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教學反思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次思品課上,我給學生講有關權利與義務的知識說:“我們每個公民既是權利的享受者,還是義務的承擔者,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履行義務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我們每個公民都應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地履行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此時,我發現有幾位同學若有所思,好像對他們的心靈有所觸動,於是我就讓他們發言,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思想品德課中的德育作用還真不小啊!

  一位姓何的女同學說:“我在家是小公主,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凡事都有父母包辦,只要我看書搞學習就行,其他不用我瞎操心。在家庭生活當中,我感覺到權利處處圍繞著我,都是享受、只有獲得,沒有義務、也不用付出。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那樣的生活不完整,從今以後,我要徹底改變“小公主”的形象,自己能做的事,堅決自己做,決不要父母包辦,承擔必要的家務勞動、孝敬父母、噓寒問暖,履行一個家庭成員的職責和義務。”

  一位姓冉的男同學說:“在家孝敬父母、洗衣做飯、端茶送水,我還做得好,可是到了學校,我就脫胎換骨,不再是家裡的那個人人讚賞的乖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睡大覺夢見周公、作業敷衍了事;一下課,我來了精神,走廊打鬧總是少不了我的;給同學起外號更是我的拿手好戲:說起勞動我是拈輕怕重:學校花壇總有我的身影,摘玫瑰、採桂花是我的絕活。學了今天的知識,我才如夢初醒,原來引以為豪的‘絕活’都是沒有履行一個初中學生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的表現,在校未做一個好學生,有愧於生我養我的父母和愛我的教師。我決心改改,接受大家的監督。”

  同學們在上述兩位學生的帶動下,你一言,我一語訴說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洗滌自己的心靈,決心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更人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立志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做一個好公民,為營造良好的班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一節常規思品課,本應該按教案進行教學,教師按教案施教。可實際教學中,經過一番問答後,把一節知識傳授課,上成了思品活動課,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但本節課把思品課知識與學生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讓同學們得到了更大的收穫,讓教者也收穫了快樂和喜悅。我想,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節課,要求每一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節課都完成哪些作業等等,每一節課都用固有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不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平時上課時,是應該用常規的方法上好常規課,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多多思考,回答教師的知識提問,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但也要讓學生思維發散,提出超越教材的問題,提出本課以外的問題,教師更要機智地處理這樣的課,讓師生在新課程背景下共同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