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病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9篇)

帶病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9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帶病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1

  小紅同志,女,1976年2月9日出生,中共黨員,土家族,思南人,大專學歷,現任貴陽市白雲區雲城街道迎賓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2011年2月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迎賓居委會工作,2012年當選為迎賓居委會副主任,201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5年4月升任迎賓居委會主任職務,2015年至2016年任職迎賓居委會黨支部副書記,2016年6月任職迎賓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入黨誓詞字字鏗鏘,令人振奮,這是每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全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疫”中,白雲區雲城街道辦事處迎賓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小紅同志始終堅守“陣地”,衝鋒在前,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形勢嚴峻,席捲全國,正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黨員,縱使刀山火海也必須身先士卒,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做好群眾的貼心人,為居民群眾樹立起必勝的信念!”這是張紅書記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默默許下的誓言。

  大災面前舍小家

  1月24日,大年三十除夕夜,在接到雲城街道黨工委緊急通知後,本已按程式請假返回思南老家的她還來不及吃上一口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便毅然連夜驅車踏上了返回單位的路途上,來不及緩解長途奔波勞累的她,返崗當日即投入到“疫情阻擊戰”中,扛起一線防疫工作的“千斤重擔”,有條不紊地嚴格落實街道黨工委的各項工作安排部署。她每天從早忙到晚,一會兒組織居委會工作人員召開工作排程會;一會兒帶領大夥入戶排查、宣傳;一會兒又到各卡點安排佈置工作任務,確保居委會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本來很危險,一旦防疫措施不到位,很有可能沾染上病毒。迎賓居委會管轄的粑粑坳片區本來湖北籍老鄉居住多,這讓張紅的家人非常擔心。時間就是生命,2月3日,為了第一時間傳達上級的重要指示精神,已經凌晨1點,張紅還是堅持把居委會的同志全部召集起來,把上級安排交辦的工作內容一一進行傳達以後才安排大家回家休息。因為擔心她的安全,小紅同志的丈夫李哥一直在辦公室外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加上天氣寒冷,李哥有點不耐煩了,看見她散會出來,李哥隨口說了一句氣話“就你這點工資,還這麼拼命的幹,我看你還是另謀出路算了”。小紅同志聽出了李哥心中的怨氣,不但沒有生氣還反而安慰道:“這場疫情來勢洶洶,街道黨工委上下都很重視,在這個時候我作為一名黨員,又是迎賓居委會的書記,更應該衝在第一線,這段時間家裡的事情你多費點心!”聽了張紅書記這番話,李哥反而有些愧疚了。

  艱難險阻渾不怕

  1月25日,貴陽下起了鵝毛大雪,給群眾正常出行帶來困難,加上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讓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紛紛感到手足無措。在大家都正在手忙腳亂的時候,張書記明確居委會要立即開展撒鹽除凝工作,話音剛畢,她就帶頭組織人員12人、車輛1輛,分成兩個小組分別對金園路、白雲公園、白雲南路的人行道、天橋、居民小區等地段開展撒鹽除凝工作。由於安排部署到位,處置及時,轄區各重要路段、區域未出現大面積凝凍和影響居民出行的情況。在抗凝保障工作中,張紅書記因為不小心被刀劃破了手指,雖然鮮血直流,她也沒停下手上的活。寒冬裡,這一幕幕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是暖暖的。

  身先士卒挑大樑

  2月初,迎賓社群閥門廠片區發現白雲區首例確診病例,也是白雲區唯一一例確診病例。自疫情發生以來,迎賓居委會黨支部第一時間召開黨員大會,對人員進行了分組,把黨員分組安排在防疫疫點第一線,對值班值守組、宣傳排查組、資訊統計組各組職責進行了明確分工。在防控疫情一線隨處可見居委會黨員的身影,隨處可見黨旗飄揚在各個居民院落。

  在防疫工作中她是指揮員。迎賓居委會黨支部共有42名黨員,加上還有“王英志願服務隊”等3個志願者隊伍50多名志願者,共計百餘人,在小紅同志的帶領下,大家以捨我其誰的堅定信念,凝聚起更多居民參與的源源不斷的戰鬥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為戰勝病魔提供了強大的人力保障。防疫工作中她也是戰鬥員,她親自帶頭做示範進家入戶排查宣傳疫情,帶領黨員幹部、居委會網格員深入小區、居民院落,宣傳防疫知識,統計入戶排查資訊,上報有關情況資料,挨家挨戶摸排從武漢及湖北等地方來的人員還有從外地返鄉的人員資訊。發現有疫區返鄉的人員,張紅書記都會親自帶領居委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瞭解情況,並組織衛生院工作人員、粑粑坳派出所幹警為重點人員測體溫、登記基本資訊,確保摸底排查“橫到邊,縱到底”。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防疫物資緊缺是各個居委會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針對迎賓居委會老齡人口多的情況,張紅書記爭先帶頭開展服務工作,還從居委會本來就很緊缺的防疫物資中,拿出部分口罩、消毒藥水、生活必需品親自送到老年人家中,獲得了轄區群眾的一致認可。家住源亨小區的周老伯在收到張紅書記贈送的醫用口罩、消毒液和酒精等防疫物資後露出會心的笑容,對小紅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謝“張書記你太熱心咯,你們開展工作也要注意安全啊!”

  黨旗飄揚在前線

  沒有豪言壯語,只求無愧初心,這就是雲城街道迎賓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張紅在疫情面前的心聲。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負重前行,從來不會有人面對可能致命的病毒無所畏懼,但關鍵時刻為群眾利益挺身而出,才是共產黨人的永不褪色的光輝。投身戰“疫”,衝鋒在前,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看黨員領導幹部是不是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一大考場,真正檢驗基層黨組織有沒有堅定不移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在雲城街道辦事處的四個居委會里,像張紅一樣正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同志還有許多許多,他們都正在以“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巨大勇氣和堅定信念在這場“戰疫”中譜寫著一曲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壯麗凱歌! 有這樣一群堅定勇敢、無私奉獻的守護者,我們相信:待到春暖花開時,山河必定無恙,人間必定康寧!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2

  在這個冬天,我們的生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傳統的常規,過年出門訪友的事情今年也沒有了,公路上以前的喧鬧變成了現在的冷冷清清。聽,誰的聲音?她,又是誰?

  高xx,龍田鎮黨委委員,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高xx勇挑重擔,身先士卒,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深入防控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從年初二至今沒有休息一天,早出晚歸,用義無反顧詮釋基層逆行者。

  作為駐村領導,為給群眾做好示範,高xx帶頭入戶開展宣傳工作,積極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要求,以接地氣的宣傳方式確保疫情防控真正入耳入腦入心,打好人民群眾的預防針,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控,傳遞防疫最強音。

  耐心勸導感化人心。2月7日下午,在麗溪村龍田中心小學側防疫檢測卡點,突遇一男子拒不配合檢測工作還謾罵、威脅工作人員。面對對方的謾罵,以及隨時可能被誤傷的情況下,高xx依舊主動向前,不退縮,不畏懼,柔中帶剛,耐心勸導,經過與民警一同解釋與勸告,該男子最終意識到自己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拒不配合工作人員和強行衝卡的行為後悔不已。

  愛崗敬業振奮人心。作為分管財政、民政等工作的領導,處理好日常分管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戰疫一線,在這個本應萬家團圓的時候,面對疫情的洶湧來襲,她把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默默藏在心底,每天起早貪黑,舍小家顧大家,她用她的行動告訴家人,她不僅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更是勇往無前的巾幗戰士。

  當我們被黑暗籠罩時,總有人願意變成光,而她,就是我們黑暗生活中的其中一束光,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高xx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展現了疫情戰鬥中一名巾幗逆行者的風采!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3

  要充分發揮紅色橋頭堡作用,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市農業農村局黨組下達最新指示後,黨員幹部聞令速動,刻不容緩,快速對接,快速部署,快速投入戰鬥,堅持以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為出發點,彰顯黨組織紅色堡壘在這場沒有硝煙戰爭中的宏大力量。

  一、生產保供我在崗,疫情防控我先上

  危難時刻顯本色,大事面前勇擔當。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市農業農村局領導靠前謀劃部署,黨員幹部紛紛請纓上陣,奔赴前線,積極開展三援行動。一是增援突擊兵。先後派出兩支先鋒突擊隊共20餘名黨員幹部派往淅河老街社群進行支援,堅持把責任制落實在防控疫情一線,把黨員先鋒崗設在防控疫情一線。二是增援戰備物資。局領導先後兩次深入基層一線為突擊隊員配備紅外線體溫計,優先保障一線突擊隊員的`醫用酒精、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組織慰問淅河鎮三直達物件(城市低保戶、特困供養戶、重度殘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100戶,送去百份米、面等生活物資。三是增援指戰員。局領導班子成員胡建鄂、肖剛、董學斌等同志多次親臨基層一線靠前指導防疫工作,紀檢監察組組長謝洪斌同志對基層防疫工作高度重視,對基層反饋的問題及時向上反映並得到妥善解決,領導班子成員劉炎華同志下沉到基層併火速任命為老街社群第一書記後第一時間掌握社群整體防疫實情,積極排兵佈陣,全面佈局防控,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力量。

  二、奉獻堅守喚使命,勇當六員展擔當

  防疫工作越靠後,戰役越吃緊,一邊是不斷升級的管控要求,一邊是應接不暇的群眾訴求。值守的幹部們除了守好大門,做好勸導工作外,十八般武藝齊上陣,以誠摯奉獻精準應對群眾各項需求,一般問題就地解決,困難問題協助溝通解決,特殊問題向上彙報解決,積極實行居民困難銷號制。請戴好口罩開門,我給您將菜送進來,每次執勤都要爬上老政府小區的單元房,已經成了蔡國海的慣例,那裡住著一個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老人,全面封鎖時期,外出買菜成了老大難,他每次都會問下老人是否需要什麼物資,靠前服務,主動詢問,在得知四樓老兩口腦梗發作需要去醫院救治時,及時聯絡當地衛生院,並主動將兩位老人抬上救護車。誰家沒有老人呢,每個家庭都應該被好好守護。在疫情防控中守護好每個家庭、每名群眾不僅是蔡國海的堅守,也是李進山的承諾。不能讓武漢的悲劇重演,一天都不能耽擱,必須馬上上報解決,得知有一戶兩位老人都住院,外孫無人照顧的情況發生在自己駐守的小區後,李進山第一時間向社群反應情況,主動聯絡外孫父母所在地曾都區鐵樹社群,開好相關證明,做好健康檢查,當天將外孫送到其父母家中。疫情如令,使命必達。一定全力以赴,做好社群的宣傳員、宣傳員、排查員、服務員、監督員、保潔員、守門員,這是市農業農村局值守幹部的莊嚴承諾,也是常亮不滅的初心。

  三、心存大愛舍小家,巾幗戰役亮風采

  在淅河鎮老街社群,常常看到半邊天的風采。女幹部們在小區和街道開展宣傳動員、排查登記,檢測體溫,她們市農業農村局突擊隊的娘子軍。楊東霞是淅河鎮的姑娘,丈夫在抗疫前線,幾天難得回一次家,家中還有兩個小孩,最小的不過1歲,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她再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向組織請求火線入黨,並多次要求奔赴前線,在加入突擊隊後,由於接觸的人較多較複雜,為了不將潛在傳染風險傳給家人,毅然在淅河老家一個人自我隔離,將兩個幼兒交予父母照顧,不與家人見面。突擊隊只要有一天任務,就一天不回家。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榮耀。2月xx日,整個老街社群被風雪侵襲,汪豔華得知心腦血管患者周洪行動不便,問遍淅河藥店也無法購買所需藥品,積極聯絡在城南新區溳水社群負責慢性病藥物採購的丈夫王度雲,多處打聽淅河鎮居民在隨州買藥的相關手續,不顧嚴寒與冰凍,風風火火跑了多個地方,最後到曾都醫院買到所需藥品。在接到周洪的感謝信時,她有些意外,這是我應該做的,以後有困難再找我。她們是女兒,是母親,在疫情防控的決戰時期,她們紛紛請戰,發揚不懼危險、吃苦耐勞的戰鬥精神,堅決履行自己的光榮使命,始終衝在入戶排查、資訊收集、資料統計、重點人員跟蹤服務、宣傳發動等第一線,哪裡有任務,哪裡就有她們的身影,她們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第一道防線的艱鉅任務,她們以特有的堅韌、細緻、親和力展現了在大災大難面前新時代女性巾幗不讓鬚眉的風采,在巷戰中架起堅實防火牆。

  下沉到社群的突擊隊員中有很多畜牧、水產、農技、種管工作的專家和尖兵,他們既要抓春耕春防工作,打好生產保供攻堅戰,也要全面佈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但本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承重,特別能打硬仗的特性,充分發揚鑽、擠、的釘釘子精神,不斷擴大作戰疆域,上班執勤,下班辦公,奔走在大街小巷、疾馳在鄉鎮公路、駐守在市場藥店,確保不誤農時、不誤春耕,力爭為全年生產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這就是農業人,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為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自己的力量,用愛國熱忱和熱血汗水在疫情防控一線鑄就使命擔當,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4

  張xx,男,現年56歲,xx86年7月參加工作,20xx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臨床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曾任武漢市第四醫院醫務處副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黨委委員,武漢血液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20xx年12月至今擔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現聘任管理五級兼任專業技術三級崗位。該同志20xx年、2014年、20xx年連續三年年度考核優秀,20xx年年度考核優秀。2008年原湖北省衛生廳授予抗震救災醫藥衛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xx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20xx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xx年1月,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漢市委授予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張xxx長期從事醫療一線工作,曾赴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國開展國際醫療援助,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赴汶川抗震救災。無論是禽流感席捲而來、甲流爆發之時,還是這次疫情肆虐,身為黨員的張xx都雷厲風行、毅然決然,跛足前行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每一個角落,帶領著全院職工,站到疫情的最前沿,擔任衝鋒在前的逆行者,凝聚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面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他衝鋒在前、身先士卒。高度重視武漢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情況,對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率先採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送檢,為確定病源贏得先手。在大量診治實踐的基礎上,率先將抗艾藥物克力芝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為治療贏得寶貴時間。

  面對艱鉅繁重的防控任務,他勇於擔當、連續奮戰。該院轉入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帶領600多名醫護人員,一直不間斷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每天休息不到3個小時。在他的帶領下,該院240多名黨員,全部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上,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面對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他直面絕症、捨身忘我。隱瞞自己身患漸凍症的事實,顧不上照顧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入院的妻子,夜以繼日投入抗擊疫情工作,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力爭搶救更多病人,與所有白衣戰士們一起,為患者、為社會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5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期間,是醫院的白衣天使們給了我們勝利的希望,是堅守在各個路口卡點的基層黨員給了我們安心的後盾。黨員,上!已內化為山東郯城縣馬頭鎮廣大基層黨員的信念之基,帶頭入戶的是他們,不畏嚴寒站班值崗的是他們,隔離排查衝在前的是他們,捐資捐物的還是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火面前,他們只記得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只記得自己使命就是保護群眾,奉獻國家。

  普通黨員:捐贈物資奉獻愛心。

  於志強是馬頭鎮的一位普通黨員,疫情擴散後,他看著熟悉的街道被封堵,村裡的黨員幹部不分晝夜的值守卡點,內心深受感動,在物資緊張的局勢下,託臨沂的朋友購買了100件棉大衣、44箱泡麵、45把手電筒,帶著妻兒一起送到附近8個村的路口卡點,送到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同志手中。他還利用自己搞建築的優勢,免費為各個卡點提供鋼管圍欄,先後捐贈近萬元物資,他的初衷很樸實,他說:俺就是覺得身為一名黨員,做這些都是應該的。

  支部書記:勇擔責任堅定信心。

  肖付權是鎮裡第一批納入專業化管理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他所在的民主街回族群眾多,又臨近馬頭老街交通路口多,封村攔路工作難度大,他迎難而上,帶領著村支兩委成員第一時間響應鎮黨委部署,分配人員設立卡點封路攔車、分小組入戶排查武漢返鄉人員,為了廣大村民的健康安全,他做通村裡回族群眾的工作,暫時取消了集中禮拜的習俗;族裡有聲望的鄉老去世,他深入其家中,講透縣裡的政策規定,只是簡單地舉行了葬禮;身為黨員,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職責,個人繳納3000元大額黨費,他說:身為黨員,在國家危難時刻就是要挺身而出。

  人大代表:後方支援不忘初心。

  人民代表愛人民。趙文爭是一名縣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普通黨員,他熱心公益,多次捐款資助鎮裡貧困村民學生,資助村裡修路建廣場。疫情戰役打響後,他也沒落伍,第一時間上交了2000元大額黨費,又捐款8000元用於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個種糧大戶,他對社群書記說:缺啥吃的俺給送!你們天天站崗巡邏都凍透了,老吃泡麵哪能行。這就是一位種了半輩子地的黨員質樸的初心。

  人民公僕:履職盡責永葆恆心。

  人民公僕為人民。呂博良一名基層社群黨總支書記,已經連著7年沒有回家吃過年夜飯了。今年除夕還沒回到家就接到了轄區內村書記的電話,說有一戶武漢回來的人員。他停下了回家的腳步,轉身去了社群,落實情況,與返鄉人員電話溝通,叮囑他不要隨意走動。他連軸奔走於各村的路口卡點,還記掛著那戶武漢返鄉人員,打電話再次核實,得知有發燒情況,他趕緊勸其去醫院發熱門診,並告知了詳細位置和電話,經醫院檢測,為新型肺炎陽性。他第一時間收攏患者行動範圍和接觸人員資訊上報領導,並帶領村幹部封樓消毒。家中寶寶未滿百天,他並沒以此為由推脫工作,每天都能見到他在社群忙碌的身影,車庫成了他第二個家。他最常說的話就是:我自己的職責在那,我就得好好幹!

  還有機關支部第四黨小組主動繳納特殊黨費,還有兩新黨組織企業捐資捐物,馬頭鎮還有許許多多的基層黨員在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守護入黨的初心,踐行一名黨員的使命,捍衛著群眾安全,感動著群眾。疫情無情,黨員有情,待春暖花開時,我們再走上街頭,不用口罩繁華與共。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6

  xx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聖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許xx。

  24歲的許xx20xx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讚許。

  20xx年xx月,許xx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xx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裡,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製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裝置,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飢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許xx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援。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許xx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幹,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呼叫工作後,她立即回到了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採集、送檢單彙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有無數個象許xx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7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xx,2月xx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幹,王xx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xx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裡,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範,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xx反覆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並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裡。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xx在後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xx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xx瞭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後,王xx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瞭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於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後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xx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xx瞭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願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xx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8

  xxx,女,xx68年xx月28日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專學歷,xx92年3月參加工作。xx95年任原畢節市市東辦事處天河村副主任、20xx年任畢節市七星關區市東辦事處水西田社群副主任、2004年任原畢節市市東辦事處東安社群主任、20xx年12月至今任畢節市七星關區市東街道辦事處龍山社群黨支部書記、主任。曾於20xx年1月被畢節市評為“全市文明家庭”、20xx年3月被畢節市七星關區委員會評為“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20xx年7月被中國共產黨畢節市七星關區委評為“全區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xx年7月被中國共產黨畢節市七星關區委評為“全區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xx年7月七星關區市東街道龍山社群黨支部被中國共產黨畢節市七星關區委員會評為“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踐行初心,做忠於值守的人民公僕

  今年52歲的xxx是同事眼中的“女強人”,是群眾心中的“貼心人”,“敢想敢做敢為先善知善行善創新”是xxx的座右銘,也是她作為社群黨支部書記的思想武器。新年伊始,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如火如荼進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患有嚴重慢性病住院的xxx不顧醫生的勸阻,急忙辦理了出院手續,以始終踐行初心和使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的投入到抗疫第一線,帶領全體社群幹部和廣大志願者群眾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落實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力保障轄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以身作則,做人民健康的守護者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xxx主動請纓,奔赴在宣傳排查的防控一線。在她的帶領下,先後有xx2名社群黨員、群眾加入了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中來,並帶領組建了“3”支疫情阻擊戰隊。即:黨員宣傳排查戰隊、前線醫療戰隊、社會管控戰隊。實行“5”級聯查。即:以網格為單位,對居民組、小區(院落)、樓棟、戶進行逐一拉網式排查,確保摸底排查橫到邊、縱到底,不漏一戶,全面掌握社群重點疫情地區來畢人員、密切接觸人員情況。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群眾的生活用品購買不方便,有的家裡只有年老體弱的老人,她帶領社群幹部送生活物資上門,對社群有困難的特殊家庭,xxx帶頭並發動社群幹部在自己微薄的工資裡捐款捐物,她個人就捐款2500元給5戶困難家庭,10件礦泉水、5件泡麵、60斤蔬菜給行動不便的困難老人。在春節以來連續2個月的奮力作戰中,xxx始終靠前指揮,精準施策,與全體人員戰鬥在阻擊疫情的一線。截至目前,xxx帶領幹部、群眾共排查居民6102戶,xx325人,發放相關宣傳資料10000餘份,排查重點疫區來(返)社群人員xx2人,引導進行核酸檢測38人,居家隔離觀察52人,均無感染和疑似感染人員,有效的保障了社群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攻堅克難,做民生保障的先行者

  在疫情防控前期,按上級部門要求,每戶居民每2天只能外出1人購買生活用品,為了保障社群群眾食品供應順暢,xxx積極謀劃,及時對接。藉助前期搭建的“助力脫貧攻堅農產品直銷平臺”供貨渠道,從林口鎮平壩社群採購6000多斤新鮮蔬菜,投放到社群蔬菜臨時供應點進行平價銷售,有效減少社群群眾外出,為他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得到了轄區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

  20xx年7月疫情再次反彈,全國大部分省份已有感染新冠肺炎病人,龍山社群地處城郊結合部,人口多流動性比較大,疫苗接種全覆蓋,存在一定的難度,面對困難,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她身先士卒帶領社群幹部、黨員、居民志願者不分週末、黑夜的深入居民家中,挨家挨戶的上門排查未接種疫苗的群眾,對不願意接種有顧慮的群眾,她總是耐心細緻的一趟又一趟的上門做工作,社群大部分群眾從不願意接種到主動接種的思想轉變,截至到目前為止,龍山社群已經基本完成上級安排的疫苗接種任務,得到群眾的一致的好評。

  疫情面前,生命至上,xxx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更強的擔當、更大的力度,堅決完成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任務,為龍山社群群眾身體健康保駕護航;以“辛勤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安全指數”“幸福指數”,她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初心和擔當使命,確保做到“應接盡接”,全力構築免疫屏障而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黨培養了我,我要對得起黨,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我絕對要衝到最前面”這是xxx對黨的承諾,也是她對自己的鞭策,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社群黨支部書記,xxx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她始終牢記組織的囑託和群眾的信賴,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役中,奉獻自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做人民群眾滿意的好支部書記,為全區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帶病抗疫先進事蹟材料9

  郭xx,男,解放閘灌域管理局黨委成員、副局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7日接到解放閘灌域管理局黨委的通知後,他火速從臨河家中趕赴單位。作為分管領導,迅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貫徹學習上級要求和指示精神,管理局成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夯實責任,對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做了進一步細化落實。同時,他積極協調為全體人員配備了執勤和開展防控工作必備的口罩、手套、體溫計、棉帳篷、電暖氣、棉大衣等,並組織人員每天定時對單位辦公、生活場所和車輛進行消毒,有效保證了全體工作人員不受疫情感染。組織動員全域性6個黨支部90餘名黨員幹部職工從正月初五開始下沉到陝壩鎮團結社群永興華府、紫瑞嘉園兩個小區疫情防控一線,認真開展了疫情排查聯防聯控工作。安排帶班領導、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並開展了四輪認真細緻的排查,製作了小區平面圖、住戶管理臺帳,對所有人員做到了排查到位。落實了“樓長”、“單元長”,住戶微信報平安,嚴格小區人員“掃碼”進出管理等制度;在小區內張貼了多種宣傳標語,為兩個包聯小區焊制了大門。同時,他還惦記著精準扶貧幫扶單位——二道橋鎮繁榮村的疫情防控,管理局為該村捐贈價值5000餘元的電腦、泡麵、牛奶等。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直到今天,他已經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二十多天了。而他卻一天也沒有給自己放假,他說“疫情面前,誰不害怕啊,但是我是領導,我是黨員,我必須衝在最前面……”。他的兒子一家春節從東北迴家過年,本來想和孫子享受一下天倫之樂,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美好,妻子和兒子一家要回瀋陽了,為不影響疫情防控工作,他也沒回去一趟。疫情期間,街上的食堂都不開門,去執班的同志就從家裡帶點吃的給他,為了不給同事找麻煩,他每日三餐就以泡麵、火腿腸、餅乾為食。自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在一線,每天總是習慣性地看看手機,關注有沒有上級下發新的指示,同時透過手機將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和資料第一時間報送相關部門和領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每天都要檢視手機微信群有沒有新資訊,處理工作事宜,這已經成了本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逆向前行,義無反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