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萬隆會議六十週年研討會總結

紀念萬隆會議六十週年研討會總結

  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今年屆時60週年。萬隆會議標誌著亞非新興國家作為一支獨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對戰後國際關係的演進產生重大影響。會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達成的處理國家間關係十項原則及會議體現出來求同存異、團結合作的萬隆精神,成為亞非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指導準則,也為中國今日推動與世界各國構建新型國家關係提供歷史的鏡鑑。2015年4月10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舉辦的“萬隆精神與國際秩序——紀念萬隆會議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外交部、《世界知識》雜誌社等單位的有關學者和人士五十餘位圍繞萬隆會議的歷史地位與影響、亞非國家的國際秩序理念發展、亞非合作與中國周邊外交、中國與國際秩序新理念等議題展開探討與交流。”

  與會學者共同回顧了萬隆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和偉大成就以及中國在其中的關鍵作用與傑出貢獻,指出萬隆會議作為新興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崛起的重要標誌,改變國際關係格局,弘揚和平共處原則,會議透過的最後公報,表達了廣大非西方國家對西方主導的國際規範的不滿和修正的願望。作為二戰後新中國首次卓越的“峰會外交”,萬隆會議奠定了中國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中的地位,奠定了中國外交的基本理念,奠定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基礎。當今的中國與國際秩序都在發生重大的變遷。國際秩序轉型期出現的各種動盪,更加凸顯出萬隆精神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在重溫這一珍貴歷史篇章的同時,與會學者基於當前世界局勢的演變與發展,探討了亞非關係的新特徵、中國外交的新進展、國際關係的新理念。他們認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仍然引領亞非國際關係的創新之路,而其中也發展了新內涵。當前,我們倡導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係,強調與包括周邊國家在內的廣大亞非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透過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東盟10+1、絲路基金、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各種方式引領和加強南南合作,試圖建立和平互利、共生共贏的國家間關係,推動當今世界秩序的改革與完善。也有學者從隱喻與共情等哲學層面探討了命運共同體何以可能。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和上海市世界史學會聯合主辦,《世界知識》雜誌社協辦。國際關係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鳴和上海市世界史學會會長潘光等先後主持會議,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到會講話,最後《世界知識》雜誌社羅潔社長作了會議總結。本次會議的研討成果將在近期《國際關係研究》和《世界知識》陸續刊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