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作文的語體教學論文

要重視作文的語體教學論文

  中學生的作文教學中,有一條“合體”的要求,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體,又要合語體。可是,對貫徹這一要求,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卻是重文體而輕語體,甚至有的老師對語體還有些陌生。因此,有作文指導中,對文體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但是對語體則大都忽略,極少提及。這樣,在學生作文中,我們就常會發現一些雖合文體,但不合語體的文章。

  如:一學生在記敘文《變遷》中這樣寫:……阿婆笑著對我說:“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家的生活日益美滿。我雖年高體弱,不再從事田間勞動了,然而幹些家務還精神抖擻的。”

  這幾句話中的“日益美滿”、“年高體弱”、“從事田間勞動”、“雖……然而”、“精神抖擻”等詞語,用得不妥,不合乎老阿婆的身份口吻,這裡將談話的.口語體,誤用正規的書面語體。

  再看學生以《道路》為題寫的議論文其中一段: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我國幾十年來的革命和建設得出的真理。現在,我國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無限生機。

  從文體看,我們沒有理由說它不是議論文,但從語言材料看,滿篇政治術語,像報刊上的大社論,不合作文語體。

  從以上兩個例子看,證明我們在進行作文教學中,對“合體”的理解還存在問題。為克服這一弊端,我們必須重視作文的語體教學。

  “語體”,簡言之,就是語言運用的風格。作文語體是文章中體現出來的話語風格,它的形式取決於語境。平時我們在工作、學生、生活中用筆“說話”時,總會考慮物件是誰,目的是什麼,從而選用與之相適應的詞語、句式、語氣,修辭手法等等。而不會不管什麼情境,都用一個腔調說話,這種在具體的語言活動中,由於場合、條件、交際物件、目的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語言材料,採取不同的語言組織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語體。從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則出發,我們把社會上常用的書面表述語言,根據自身特色,暫且將它劃分為三種作文語體,口語體,正語體和雅語休。

  這三種語體的特點是:口語體多用日常語言(包括方言,俗語、工語),句子可能不合語法規範,但靈活自由,親切易懂,正語體使用普通話規範語言,還有專門用語、術語,表達規範,嚴謹,給人以嚴肅感。雅語體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詞語、富於文采和感染力,遣詞造句常常突破語言規範。

  下面舉例說明:如果我們以《路在腳下》為題,表達對挫折的看法:口語體:地上的路多著呢,哪一條不是坑坑窪窪的?人一輩子也難老是順當啊,摔倒了爬起來就是了。

  正語體:社會生活充滿了矛盾,因而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遇到困難也是必然的。只有堅定信心,克服困難,才能有所進步。

  雅語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儘管人生道路上佈滿荊棘,我們也要披荊嶄棘追求真理。

  表達同一個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語體特點,這些語體又適合於不同的文體,中學階段主要訓練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種實用文體和散文這種審美文體,在進行作文語體教學中,必須搞清文體與語體的關係。一般來說,文體如語體並不完全是一一對應關係,但以一種語體為主。

  如:記敘文--口語體為主,略帶雅語體。

  說明文--正語體。

  議論文--正語體為主,略帶雅語體。

  應用文--正語體。

  散文--雅語體為主,略帶口語體。

  中學生作文文體訓練從小學就開始,因而對文體掌握較好,但對語體卻比較陌生,因而在作文指導中,要加強作文語體的教學,作文時必須遵從其規範。但也不能絕對一概而論。如實用體文章中的說明文和應用文,一般用正語體,如果用雅語體或口語體為主,就會“不像”,或鬧出笑語。但有時也不盡然,比如科普小品的說明文,就不得不摻進較大的雅語體成分。所以,文體和語體,既有一 般情況下的規定,又有某種特殊文體對語體的特殊要求,都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靈活轉換語體,以達到交際的目的。

  作文語體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有利於把靜態的傳統的作文模式,變為充滿活力的動態作文模式。同時,現實生活五彩繽紛,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事物變化千姿百態,訓練,強化學生作文的各種語體轉換能力,對廣大學生今後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是大有好處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