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郁離子·僰人舞猴》原文註釋及翻譯

劉基《郁離子·僰人舞猴》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僰①人養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規旋矩折,應律合節。巴童觀而妬②之,恥己之不如也,思所以敗之,乃袖茅慄以往。筵張而猴出,眾賓凝佇③,左右皆蹈節。巴童佁然④揮袖而出其茅慄,擲之地。猴褫⑤衣而爭之,翻壺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離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師戰者,蠢然而螘⑥集,見物則爭趨之,其何異於猴哉?”

  ——明·劉基(字伯溫) 《郁離子 ·卷七》

  註釋:

  ①僰,我國古代西南部的一個民族,今川南以及滇東一帶。

  ②妬,同“妒”

  ③佇,站立起來看

  ④佁然,靜止貌

  ⑤褫,剝去衣服

  ⑥螘,“蟻”的異體

  譯文:

  僰族人(善於)調教猴子,給它們穿上衣服教它們跳舞,(使它們)旋轉得很圓轉動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節拍(默契)。四川的'(一個)兒童看了很妒忌他們,為自己不如他們而羞恥,想著用什麼方法破壞它們,就在袖子裡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開張猴子們出來(表演),眾人都站起來專心觀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節拍。四川的兒童故著無意地揮袖丟出茅慄,將它們丟到地上。猴子(見了)扯掉衣服上前爭搶,酒壺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麼)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喪。

  郁離子說:“當今用沒有紀律約束的軍隊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螞蟻一樣聚集一起,看見東西就上前爭搶,他們和猴子有什麼區別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