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軟體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摘要:文章以新工科專業建設為契機,結合新工科建設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引入工程認證教育理念,提出了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多方協同育人的教學模式、考核體系、實踐基地、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師資隊伍等方面介紹了新工科下軟體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新工科;應用型人才;軟體工程

  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發展,人才創新能力代表了國際競爭能力,而學校的工程教育與行業發展緊密相關,IT產業的快速發展要靠創新型人才的支撐,為了適應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須適應新工科專業教育的要求,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專業,改造和提升傳統工程專業,加強工程教育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以人工智慧、大資料、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到來,將深刻變革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技術創新也對新工科建設和工程教育有強烈需求[1-3]。

  一、軟體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開發,人才培養模式相對滯後

  透過對軟體行業人才需求和軟體企業招聘資訊的調研發現,我國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生水平偏低、結構失衡。出現了學生找不到工作,軟體企業招不到人的現象,這種現狀要求高校改革和完善軟體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計劃和課程設定等。

  (二)實踐條件缺乏,學生實踐能力需要加強

  蘭州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軟體工程專業近幾年的實驗和實訓條件得到很大提高。實驗環節基本能滿足教學要求,但實訓基地尚不能滿足需求,所開設的實踐專案範圍偏窄,模擬專案較多,實戰專案少,缺少真實的工作場景。

  (三)教師隊伍工程能力偏低,難以支撐新工科專業建設的需求

  軟體工程專業的師資隊伍以高學歷、高職稱為主,教師學術能力強,但是,專業實踐知識和工程實踐經驗卻相對缺乏,“雙師型”和“雙能型”教師較少,不能適應軟體工程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當前的培養方案和所設定的課程體系特色不明顯

  高校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學生接觸不到最新的開發工具和工程技術知識,同時,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積累不夠,學生成材比率不高。

  (五)學生團隊意識不強,溝通能力差

  學生實驗和課程設計都是以單個學生為單位,培養過程中缺少團隊專案的訓練和跨學科能力的培養,且學生自我意識相對較強、溝通能力比較差。

  二、面向新工科的軟體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構建“四位一體”的模組化課程體系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軟體學院成立了由企業高階技術專家和企業高管組成的校企聯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和定期修訂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適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和新工科的.教學體系,即深入企業及各用人單位,確定畢業生所從事崗位的工作範圍;採用專業行業分析方法,進行軟體工程領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確定,撰寫軟體工程專業知識和技能需求表,並以此為基礎,制定軟體專業的專業培養計劃;建立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課及專業實習課程等構成的“四位一體”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及專業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確保學生學會軟體工程領域、專業崗位所需職業能力知識,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依據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規律安排實踐教學,使人才培養過程最大限度貼近企業需求。

  (二)多方協同育人的教學模式

  學院聘請企業高管和高階專門技術人才、優秀畢業生、行業內資深專家、國外專家等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雙師型”和“雙能型”師資隊伍。將軟體工程領域最新知識引入課堂。如在Java語言教學中引入了美國州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教授比爾克雷尼克(BillKrynek)和基普.歐文(KipIrvine)。

  (三)構建新型考核體系

  考試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國內流行以期末一次性筆試作為一門課程的成績,這種方式往往使學生突擊學習,是造成學生基礎不紮實、應用能力弱、實踐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學院應構建新型考核體系,加強過程學習、實踐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考核力度,把期末筆試變為全過程的考核,課程成績由階段測驗、實驗、上機操作、專案作業、課程設計等方面組成。

  (四)深化校企合作,促進實習實踐基地建設

  圍繞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發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實踐機制,構建特色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和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基地。加強校企聯合培養,以產研促進人才培養,進一步深化和完善“3+0.5+0.5”的培養模式,拓寬學生知識和工程應用領域,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學校目前已與多家企業實行“3+0.5+0.5”培養。

  (五)以專案和科研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軟體工程專業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建立了學生創新研究基金,利用研究生培養的資源優勢,鼓勵本科生參與導師的科研專案,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科技創新,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科研實踐培養和科研思維薰陶,以研究型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創新能力。實行“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如圖2所示),提高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為學生提供科學發明、知識成果轉換的空間。軟體工程專業參與競賽學生比例達到70.0%以上。

  (六)師資隊伍建設

  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院高度重視“雙師型”和“雙能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特色師資建設與培養。為每位教師制定培養計劃,分類培訓,通過出國訪問、攻讀學位、國內進修、公司實習、人才引進、師資交換等方式,使每位教師都具有教學、科研、工程等方面的特長,在此培養模式下,教師既能講授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實踐。透過實際專案,使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科研專案等。

  三、面向新工科的軟體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效果

  我校軟體工程專業從2011年開始面向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幾輪的實施、反饋、總結、調整,該培養模式已趨於完善。從學生、學生家長、企業和社會整體反映,教學質量有顯著提升,學生能力與企業要求的符合度明顯提高,面向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第一,學生在軟體行業的就業率明顯提高。畢業生在國內外知名IT企業就業比例達到58.3%。第二,畢業生支援率和就業滿意度提高。學院每年對多方協同育人模式進行全面調查,三屆畢業生對多方協同育人模式的支援率均達95.0%以上,就業滿意率均達98.0%以上。第三,用人單位對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生的滿意度迅速提高。畢業生在軟體工程領域就業數量快速增長,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也逐年提高,2017年滿意率達93.0%。

  四、結語

  本文介紹了面向新工科軟體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該培養體系以新工科為背景,確立了“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實行了大學“四年不斷線”的校企深度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目標為準繩,構建新的“四位一體”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和培養體系。以工程素質教育為目標,提升了學生“專業知識+行業認知+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DB/OL].(2018-03-07)[2018-06-28].

  [2]汪軍,強俊.基於CDIO理念的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6):70-74.

  [3]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質量要求與工程教育認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49-6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