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呂本中原文翻譯

木芙蓉呂本中原文翻譯

  《木芙蓉》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43卷。下面請欣賞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木芙蓉呂本中原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芙蓉》原文

  作者:唐·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豔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木芙蓉》註釋

  ①木芙蓉:又稱地芙蓉、木蓮。落葉灌木,生於旱地,秋季開花,晚於荷花。

  ②水間紅:指水芙蓉,即荷花。

  ③採江:採摘於往。《古詩十九首》有《涉江採芙蓉》篇,所採的是水芙蓉。官渡:即渡口。因古代渡口統屬官府管理,故稱。官渡,全詩校:“一作秋節。”

  ④搴木:屈原《九歌·湘君》:“採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搴,拔,摘取。

  ⑤願得:全詩校:“一作須勸。”

  《木芙蓉》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割據。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師說》、《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

  《木芙蓉》繁體對照

  卷343_22木芙蓉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翻譯和賞析

  呂本中(1084-1145),字居仁,號紫微,世稱東萊先生。其先東萊(今山東掖縣)人,後遷居壽州(今安徽壽縣)。兩宋之世,呂氏一族素負郡望、家學與貢獻。呂本中是南宋著名的史學家、理學家、詩人、詞人兼詩評家,也是江西詩派中人,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做詩雖學黃庭堅、陳師道句法,但還是“喜令人讀東坡詩”。《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木芙蓉(Cotton Rose)又稱“拒霜”,在深秋開花。此詩看似輕鬆之筆,卻點出呂本中的人格價值觀。短短二十八個字,可說包蘊無窮,這正符合宋人論詩主“意”的要求。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確點出歌頌物件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為金兵南渡後的河山,木芙蓉就成為愛國志士的'象徵了。池塘低下處標聳著一棵樹,陡立之感、獨立之姿,想見詩人的抱負與期許。史稱呂本中在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上書論恢復中原之計,未被採納,後因觸怒秦檜,降為提舉太平觀,此後即家居,從事著作和講學,晚年奉佛。文學是時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聲的寄託,呂本中以此詩道出他的人生選擇。

  第二句“雨後霜前著意紅”,用擬人手法,寫木芙蓉努力開放在嚴霜襲來的秋季,其鮮豔的色澤顯示出它不畏強暴的精神。此句化用《論語·泰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柏”,是中國士子堅貞心志的人格典範;菊,象徵隱逸高潔。宋人常常將木芙蓉與菊花並稱。晏殊:“數枝金菊對芙蓉,搖落意重重。”歐陽修:“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張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對幽。”菊以淵明為知己,木芙蓉就與菊花一樣,成為隱逸高潔的象徵。在整個中原淪陷,君臣綱常不能有所作為、金人另立張邦昌為偽楚之際,這無異是呂本中持守的心聲。

  第三、四句則是全詩用意之所在。“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意思是說木芙蓉還比那些繁多、常見的桃李好多了,因為它不隨春風來去、花謝又花開。歐陽炯說:此詩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隨東風之來去,花謝花開,俯仰由人,木芙蓉則傲然兀立於秋風之中,經霜愈盛,其風骨視桃李為何如耶?歐陽炯認為木芙蓉“經霜愈盛”,若以人擬木芙蓉、桃李,則木芙蓉的骨氣比桃李真有千差萬別。呂本中筆鋒一轉,想到春來繽紛的五彩大地,春風下桃李盛開,春盡滿地落花,甭說還撐到雨後的霜前。如果詩人有譬喻,那麼,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淚,霜則是人生的苦難,東風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難之中,還能努力地展現自己的風華,沒有沮喪、畏縮,沒有東風(恩寵),生命依舊亮麗。誰說一定要阿附權貴,在官場飛黃騰達呢?詩人將“無言” 和“一生開落任東風”來比喻桃李怯懦軟弱,聽任春風擺佈,用宋高宗和秦檜以及對女真貴族俯首貼耳、沒有骨氣和勇氣的主和派,來襯托木芙蓉霜前“著意紅”的英勇氣概。將兩種花比喻成對立的兩種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極為深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