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優秀評課稿

《臨死前的嚴監生》優秀評課稿

  《臨死前的嚴監生》節選自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課文語言精煉傳神,動作神態刻畫別真。尤其是對“搖頭、兩個指頭”經典動作的細緻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吝嗇鬼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整體教學過程看,本節課的匯入、初讀與品讀都處處滲透著語文意識,把學生帶進了富有諷刺意味的情境劇場,讓學生去感悟、去猜測、去揣摩。因此,這是一堂頗有語文味的語文課。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學習、借鑑:

  一、激情匯入,引入嚴監生。

  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鄧老師精心設定了“猜一猜”遊戲,讓學生

  出示名著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徵資訊,讓其他學生猜作品及人物姓名。緊接著教師順勢而導,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二、瞭解背景,初識嚴監生。

  《儒林外史》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

  求,以及他們生活的狀況。鄧老師適時出示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嚴監生家況:錢過北斗、米爛陳倉、僮僕成群、牛馬成行,城裡有二十多間門面,是個很有錢的人。“很有錢”三個字跟文中的“兩莖燈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學生品讀課文、揣摩嚴監生的吝嗇鬼心理提供了背景材料。

  三、初讀課文,再現嚴監生。

  本文節選的片斷不長,但鄧老師注意到了課文的文體,是清朝時期的白話文,半文半白的用詞與現在的用字有很多不同,讀起來比較拗口。所以初讀時,鄧老師一開始就抓住“臨死前的嚴監生”這一課題,用彩筆標出“臨”“監”,區別“臨”“監”讀音與字形,接著出示課件古今異義的詞語,讓學生讀準字音,對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得到釋疑。

  為了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意,整體感知課文,鄧老師從課題入手,抓住“臨死前”三個字提問:那些句子說明嚴監生處於臨死邊緣,那些句子體現嚴監生臨死前與眾不同的表現?然後讓學生朗讀嚴監生臨近死亡時動作與神態的語句,把愛財如命的嚴監生活靈活現地再現在讀者眼前。

  四、品讀動作,烙印嚴監生。

  本節課鄧老師抓住嚴監生的“兩個指頭”、“搖頭”這個特寫鏡頭,以想象補白的形式讓學生體會語言表達的精妙,體會簡單的動作傳遞的豐富內容。帶領學生從以下方面著手:

  1.兩個指頭,指向何意?

  “兩個指頭”是嚴監生的招牌動作,嚴監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於是鄧老師就以兩個指頭為切入點,讓學生用雙橫線畫出最能表現嚴監生臨死前形象的句子,用橫線畫出家人的.語言,用波浪線畫出嚴監生的反應。面對嚴監生在臨死前伸出的這兩個指頭,大家是怎麼猜的?頭不停地搖,兩個指頭依然不肯放下,最後趙氏明白他揭開了這兩個指頭的答案。鄧老師引領學生品味“兩個指頭”時,讓學生聚焦在人物動作描寫的寫法上,使“兩個指頭”的內含豐滿起來,形象鮮明起來。讓學生從“兩個指頭”的內含中體會到嚴監生內心深處的世界,加深對嚴監生這一吝嗇鬼的形象的理解。

  2.三次搖頭,妙在何處?

  透過對“伸著兩個指頭”的詮釋,讓學生讀句子猜心理,走進人物內心。課文裡連續三次寫了嚴監生的搖頭動作:“把頭搖了兩三搖”“狠狠地搖了又搖”“把眼閉著搖頭”。透過三次搖頭,對比生花,啟發學生猜測嚴監生臨死前的內心獨白,從而把本組人物描寫的細節方法——動作,轉換成語言比較。鄧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嚴監生如果能說話,他會說什麼?讓學生以想象補白的形式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揣摩人物內心,體會人物形象。特別是鄧老師讓學生上臺分角色表演,形象、直觀凸現出嚴監生命若遊絲卻仍不忘兩莖燈草的吝嗇形象,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整個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情四射,氣氛活躍。

  五、拓展延伸,長憶嚴監生。

  課文透過“很有錢”和為了區區“兩莖燈草”不肯斷氣的鮮明對比,嚴監生的吝嗇鬼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最後還提示了學生《儒林外史》中主要寫了嚴監生的三件事,課文只是其中一件,建議學生去讀一讀,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值得商榷、探討的地方:

  揣摩課文學寫法,適時給學生提供練筆的契機。

  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本節課引領學生認真品味文中人物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時,除教師給學生提供自由言說的空間外,還應因勢利導,根據猜測嚴監生三次搖頭的想象補白,設計靈活多樣的小練筆。透過補白,透過練筆,讓個性鮮明的嚴監生在語言文字中豐滿起來,立體起來,鮮活起來。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寫作能力提高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