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三首·其三》原文及作者介紹

《雜興三首·其三》原文及作者介紹

  作品介紹

  《雜興三首·其三》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4卷第18首。

  雜興三首·其三

  作者:唐·白居易

  吳王心日侈,服玩盡奇瑰。

  身臥翠羽帳,手持紅玉杯。

  冠垂明月珠,帶束通天犀。

  行動自矜顧,數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懷寶四方來。

  奸邪得藉手,從此倖門開。

  古稱國之寶,穀米與賢才。

  今看君王眼,視之如塵灰。

  伍員諫已死,浮屍去不回。

  姑蘇臺下草,麋鹿暗生麑。

  註釋

  ①吳王:春秋吳王夫差。《左傳·哀公元年》:“今聞夫差,次有臺榭破池焉,宿有妃嬙繽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聚,觀樂是務,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②翠羽帳:以翠鳥羽毛裝飾的帷帳。

  ③紅玉:赤玉,一種名貴的玉。

  ④明月珠:一種名貴的珍珠。其光如明月。

  ⑤通天犀:犀牛jiao中有一條白色紋理,直通兩頭,故名。見《後漢書·章帝紀》注引楊孚《異物志》。

  ⑥矜顧:矜持顧盼。

  ⑦裴回:同徘徊。

  ⑧漢張衡《東京賦》:“所貴唯賢,所寶唯谷。”

  ⑨伍員:字子骨,春秋楚國人。.後奔吳。吳王夫差破越,勾踐請和,數諫阻,後又諫吳王北伐齊,吳王不聽,賜自盡。臨死,告其舍人曰:“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昊王怒,取其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事見《史記·伍子青列傳》。

  ⑩姑蘇臺:吳王闔閭所築,故址在今江蘇蘇州西南姑蘇山上。伍員數諫不行,嘆曰:“臣今見糜鹿遊姑蘇之臺也。”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麑:小鹿。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是唐代的傑出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並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後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白居易的詩全集欄目。()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佈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為唐人之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