經驗的傳遞並非白紙寫黑字就可做得到,因為語言文字有一層障礙,其障礙就是意識形態,所以經驗的傳遞並沒有那麼快。

  假如因為無知,經驗的傳遞就會產生「橘逾淮而為枳」的情況,因為這邊傳過來,你無法接受就強記,當因緣產生變化,你就變枳了。不是說你故意要變的,只是自己弄錯了都不知道。

  所以「廣開示一切法」帶有一種善巧方便,各位一定要嘗試行門的部分,光靠解無用。所以為何我們說不可預設目標,乃是因為現在我們在因地,想法與觀念皆為錯誤,所預設的目標也是錯誤的。我們必須經過一番投入,投入以後會來修正,成為正確的態度和方向,其正確的目標才會出現。

  所以真正修行,是用心投入去提疑情。提疑情要像齒輪一樣把它咬合,不但咬合住,還要加螺絲上鎖,再去焊接,否則它會脫落。故要把疑情與你的用心,「能」、「所」兩個去咬合住,此乃真正功夫。

  「見者愛樂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眾生舍離懈怠憂惱等諸惡普清淨解脫門。」包括五穀雜糧、蔬菜水果,見者皆愛樂。看到這樣的境界,我們的內心轉化為「能令法界一切眾生舍離懈怠憂惱等諸惡」。

  懈怠是很普遍的現象,相對於懈怠的是狂熱,狂熱亦是一種懈怠。狂熱如同急驚風,一陣帶起來,很快就消失了。因其無恆常心,所以懈怠是很嚴重的憂惱及惡習,那麼就要令此諸惡習全部舍離而得到普清淨。

  佛法中用到「普」這個字眼,有兩層意義。

  一、它是冺絕了部分與絕對的對立性。

  二、不但如此,同時它又超越了全體的存在。

  《法華經》講「會三歸一」,即大乘、中乘、小乘歸為一佛乘,但此一佛乘是把三乘的對立性統合起來成為圓融,故在一佛乘當中沒有一佛乘,否則這個一佛乘還不是一佛乘。所以《華嚴經》講到最後,普賢菩薩、彌勒菩薩也沒有跟善財童子授記將來在哪裡成佛,因為還有一個佛可成,表示還不絕對,還不成就。所以佛法即使講絕對,也是「超越絕對」,這是相當重要的觀念。

  在般若經典中則很具體地講出它超越了所謂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進入一佛乘,同時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其所指的就是超越一佛乘,連一佛乘皆要遠離。所以「普」並不表示窮盡了,窮盡了就全體了。各位要了解,全體本身還是相對部分而存在,因此「普」字出現即冺絕了部分與全體的對立性,它還超越了全體數量的極限,這個叫作「破時間、破空間、破數量」,在世間人來說是破時空觀念,在佛法中連數量的觀念皆要破除。因此,佛法在講無限,無限相對於有限的這個理念要除掉,並且還要再超越無限的絕對性概念。假如不能超越這部分,我們還是在世間法的範圍裡,故佛法在講此種理念時,要常去感受它。

  「離垢光明主稼神,得觀察一切眾生善根隨應說法令眾會歡喜滿足解脫門。」「離垢光明」,是指在基本物質條件都能具足的情況下,生活才有幸福可言,這種現象我們把它轉化為「觀察一切眾生善根隨應說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在衣、食、住、行無缺的前提下,來談教育和娛樂方有可能。於是「觀察一切眾生善根隨應說法」就是教育,「令眾會歡喜滿足」則包括娛樂在裡面了。這是從現象界、物質界的圓滿,轉移到精神界的圓滿。

  爾時,柔軟勝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稼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無上功德海 普現明燈照世間

  一切眾生鹹救護 悉與安樂無遺者

  柔軟勝味主稼神的法門,是說如來顯現出來的作用普照世間,一切眾生皆能救護、給予安樂,沒有一個遺漏掉。

  世尊功德無有邊 眾生聞者不唐捐

  悉使離苦常歡喜 此是時華之所入

  「世尊功德無有邊」,是說眾生能聽聞到世尊功德皆不唐捐。由法義來說,「世尊」是指自性成就,顯揚出來之義。

  為何說「世尊功德無有邊,眾生聞者不唐捐」呢?各位大概都知道〈普門品〉是觀世音菩薩的等覺法門,「觀世音」三字是「妙觀察世間的聲音,尋聲救護」之義。「觀」在偈頌文裡有「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加上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之「慈觀」與「悲觀」等五觀。「觀」本身「能」、「所」雙泯,方為「真觀」;能觀、所觀,皆無意識形態摻雜其中,它自動會起作用,此為「清淨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則是「慈觀」與「悲觀」。「廣大智慧觀」的「廣大」是「悲門」、「智慧」是「慧門」,故其本身是「悲智雙運」,而此觀本身根塵之間雙泯,它無意識形態,其力量的作用相當廣泛,故稱「廣大智慧觀」。它能夠自成就、他成就,「自、他」的成就是和合統一的。

  再者,「觀」乃「觀勝能」,「根」之義。「音」是「世間的音」,「塵境」之義。觀世間的塵境,故「觀世音」是「根塵相融合」的意思,所以「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乃指我們自性的特殊作用能展現出來,其自性的特殊作用無非是根塵兩者相融和,方有辦法展現出來。當他展現出來之時是不是任運自在呢?所以世間的苦就消失了。

  我們看《心經》中的「觀自在」,則又是另外一種狀況。「觀」乃「根」,「根能自在」,而根能自在要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時候,「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對我們一切因緣組合的生命因素都不起黏著與隔離作用了,故「度一切苦厄」。

  各位要體會「根、塵」之間如何和合,展現自性的妙用出來。能體會多少,就能獲得多少成就。

  善逝諸力皆圓滿 功德莊嚴現世間

  一切眾生悉調伏 此法勇力能明證

  「善逝」亦是「如來」的稱號。「諸力」乃「十種殊勝智力」,皆圓滿。以此功德莊嚴出現在世間,「一切眾生悉調伏」。十種殊勝智力如何圓滿,自己要下功夫。

  佛昔修治大悲海 其心念念等世間

  是故神通無有邊 增益精氣能觀見

  佛往昔修行對治的大悲法門,其心窮盡這個世間,所以他的神通無有邊。由事相上看容易瞭解,其實就是性德能達到此程度。

  佛遍世間常現前 一切方便無空過

  悉凈眾生諸惑惱 此普生神之解脫

  佛普遍於世間,而且常出現眾生前。他用種種善巧方便接引眾生,無有空過者,為的是洗滌清淨眾生的諸惑業。

  佛是世間大智海 放凈光明無不遍

  廣大信解悉從生 如是嚴髻能明入

  佛是世間的大智慧海,他能放清淨的光明無不窮盡。「廣大信解」,是指對一佛乘的信,所以信是從佛的世間大智慧海中產生的。

  如來觀世起慈心 為利眾生而出現

  示彼恬怡最勝道 此凈華神之解脫

  我們的自效能觀察世間的塵境而起慈悲心,眾生因為被塵境所困擾,這時候的你來悲愍眾生,自性自然會現前。然而我們對自性的警覺性不夠,往往把這部分抑制下來。倘若體會到人生應該如何才對,這時候自己的自性會慢慢覺醒過來,那就「為利眾生而出現」。但是還不知道真正的安穩道是什麼,那麼佛經開示我們,就可以獲得了。

  善逝所修清淨行 菩提樹下具宣說

  如是教化滿十方 此妙香神能聽受

  善逝乃「如來」,他所修的清淨行,在菩提樹下皆已宣說,像這樣的教化普遍於十方。

  佛於一切諸世間 悉使離憂生大喜

  所有根欲皆治凈 可愛樂神斯悟入

  一切諸世間是五蘊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佛在此三世間不斷教化我們。譬如看到器世間天氣的變化,有沒有感受到無常?感受到這種緣起法?此由器世間來覺悟眾生。有的從有情世間覺悟眾生,有情世間最明顯的是我們會感受到眷屬的無常,有的是愛別離苦,有的是怨憎會苦,我們有沒有從這當中去看無常而覺悟呢?此乃有情世間的教化。在五蘊世間,自己的貪、瞋、痴、慢、疑、受、想、行、識形成的五陰熾盛苦,我們能否由此覺悟?這就是佛如此出世間,使我們眾生醒覺過來,「悉使離憂生大喜」。

  如來出現於世間 普觀眾生心所樂

  種種方便而成熟 此淨光神解脫門

  「如來出現於世間」,是如來觀世間的意思。普觀眾生的心性,用種種方法令眾生根器成熟。

  六 主藥神眾——心藥

  複次,吉祥主藥神,得普觀一切眾生心而勤攝取解脫門;旃檀林主藥神,得以光明攝取眾生俾見者無空過解脫門;離塵光明主藥神,得能以凈方便滅一切眾生煩惱解脫門;名稱普聞主藥神,得能以大名稱增長無邊善根海解脫門;毛孔現光主藥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脫門;破暗清淨主藥神,得療治一切盲冥眾生令智眼清淨解脫門;普發吼聲主藥神,得能演佛音說諸法差別義解脫門;蔽日光幢主藥神,得能作一切眾生善知識令見者鹹生善根解脫門;明見十方主藥神,得清淨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脫門;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唸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吉祥主藥神,得普觀一切眾生心而勤攝取解脫門。」「藥」是一種社會現象,現代人病多,藥也多。藥是對病還是對症,兩者有異。有的症狀會痛苦,症狀消除就不痛了。有些病是不通的,症狀往往不明顯,譬如癌症,等到症狀顯現出來,已經措手不及了。

  藥有很多種療效,在其當中攝取這十個做代表,第一個是吉祥主藥神。「吉祥」表示生病吃了藥有效果。「普觀一切眾生心而勤攝取」,是說有什麼病吃什麼藥,不要胡亂吃藥,須觀眾生心,對病下藥之義。以此境界把它轉為我們內心性德這方面。

  「旃檀林主藥神 ,得以光明攝取眾生俾見者無空過解脫門。」「旃檀林」,意指在中藥房裡,各種不同的藥分別裝在抽屜中,一個個抽屜排列的現象。它也表示在整個世界上任何植物,包括有毒的,只要會用的樣樣都可治病,這些藥草統稱為「旃檀林」。它「以光明攝取眾生俾見者無空過」,光明是指作用,以它的作用來攝取眾生,遇到的人都能對治。在此我們把這個現象轉為性德的部分,把藥的作用轉為光明,把治病的情況變成無空過。

  「離塵光明主藥神,得能以凈方便滅一切眾生煩惱解脫門。」吃藥草之前先清洗乾淨,叫「離塵光明」,此藥神能以凈方便滅一切眾生煩惱。「凈方便」是指藥草利益眾生沒有目的,它只是這樣成長以後給眾生吃而已。我們協助眾生治病也應該像藥草一樣沒有目的,真正發心以醫藥供養佈施是很大的福德,所以在各種福田當中,看病福田第一,但以真心的慰問,佈施醫藥,才是真正的看病。

  「名稱普聞主藥神,得能以大名稱增長無邊善根海解脫門。」廣為大眾所能接受的好藥,自然「名稱普聞」,把此藥的現象轉變為「能以大名稱增長無邊善根海」。佛、菩薩的威德及名號就是「大名稱」,而大名稱是他的性德,如「觀世音」、「觀自在」。我們須感受其性德的意義和作用,從他的性德上獲得利益,方能「增長無邊善根海」。

  「毛孔現光主藥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脫門。」佛法常講到佛一毛孔中能現無量光明,一毛孔中的功德海無量。「毛孔」所代表的就是「自性」,自性所顯現出來的縱然只有一微塵那麼小,但是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譬如金剛雖然很少,它還是金剛;是故毛孔即使很小,它依然能發揮真正的功用。由毛孔中來看,藥有效不一定多,只要對症一點點就夠了,以這一點點來做代表,「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身體有病,心理有病,任何的病境界,他都去解脫這些病苦。

  「破暗清淨主藥神,得療治一切盲冥眾生令智眼清淨解脫門。」黑暗破了,則光明現前而得清淨,名「破暗清淨」。吃藥亦有此效果,頭痛難熬,止痛藥一吃,立即有撥雲見日之舒暢。見到「破暗清淨」這個現象界,馬上轉入內心性德里面:得療治一切盲冥眾生令智眼清淨」。「盲冥」是黑暗、亦是病的狀況,「令智眼清淨」乃是把病和黑暗破除了。

  「普發吼聲主藥神,得能演佛音說諸法差別義解脫門。」普發吼聲能演佛音。有一個例子,一位同修在煮茶水時,將水開的聲音聽成「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他有這個注意力。類似這種現象界的表達法很多,只要我們心境一轉,好多地方都可有這種變化,這是「演佛音說諸法差別義」,每個法都不一樣。

  「蔽日光幢主藥神,得能作一切眾生善知識令見者鹹生善根解脫門。」「蔽日光幢」能作一切眾生善知識。我們周遭的善知識,以智慧來影響我們的就是「蔽日光幢」。許多人喜歡親近大名稱的善知識,其實就算全臺灣的人都是他的弟子,雖然他的總效用很大,可是他對每個人的影響非常小。我們依循一個常親近的善知識則不一樣,他給你的是「邊際效用」,其邊際效用對你個人來講影響最大,這就是「蔽日光幢」。

  「令見者鹹生善根」,能令親近善知識者皆產生歡喜善根。關於這點並非每個親近善知識者都能獲得,這要看善知識的功力,以及親近者相應否。

  「明見十方主藥神,得清淨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脫門。」「藥」有拔苦的功能,故屬於大悲的法門較多。「藏」能出生一切之義。「清淨」是指無有預期、無有所求。「能以方便令生信解」,以中藥來說,同一種藥有各種不同的做法,可做成藥水、藥膏、粉狀、丸狀來治眾生的病。「大悲藏」亦是以種種善巧方便令眾生產生信解力。

  「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唸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因緣和合能產生某種效果叫「威光」。從這個藥性轉入心性裡,能夠產生「唸佛」,即心憶念覺悟,來滅一切眾生病。

  何以唸佛能滅一切眾生病?我們要建立非常堅強的「信心」:信念佛是有道理的,信念佛是真實的。

  佛門中講「唸佛」就是「展現自性」,讓自性發揮作用以後,方能滅一切眾生病。我們現在自性顯現不出來,乃因迷惑顛倒之故而造業,苦報就會現前。一旦顯現出自性,自性本身所行就不在緣起法界裡了,如此則不受煩惱、病苦的拘束。但是以往所造的業,苦報依然會到,那麼就歡喜受報,這些病苦對他則不會加深,因此,他沒有二度傷害。其次,性德顯現以後,有很多小毛病會轉化掉,比方說有人罵我,乃是過去我有罵他,今果報現前,他罵我,我會轉成幽默帶過去。是故自性的力量有很大的作用,而學佛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展現法界中統一體性的自性,其對每一「個體」來講,已有重重的保護網。套用擬人化的語句,他有護法神在左右,災害不會降臨,所以唸佛能滅一切眾生病。唸佛法門的唸佛,是「自性的展現」。

  爾時,吉祥主藥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藥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智慧不思議 悉知一切眾生心

  能以種種方便力 滅彼群迷無量苦

  吉祥主藥神的解脫門,讓我們悟到如來的智慧不思議。他能知一切眾生心,以種種方便的力量來滅眾生的迷惑與苦患。何以如來智慧不思議呢?如來的智慧是個圓融的生命體,其所展現的生命力量是總體的。這有兩層意義,第一個是「個體的生命力量與宇宙的生命力量相結合」,此乃「總體」。故覺悟是覺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宇宙的大道理就是宇宙的生命力,人生的大道理就是個人的生命力,把個人的生命力和宇宙的生命力相結合起來,此即如來智慧不可思議之處。另一層意義是「如來覺悟到的總體生命因素裡裡,每一個因素都是交融的」,我們分不出這總體生命的展現,到底是哪個因素在發揮作用。

  大雄善巧難測量 凡有所作無空過

  必使眾生諸苦滅 旃檀林神能悟此

  「大雄」是對「佛」、「如來」的一種稱讚。其名號是在釋迦牟尼佛時代,藉由外教之名而起的,在當時已很普遍存在。

  「善巧難測量」,和前面「智慧不思議」意義相同。「凡有所作無空過」,是指佛陀要做什麼,無有空過的,於眾生皆能對症下藥,所以「必使眾生諸苦滅」。

  汝觀諸佛法如是 往昔勤修無量劫

  而於諸有無所著 此離塵光所入門

  佛法講絕對,是超越絕對而非停在絕對。佛法講唯心,就要超越唯心,不能停在唯心。佛法講「無」、無「色、受、想、行、識」,無「六根、六識、六塵、十八界」。無乃「破」,先破人天乘,超越人天乘以後,無「苦、集、滅、道」,此是破小乘。無「無明」,乃至無「老死盡」,破中乘。無「智」亦無「得」,破大乘菩薩。遠離「顛倒夢想」,遠離「究竟涅槃」,此乃佛乘,連佛乘的究竟涅槃皆要破除遠離。是故勤修佛法無量劫,「而於諸有無所著」。於此同時,方能說般若波羅蜜多,無有恐怖,一心自在,才能度一切苦厄。是故佛法提到「苦、妙、大、深」之類的字眼,皆是超越遠離了數量對待的部分。

  佛百千劫難可遇 若有得見及聞名

  必令獲益無空過 此普稱神之所了

  「佛」乃覺悟,「得見及聞名」是指體會到。百千劫難遇佛,我們今之所以不見不聞,來自於心不清淨。故以清淨心、無雜亂心始得聞名號,必定可獲得利益,無有空過。所以覺悟本身才能體會到這一點。

  如來一一毛孔中 悉放光明滅眾患

  世間煩惱皆令盡 此現光神所入門

  毛孔是最小的單位,如來每一毛孔中皆能放光明滅眾苦。一毛孔為何可以發揮那麼大的力量,乃因「真實」,因此「世間煩惱皆令盡」。

  一切眾生痴所盲 惑業眾苦無量別

  佛悉蠲除開智照 如是破暗能觀見

  一切眾生被愚痴所蓋住,所以惑業苦有無量別,佛能將它們全部掃除掉。換句話說,眾生覺悟過來,就不會造業受苦了。

  如來一音無限量 能開一切法門海

  眾生聽者悉了知 此是大音之解脫

  佛以一音來講大音,大音乃從悟得而來的,一音何以無限量,「能開一切法門海」呢?我們只要抓住佛法的核心,然後從根本法門中取一個去對治,如「化二元對立成圓融統一」,或以「投入轉化」之方法,即我們投入自然就能夠轉化,以此根本法去對治其它法。

  佛之所以成佛,皆因根本法門皆達究竟。何以佛與佛之間德號不同?乃法門不同之故。如從「二元對立化為圓融統一」下手,與從「心能轉境,即同如來」此一法門下手,所成就的佛果德號不同,然而成就的境界都一樣。

  汝觀佛智難思議 普現諸趣救群生

  能令見者皆從化 此蔽日幢深悟了

  佛智要度化眾生,會先與眾生結緣,待因緣成熟,才有辦法度化。在佛住世的時代只靠兩條腿走路,他每走一步皆發願:「凡是我走過的地方,再有人走上來,我都與他結善緣,將來要度他成佛。」在印度河流域,假設平均每年有一千萬人走過釋迦牟尼佛走過的路,三千年來有多少人走過呢?

  我們也可以這樣發願,給眾生遠種菩提因,而且效果會比佛大。走在任何城市街道的十字路口都發願:「凡經過此路口的眾生,我都度。」然後念「阿彌陀佛」與他結緣。假如有機會出國,在每一個機場,在外國重要的街道都如此發願。只要搭上飛機就發願:「凡所有搭上這架飛機以及所有走過這條航道的眾生,還有空中所有族類,通通度盡。」此願發下去,飛禽類都度到了。若是到了海邊,兩腳踩在海里,馬上就發願度盡所有海中族類,唸佛與牠們結緣。

  我們先開啟心量,智慧就跟著開了。從發願與眾生廣結善緣的易行道,轉為智慧的精進之難行道,也就是時時刻刻念茲在茲地提醒念頭不忘,照樣可以成就。

  如來大悲方便海 為利世間而出現

  廣開正道示眾生 此見方神能了達

  如來大悲方便門特別多,為了利益世間來觀察世間種種狀況,他用種種的示現,廣開正道來開示眾生。我們要利益眾生,必須掌握根本法門,始能廣開正道。

  如來普放大光明 一切十方無不照

  令隨唸佛生功德 此發威光解脫門

  自性的光明能夠展現遍照十方一切世界。如來光明是無不照的,問題是眾生能否接受?倘若眾生業障太重,則無法照到,眾生業障不重,就可以發現如來光明。「令隨唸佛生功德」,「隨」是隨順行,在隨順行當中,心憶念覺悟的目標,其功德就產生了。

  學佛人應有學佛者的本色,我們學《華嚴》者亦以「普賢行者」自勉,經常思惟「佛之所以成佛是何原因」?「我之所以為凡夫又是為何」?「我與佛之間若發生一種連線,產生轉變,我就可以馬上成佛了」,去把這個關係找出來,此乃「唸佛」。

  佛之所以成佛是果地覺,凡夫之所以是凡夫為因地心,拿果地覺來轉變因地心,因地心就變佛了。故三皈依的皈依佛,是要趨向於覺悟,那要如何覺悟呢?我們要把每一個生命因素的獨立、衝突、矛盾,轉變成佛圓融統一的生命體。要如何轉變呢?由於我們生命因素被五陰分開,所以色、受、想、行、識都獨立,因而貪、瞋、痴、慢、疑五陰熾盛,那麼現在要把五陰徹底破除掉,生命因素方能交融起來。其破除的方式與模式,我們稱為心靈方程式,然後你隨唸佛就產生功德了。找出心靈方程式以後,這個破除的功夫就使之成熟,就是這個方法,所以唸佛生功德是這樣來的。

  七 主林神眾——像大樹一樣

  複次,布華如雲主林神,得廣大無邊智海藏解脫門;擢幹舒光主林神,得廣大修治普清淨解脫門;生芽發耀主林神,得增長種種凈信芽解脫門;吉祥凈葉主林神,得一切清淨功德莊嚴聚解脫門;垂布焰藏主林神,得普門清淨慧恆周覽法界解脫門;妙莊嚴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眾生行海而興布法雲解脫門;可意雷聲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聲演清淨音解脫門;香光普遍主林神,得十方普現昔所修治廣大行境界解脫門;妙光回耀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解脫門;華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解脫門。

  由德號上可看到主林神多屬現象界,我們藉著樹和林的自然界現象把它轉過來。不只是外面的境界,如世間事業、身體健康,甚至為了考試種種,把那個境界的感受都轉成內心的情境,以佛法的轉化能夠凈治人心,使我們圓滿許多解脫門。佛法有這樣的妙用,但一個尚未學佛的人,不知道佛法能發揮什麼作用,而我們進了佛門,便要了解它是怎麼發生作用的,假如這點不弄清楚,就會產生迷信,因為這裡面有很多事情,不是用你我的觀念便能求證到的。我們先要有接受的信心,若連線受的信心都沒有,即是沒有福報。我們說誦經、唸佛會帶來福報,這福報對大家是絕對公平的,問題是你願不願意這樣投入?譬如整理講經的錄音帶,前後不用半年,生命質量便會整個轉變了,故我們要學著投入。

  同樣地,我們看到外面的情境、自然界、人事相的種種,從一早睜開眼所看到的開始起觀,一直到睡眠時,都回歸到我們的心靈裡面,絕對可以改變我們生命質量。可是我們平常的用心都落到名利、是非、得失、譭譽這方面,倘若能迴歸到我們心靈的寶藏裡,就如經典所說「一切災殃化為塵」,所以認識「實質」為何?這才是根本所在。

  提升生命質量,絕對要用心投入,應常思惟,一心思惟,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我把境轉過來,轉入我性德里面,心能轉境,則同如來,一切障礙皆可除掉,心被境轉,就是凡夫。

  「布華如雲主林神,得廣大無邊智海藏解脫門。」「布華如雲」是指樹開花很茂盛的現象,現在把它轉入自己的心境裡,要去享受它。布華如雲是個主要的現象,可「得廣大無邊智海藏解脫門」。智海相當廣泛,不侷限在某一個地方,它是我們性海里面所具足的,亦即每個人的自性,這個自性是十方三世所有眾生皆然。人類最能開發出自性,是故我們自己所下的功夫,不管在哪一個層面,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一個人若不能開發性海,就失去了靈性。真正的靈性,須反省自己的生命有「無限力量」、「無限光芒」和「無限智慧」,其無窮寶藏應如何挖掘出來?要經常仔細思考這些。

  人隨著年齡成長,經過人生的歷練,到了中年以後,一些逆境、順境都會感受到,因此,開始有種深沉的反省,這樣一來他的靈性就快解脫了。假如善根夠,當下就解脫了。尤以處在順境中人,更要警覺到珍惜現有的福報,不被那些無形之物束縛著,而能夠毅然放下。故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要生活在黑白無常的監督之下,自己當家做主,這時候心境就沒有被外境轉,而把外境都轉回心靈裡才,此乃根本修法。

  「擢幹舒光主林神,得廣大修治普清淨解脫門。」「廣大修治」是沒有侷限,在修行和對治我們的缺點上不預設目標。只要有任何缺點都要對治,而每個對治的部分都是清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省思,有很多境界現象,以一個為主,其它為輔地觀察,如此生活就會多姿多彩,富有彈性,生命力會很強韌。若你侷限在一定的格局裡,就不能充分發揮生命力。

  「生芽發耀主林神,得增長種種凈信芽解脫門。」剛長出的嫩葉顯得特別青翠亮麗,名「生芽發耀」。見到這種現象轉為我們內心情境:「得增長種種凈信芽。」「信」是起步,像種子冒出芽來。我們是否經常增長自己的信芽?此信芽清淨、無目的,如同樹花只是生長而已,沒有目的。同樣地,我們學佛的信心也只是為了學佛,在學佛過程中遇有障礙、挫折需要突破,它會自然圓滿地轉變。倘若學佛是以某種功能為訴求,便會學得很辛苦。

  由於我們現在有缺陷,生命是空虛的,所以會出現種種障礙。學佛是生命的資糧,可以滋潤我們的生命,使之一再成長、充實,那些障礙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以正常生命的成長為訴求,而不要以某種功用作為目標。

  「吉祥凈葉主林神,得一切清淨功德莊嚴聚解脫門。」看到「吉祥凈葉」,我們轉為內心情境裡:「得一切清淨功德莊嚴聚。」各種樹型,不論它排列組合為何都是清淨聚合。我們不只希望它清淨聚合,更是「清淨功德莊嚴的聚合」。

  樹葉有吸收和光合作用的功德,它對於整棵樹的生命,維持著生生不息的根源,這就是「功德莊嚴」。我們現在發心進入菩提道,讓我們的法身慧命成長起來,此亦是「功德莊嚴」。

  樹的成長過程中,因為沒有其它目的為訴求,所以會成長得很自在。把樹做成盆栽,或是想把別人塑造成某一種人時,其生命靈性正常的成長就會被扭曲,而造成畸型的現象,甚至會做出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來,此是最令人痛心的地方。所以要有健全的認知,生命只是為了成長而已,不需要太多拘束,這值得我們經常去思惟。

  「垂布焰藏主林神,得普門清淨慧恆周覽法界解脫門。」「垂布焰藏」是樹枝茂盛的現象,見到這種現象我們轉為內心的性德:「得普門清淨慧恆周覽法界。」「普門清淨」是指各部分都很清淨。

  自然界有一種現象,自然成長的東西通常都趨向於圓型,我們身體也是圓型的,一棵樹從上面往下看,分枝布影,影子就是圓型,自然界的東西一定有一處使你看起來是圓型的。古人觀察得很微細,用圓型代表整個境界,像是中國的「陰陽兩儀」,一黑一白,白的這邊有一點黑,黑的這邊有一點白,都是圓型的,此為全世界所能畫出的圖型中最美的一個,裡面所代表的意義是無有窮盡的,整個宇宙的現象都包含在內。它不只兩個圓,一個圓裡再有一個圓,故有好多個圓,它沒有起點,沒有終點,以圓來表法界無盡。

  從垂布焰藏這個境界,我們能否觀察到其境界、其作用,而一再思惟、探討?我們說看山看水,你要會看山看水啊!就一個境界、一個現象,一再反覆體會。那個境界一直呈現在你我面前,從這個境界裡帶進來,你會覺得人生多美妙,到處都是生命力的展現,我們要這樣來看。

  若能看出樹跟林這種美的境界,心靈能有所領受,就不會砍伐它。人們只看到利益這一面,沒見到靈性這一面,所以就把它砍下來,這樣不僅傷害你的靈性,同時得罪了樹神、主林神,你也因動手而造業,這要背因果的。

  世間有成、住、壞、空,本來就一直在變化,它是無常的,與其說要把樹砍掉,不如說只是自然界純粹在移動變化而已。但是你無知於變化,乃是你靈性法身慧命的灼傷,自己在傷害自己而已。如能覺知這變化,那是你靈性法身慧命的成長。佛法講的就是這個究竟義。

  「妙莊嚴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眾生行海而興布法雲解脫門。」在一些原始森林裡沒有路徑,每走一步,彷彿開闢出一條新路的感覺,在那樣的境界裡,可以學到好多東西。森林如同一部活的百科全書,這裡面的資訊非常多,我們一直這樣去感受,自然可以獲得好多總體性的知識。它以這地方所展現出來給我們看的就叫作「妙莊嚴光」。

  到海邊玩水,同樣可以學到很多經驗讓你去感觸。不論站在沙灘或沿岸上,或者嘗試潛水觀看海中境界,每個感受都不同,每一種境界皆有「妙莊嚴光」,使你生命的成長和滋潤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感受在看書的時候最多,每一本書拿起來看,其感受性完全不同,自己去體會。

  「可意雷聲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聲演清淨音解脫門。」「可意雷聲」是風吹樹的沙沙聲,遇到這樣的現象轉為耳根所能接受的「得忍受一切不可意聲演清淨音解脫門」。「不可意聲」是不喜歡聽的聲音,現在要你忍受下來演變成清淨音。此清淨音無意識形態汙染,該講的講,不該講的不講,既不遷就亦不排斥的狀況,很自然正常地來演變。

  「香光普遍主林神,得十方普現昔所修治廣大行境界解脫門。」見到香光普遍的作用以後,轉為我們自心的性德:「得十方普現昔所修治廣大行境界」。在十方沒有侷限的空間裡來展現我們本身應有的對治情形,如同樹林本身所發揮的效用一樣。

  「妙光回耀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解脫門。」「妙光回耀」的「回」有「回饋」、「迴向」之義。「回饋」是我賺的錢拿一部分給社會做公益。佛法說的「迴向」是連本帶利通通給你,統稱「回耀」。譬喻樹林的成長,一切完全奉獻給整個自然界,它無有選擇。我們是否和樹木一樣,把我們的努力整個迴向給自然界,或是設定了某些目標,把自己定在那個範圍內呢?樹木本身不設限,等因緣到了,它就全部送出來饒益世間,這就是「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

  「華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解脫門。」這也是一種現象,樹林有花有果,光味是花果的作用。見到「華果光味」,轉入我們自心的情境裡:

  「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

  「一切」包括「有情」與「無情」,皆能見佛出興,而「佛」是覺悟。無情怎麼覺悟呢?無情乃無有覺悟不覺悟,我們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通通成佛。那麼這個成佛,不是它成佛,而是我成佛,為什麼呢?以一個修行人來講,外面一切境界都是他的生命因素,修行要達到成佛的地步,亦即他必須圓滿每一個生命因素,則每一個都成佛。換言之,他的生命因素要每一個都圓滿,就要每一個都成佛。既然他的生命因素每一個都圓滿,每一個都成佛了之後,則外面的境界包括有情、無情是否都成佛了呢?

  所以,「令一切見佛出興」,指我們每一人都能覺悟到任何事情,不只在有情上面能覺悟,在樹這件事上面也能覺悟到。因此,這裡舉了十個讓我們來覺悟的主林神,我們有沒有覺悟呢?能夠「見佛出興」就要「常敬念不忘」,「常」是恆常、不間斷,不要忘了從一切境界裡,一再銷歸自性來成長我們的法身慧命,此乃「莊嚴功德藏」。

  這裡面的每一個現象、每一個作用,都要銷歸自性。希望各位能從不同的領域、角度及立場來了解,這對我們法身慧命的成長及實修上面,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爾時,布華如雲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林神眾,而說頌言:

  佛昔修習菩提行 佛德智慧悉成滿

  一切諸力皆具足 放大光明出世間

  修行並不是這輩子而已,一個人具足成佛的因緣,必須具備的條件恐怕不是這輩子所能累積出來的,這點各位一定要慎思。這裡面牽涉到兩個層面,所謂「量」的問題,諸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五分法身,以及十種殊勝智力、四無礙、十八不共法等等,相當的多,這些量我們此生能否具足?這是其一。就算具足了,此五種因素應該是交融於一體,完全展現出來。換言之,某一種現象出現時,其五種因素應該都出現——既出慈悲,智慧也要具足;既出戒,你要定、慧、解脫都具足。通常我們有慈悲的時候沒有智慧,有智慧可能又不太慈悲。所以是非心很明顯的人通常比較冷漠,慈悲心較重的人,又分不清楚是非;有些人福報很大,但是沒有智慧,無法福慧具足。所以一個質量,一個數量,我們要具足不容易。

  成佛的因素一定要經過長久時間累積過來,這些因緣的產生,釋迦牟尼佛從無始劫以來就累積出來了。佛在因地修行時,修的是無漏福報,因此,到他成佛要開始大回向饒益眾生之際,一時炳然齊現,這才是我們真正要的福報。這個福報要的時候會具足,會相互爭勝。因此,各位在修行中不要執著於那個福報,因為它可能會變成有漏福報。

  這是依人而言,佛的情況,是指往昔佛修習菩提行。現在依法來說,佛乃覺悟,是指我們自己本身的一種性德,此性德是十方三世諸佛都同一體性,故「昔」是指往昔以來所有佛都這樣修行,他們的修行與我們的性德、覺悟的情操完全一樣。

  我們過去也有修學《華嚴》,有些人這輩子沒有聽學《華嚴》,不能說他過去以來都沒有修,他的緣不在這裡的時候,下輩子他還要再來修。這個「修」講的是「一佛乘」的修法,不是一般所講的六度萬行的修法。

  一佛乘的修法與六度萬行的菩薩乘修法有何不同呢?所謂菩薩乘的修法,通常是指「正法行」,例如修佈施,因為佛寺門中福田第一,一切福田以治病第一……只要是最好的,第一的,修菩薩乘的都會做。像這種情況,在一般佛教偏向於所謂儀式化時,即正法行最流行的時代,都是修這種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