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中心工程專案建議書完整版

公交中心工程專案建議書完整版

  本專案建議書研究工作依據我市的《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要求及建設業主提供的《開發路公交中心設計方案圖》作為研究物件。確定建設規模;對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進行分析研究;對主體建築和配套公用工程提出合理方案;對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節約能源和建設進度及分析意見結論和建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公交中心工程專案建議書完整版內容。歡迎大家參考!

  第一章 總 論

  1.1 專案概況:

  專案名稱: xx市開發路公交中心工程專案

  專案性質: 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工程

  建設單位: xx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專案選址: xx市區開發路與關下路交叉口。

  主要建設內容:用地20042㎡,建設擁有辦公用房、停車場、修理車間、汽配中心倉庫、排程值班室、加油站與車輛保潔中心的多功能綜合性停保場。

  建設目標:

  構建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工程中的開發路公交中心。

  1.2 專案建設單位概況

  xx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立於1 9 9 7年6月,隸屬xx市建設局管轄。公司下屬五個科室(辦公室、稽查管理科、運務安全科、I c卡發行與管理科、公交車隊)和修理廠及公交廣告公司,共有從業人員3 0 0多人,主要經營市區公共汽車運輸業務,屬國有獨資企業,擔負著國家和政府的一系列指令性社會公益任務。

  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現有城市公交線路1 6條,擁有公交車輛1 46臺,並配有公交I c卡收費系統、車載電視、語音報站系統、車載監控系統、公交GPS智慧排程系統。公交網路覆蓋東至火車站、靈山寺,西至水閣工業園區,南至南明山,北至白雲山森林公園,公交線長135公里,日傳送旅客7.5萬人次。

  中心站場工程0 8年5月份投入使用。現有汽車西站公交首末站、火車站公交樞紐站及停車場、水閣沙溪樞紐站、紫金路首末站,同時完成部分線路車輛更新改造和市區3 0 0多隻站亭站牌的改造。

  法定代表人:朱君芝

  住所:xx市清遠路1號

  公司型別: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註冊號:331100000000059

  註冊資本:伍拾萬元

  1.3 建議書報告編制依據

  1、《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

  2、《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

  3、xx市建築設計院《開發路公交中心設計方案圖》

  4、麗發改投資(2010)57號《xx市發改委關於下達2010年市本級城市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的通知》

  5、xx市人民政府檔案【麗政發(2008)40號 】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

  6、工程諮詢服務合同

  1.4 專案建議書研究範圍確認

  本專案建議書研究工作依據我市的《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要求及建設業主提供的《開發路公交中心設計方案圖》作為研究物件。確定建設規模;對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進行分析研究;對主體建築和配套公用工程提出合理方案;對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節約能源和建設進度及分析意見結論和建議。

  1.5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指標 備註
1 總用地面積 m2 20042  
2 建築佔地面積 m2 3046  
3 總建築面積 m2 5419  
4 停車場與道路 m2 11965  
5 建築密度 % 15.2  
6 容積率 % 0.27  
7 綠地率 % 25.1  
8 場地利用係數 % 74.9  
9 建設期 24  
10 總投資 萬元 2299.98  
11 單位功能投資 萬元/輛 24.21 近期

  1.6 主要結論與建議

  公交停保場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模相匹配。公交停車場宜大、中、小相結合,分散佈置;車輛保養場佈局應使高階保養集中,低階保養分散,並與公共交通停車場相結合的民利工程。它的建設為解決市民出行難、提高市區公共交通執行效率、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的基礎設施工程,可以使之成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的一個視窗。對最佳化公共交通資源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社會效益顯著。

  專案工程的選址是可行的,符合城市規劃要求與《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的具體要求,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方面都比較理想。

  本專案的工程設計方案佈局合理、功能齊全、消防安全、汙水處理、環境保護實現“三同時”,綠化率達25.1% ,站場環境美觀。

  專案已列入2010年度市本級城市基本建設專案前期工作計劃。

  綜上所述,本報告認為專案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可行的,建議上級有關部門予以支援,使資金早日到位,同時為配合工程建設,建議專案實施單位抓緊抓好專案建設質量、進度、投資、安全控制,在施工和建設完成後應加強對綠地的日常養護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服務工作質量,使之成為我市兩個文明建設的視窗。

  第二章 專案建設背景及必要性

  2.1 專案所在地概況

  xx市處浙江省西南浙閩兩省結合部,在東經118。41’~120。26'和北緯27。25'~28。57'之間。東南與溫州市接壤,西南與福建省寧德市、南平市毗鄰,西北與衢州市相接,北部與金華市交界,東北與台州市相連。市政府駐蓮都區。距溫州126公里,距金華市l 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 12公里。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2006年3月批准的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

  —2020年),城市性質規劃為長三角南翼地區山水人居與生態旅遊城市,特色製造業基地和浙江西南部中心城市。

  城市規劃區範圍為蓮都行政區域,面積1502平方公里。城市發展人口規模近期31.6萬人,中期43.0萬人,遠期58.0萬人;用地規模近期33.73平方公里,中期50.86平方公里;遠期62.94平方公里。規劃中心城市空間佈局結構為“一江雙城”,以“城市南進、產業東擴”的發展方向,以橫貫中心城市東西的大溪為紐帶,構建以甌江為軸的南、北“雙城”。實施“生態立市,綠色興市”發展戰略,努力將xx市打造成為青山碧水、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具有山水特色的現代化“綠色生態城市”。

  xx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跨越發展、和諧融入”的要求,透過提升城市素質,促進城市跨越式發展,xx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程序快速推進,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和綜合競爭力躍上了新臺階。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成績斐然,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生態立市穩步前進。

  撤地建市以來,xx市委、市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提出“把欠發達地區培育成為浙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要求,以及接軌上海,各級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合作與交流”等戰略部署,2003年提出了“北承滬杭金,東接湧臺溫,突破點線面,融入長三角”的發展思路,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據統計,經濟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2009年我市經濟等各個方面發展穩定,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嚴峻考驗與挑戰,發展依然快速,居全省前列。

  一是GDP增速列全省各市前列,與全省平均的差距有所縮小。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42.0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6%,增幅分別比全國、全省高1.9和1.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各市第三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23520元,增長10%。按6.831的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443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268美元。與全省水平的差距從2008年的1.91:1縮小為1.88:1。

  二是工業經濟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1000億元。2009年我市全部工業總產值達到1018.42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規劃中的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目標,比上年增長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74.14億元,增長10.4%,增速在全省各市中列第三位,佔全部工業產值比重為85.8%。

  三是投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增幅創“十一五”以來新高。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9.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我市狠抓專案促發展,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大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資力度,把專案建設作為促進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顯著成效。積極爭取中央擴大內需投資專案和資金,全市共181個專案爭取到四批中央擴大內需投資4.32億元。

  四是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09年,百姓所關注的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交通等支出分別增長12.5%、50.7%、32.1%和740.4%。全市共投入資金8.95億元,完成農民異地轉移7132戶、25807人。其中,實現整村搬遷286個村(包括自然村),3859戶、12969人。全市培訓農民10.36萬人。全年實現農民轉移就業52929人;幫助解決農民就業崗位16234個,其中異地轉移農民9560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87.7萬人,參合率達93.66%,較上年提高了2.84個百分點。以“村道硬化、垃圾處理、汙水治理、衛生改廁、村莊綠化”五大專案為重點,村莊整治建設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 380個待整治村新增村內主幹道硬化里程658.35公里,新增衛生廁所農戶40533戶,新增公共廁所509座,我市累計已建成2個新農村電氣化縣,23個新農村電氣化鄉鎮,498個新農村電氣化村。全面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2009年全市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52295戶,拆除危舊房建築佔地面積228.4萬平方米,啟動舊村改造村242個;完成投資額33億元。

  2.2 專案建設背景

  為推進xx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建設、促進“和諧xx”建設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46號)、建設部等四部委《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建城〔2006〕288號)以及浙江省《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意見的通知》(浙政辦發〔2007〕18號)等檔案要求,我市出臺了《xx市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

  提出了:

  一、充分認識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隨著城鎮化和機動化程序的加快,我市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小汽車出行比例持續增長,“車多路少”的矛盾凸顯。城市交通擁堵日益明顯,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不僅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堅持“公交優先”就是堅持“百姓優先、發展優先、和諧優先”。

  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總體要求和目標

  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優先、資金安排優先、路權分配優先、財稅扶持優先”的原則,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環境,基本形成以公共汽車為主體,出租汽車等其它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城鄉一體化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構建與我市總體發展高度協調的綜合交通格局,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經濟、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

  到2010年,開通公交線路26條,公交車輛萬人擁有量不小於10標臺,車輛320標臺以上。建設公交首末站5個、樞紐站3個、停保場1個。公交車進入首末站和樞紐站發車的達到40%,站點覆蓋面積按400米半徑計算,中心城區達50%;居民小區公交通達率達到100%。市區公共汽車出行比例達到15%。

  2011年至2020年,開通公交線路52條,公交車輛萬人擁有量達到12標臺以上,車輛700標臺以上。建設公交首末站9個、樞紐站3個、停保場3個。公交車進入首末站和樞紐站發車的達到80%以上,站點覆蓋率按400米半徑計算,中心城區達70%;居民小區公交通達率達100%。市區公共汽車出行比例達到20%,基本形成中心城區至各鎮區的公交體系。

  三、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任務

  完善公交站場和配套設施。按照《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公交站場和配套設施的建設要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優先確保建設資金。公交站場應作為新建居住小區、開發區、商貿區、大型活動場所等工程專案的必備基礎設施,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城區主要交通幹道建設要同步設定港灣式停靠站,配套建設站點、候車亭等設施。市區新建的街道寬度在24米以上的必須同步建設港灣式公交停靠站;寬度在24米以上、人行道在3.5米以上的市區老街道,根據需要逐步劈建港灣式公交停靠站。

  最佳化城市公共交通網路佈局。按照《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和城市建設發展實際,按照“方便、快捷”的要求,做到公交覆蓋與城市發展同步,統籌城市公交和城鄉公交客運發展,實現公交網路的無縫銜接。要穩步增加公交線路、延長運營里程、擴大站點覆蓋面。合理調整並最佳化公交線路結構,形成干支協調、結構合理、高效快捷的城市公交網路,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乘坐公共汽車出行的比例。

  逐步推行城市公交優先通道,合理分配通行權。在城市交通瓶頸路段、人流密集的商業繁華路段和街容街景示範街,必須科學合理配置道路通行權。在具備城市公共交通車輛通行條件的城市道路,逐步在中心城區主幹道設定城市公交優先通行專用訊號,實行城市公交綠色通道。根據城市道路的不同等級和通行狀況,科學設定並逐步擴大機動車、非機動車的禁行、限行區域,形成以公交出行為主、其它車輛為輔的優勢互補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推動城市公共交通訊息化、智慧化建設。按照xx市現代化城市管理要求,以“數字城管”建設為平臺,推動以智慧交通為重點的城市公交資訊化建設。利用公交IC卡系統和GPS公交監控系統等科技手段,積極構建公交出行查詢系統、線路執行顯示系統、運營排程系統、車載資訊系統、站點和停車場站管理系統。在城區主要道路要逐步設定電子導乘預告牌。在城市公共交通轉乘線路較多的停靠站設定觸控式多媒體電腦查詢系統,為乘客提供相關資訊服務。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科技含量和吸引力。意見對我市的構建xx市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建設提出了目標、任務與要素。

  2.3 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2.3.1專案建設有利於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建設目標的逐步落實。

  城市公交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現實的經濟發展表明在公共產品的提供上,市場無法解決公共產品的有效提供,市場失靈所造成的外部效應——無論是正的外部效應還是負的外部效應,都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在公共產品的提供上,無論何種國家體制或社會制度,國家公共部門有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責任,而且政府其固有的優勢,可以節約交易成本,用“看得見的手”彌補市場機制的失效,將那些需要公共協調和統一規制的公共經濟活動由政府承擔;同時,政府也有責任針對不同歷史發展過程中因生產力狀況的不同而引發的社會公眾對一些共同的或全民的產品的需求,集中社會資源進行供給,以公共產品的供給實現經濟均衡和社會和諧。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不僅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堅持“公交優先”就是堅持“百姓優先、發展優先、和諧優先”。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市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體現。

  2.3.2專案建設是緩解市區公交車停保難的需要

  我市城市公交起步較晚,設施不全,現有四個公交首末站、樞紐站、停保場只能滿足83輛公交車的停保,目前還有63輛公交車無家可歸(規劃2010年開通公交線路26條,公交車輛萬人擁有量不小於10標臺,車輛320標臺以上。建設公交首末站5個、樞紐站3個、停保場1個。)。開發路公交中心專案建成後可停放車輛95輛,可緩解北城公交車輛的近期停保與排程指揮需要。該站是xx市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規劃中確定需要建設的19個站場之一。

  2.3.3專案建設符合xx市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要求

  衡量公共交通供求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滿足乘客在高峰小時內的乘車要求。實踐證明,如能滿足高峰小時內的乘車需求,也就能滿足乘客在其它時段的乘車需求。根據xx市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專項規劃要求,近期需要公交線路條數為22-26條,其中南北城區域公交線路3-5條,城區骨幹公交線路8-12條,城區內部支線9-11。

  遠期需要公交線路條數為47-60條。其中南北城區域公交線路12-15條,城區骨幹公交線路25-30條,城區內部支線10-15。

  2.3.4加快技術進步,推動公交智慧化建設,提高公交管理排程及運營水平

  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公共交通系統,以資訊化為基礎,促進乘客、車輛、場站設施以及交通環境等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智慧公共交通系統建設,加強對運營車輛的指揮排程,提高運營效率。智慧公共交通系統包括智慧排程系統、營運服務、營運核算、車輛停置管理、車輛安全管理、車輛維修管理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智慧排程系統。智慧排程系統充分運用資訊科技,建立電腦營運管理系統和連線各停車場站的智慧終端資訊網路,透過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蹤記錄每臺營運車輛,實時傳遞公交車輛執行時的各種資訊,如道路堵塞、交通事故等,設計出最合理的運營方案,一旦影響市民乘車,可以及時採取措施調配車輛解決問題。透過公交智慧化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公共交通資源,提高公交服務質量,管理上可以靈活排程,並能消除一些安全隱患。建立加油站既能方便車輛日常的運營,同時也保證了工作效率,在第一時間給車輛供應所需的油料,在經濟性方面也是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保障了公共汽車正常的使用,真正實現公交服務百姓的便捷性高效性持續性。

  綜合上述,專案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專案選址與建設條件評述

  3.1場址選擇

  選擇在交通便捷、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開發路與關下路交叉口東南地塊,西側是居住區,北面是九里工業園區、南面是汽車東站有利於方便市民出行辦事,有利節約他們的出行時間。

  符合總體規劃要求,有利於充分利用公共設施和附屬設施。

  該地址是我市客流量較大的地段之一。

  符合國家有關節約用地的規定,所需建設用地面積符合城建部門確定的場地利用率的要求(本專案的場地利用係數為74.9%)。

  3.2建設條件

  3.2.1交通條件

  區內交通條件良好,外部交通十分便捷,開發路已建成。

  3.2供水、供電、通訊條件

  區內公用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供水工程、電信管網、電纜溝等齊全符合建設條件

  3.2.3社會經濟條件

  撤地設市後,xx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新階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人口、資源加速向中心城市集聚,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市場欣欣向榮。xx的發展,給本專案建設提供了條件和基礎。

  3.2.4工程需要的土地,為預留的公共交通用地,能滿足工程建設需要。

  第四章 專案建設方案設計

  4.1 公交場站建設指標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範》相關條款規定,公交首末站的規劃用地面積每標準車用地90~100平方米,另加回車道(行車道)和候車廊用地。公交首末站還應另外考慮生產和生活性建築用地(10~15平方米/標準車)和綠化用地(佔總面積15%以上)。回車道若按長為該站周長一半,寬為7米以上考慮用地,則每輛標準車回車道平均用地約為20平方米。候車廊(2條)若按每條長45米(約停3輛車長度,包括下客區),寬6米(包括車行道和候車站臺寬度)考慮,則每標準車候車廊平均用地約為11~18平方米。綜上所述,公交首末站平均用地為150~180平方米/標準車,夜間可停放60%以上營運車輛。

  根據規範,每150輛標準車需建一綜合車場,公交樞紐夜間可停車30~50%,則綜合車場夜間停車50~70%,為75~105輛,其中50~70輛需保養,停車場用地150平方米/標準車,保養場用地250平方米/標準車,另加其它生活、生產性用地6000平方米,則每綜合車場用地約為20000~30000平方米。

  公交修理廠根據平均日修理車輛(在修及待修)數按每輛車280-300平方米計算用地,日修理車輛數佔全部營運車輛的10%。

  公交站、場、廠綜合用地標準:每標準車用地310~340平方米。

  由於xx市市區城市用地比較緊張,本次規劃將規範中部分用地進行壓縮,採用的公交場站用地標準如下:

  公交樞紐:藉助建築物四周道路或鄰近街坊作回車道以及站點設施用房與非公交建築一體化,可節約35-40%的用地,則每標準車用地為100~120平方米。

  公交綜合車場:將停車、保養、洗車、測試等功能協調處理,車輛保養好後即開回停車坪,減少保養場地,可節約20-30%用地。則每綜合車場用地可按15000平方米計。

  公交修理廠:按日修理車輛數佔總車輛數的10%計,日修理每標準車用地280平方米。

  公交站、場、廠綜合用地標準:每標準車用地230~250平方米。

  公交場站用地規模

  表4—1 城區公交站場規劃用地規模

規劃年 公交車
輛規模
首末、樞紐站 綜合車場、大修廠
培訓場和材料總庫等
合計
2020 864(標臺) 8.64-10.37公頃 11.1公頃 19.74-21.47公頃
2010 406(標臺) 4.06-4.87公頃 5.22公頃 9.28-10.09公頃

  注:按照考慮大部分公交車輛停靠在綜合車場內估算

  4.2本方案總平面佈置原則及方案

  a、滿足規劃、設計規範要求,同時應滿足其人員對建築物的基本要求。

  b、設定體現人性化的要求。

  c、平面佈置應合理,外部交通應暢通。

  d、建築物之間距離應滿足防火要求,還應考慮到風向的影響。

  e、建築物按公共交通站場要求設計。

  f、力求與附近已建主要建築物相協調。

  4.3 建設內容和規模

  4.3.1 建設內容:建設擁有辦公用房、停車場、修理車間、汽配中心倉庫、排程值班室、加油站與車輛保潔中心的多功能綜合性修保場。

  a、排程中心功能:為了及時解決運營線路上的各種問題,公共交通排程將採用無線通訊系統、計算機資訊處理、乘客問訊系統、車輛GPS監控等先進設施,對提高系統運營能力與運營條件,提高服務質量和資源使用效率有明顯作用。

  b、綜合車場功能:車場是運營車輛下班後提供停放的場所,保養場則承擔運營車輛的高階保養與相應配件加工、燃料儲存功能。兩者合一,稱為綜合車場。它集車輛停放、維修、材料、燃料儲備發放,行政管理於一體較大規模的設施。

  根據規劃要求與結合我市公交系統的實際建設佔地20042 m2 、建築佔地3046 ㎡、建築面積5419㎡、停車位95個的公交停保中心。

  4.3.2、建設技術經濟指標

  總用地面積 20042 m2

  建築佔地面積 3046m2

  總建築面積 5419m2

  建築密度 15.2%

  容積率 0.27

  場地利用係數 74.9%

  綠化率 25.1%

  停車位95個

  第五章 公共配套工程設計

  5.1 供電設計

  負荷等級

  本工程所用的經營用電、應急照明和事故疏散照明及計算機網路用電為二級負荷;一般照明、空調等的用電均為三級負荷。為單迴路,從附近的市政電網10KV引入。

  負荷估算見附表

  用電負荷估算表

專案名稱 專案建築面積(m2 負荷標準(w/ m2 負荷(Kw)
綜合樓 3559 60 213.5
修理車間 1485 100 148.5
加油站 270 60 16.2
汽車保潔     2
門衛 105 30 3.2
合 計     367.2

  5.2給排水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