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趙禼傳的原文及翻譯

宋史·趙禼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進士,為汾州司法參軍。郭逵宣撫陝西,闢掌機宜文字。種諤擅納綏州降人數萬,朝廷以其生事,議誅諤,反故地歸降人,以解仇釋兵。禼上疏曰:“諤無名興舉,死有餘責。若將改而還之,彼能聽順而亡絕約之心乎?不若諭以彼眾餓莩,投死中國。邊臣雖擅納,實無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蘇立、景詢輩爾。可遣詢等來,與降人交歸,各遵紀律,而疆場寧矣。如其蔽而不遣,則我留橫山之眾,未為失也。”又徙逵帥鄜延,為逵移書執政,請存綏州以張兵勢,先規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畫稼穡之地三十里,以處降者。若棄綏不守,則無以安新附之眾。援種世衡招蕃兵部敵屯青澗城故事。朝廷從之,活降人數萬,為東路捍蔽。夏人屢欲款塞,每以虛聲搖邊。詔問方略,禼審計形勢,為破敵之策以獻。遣裨將曲珍、呂真以兵千人分巡東西路。夏人方以四萬眾自間道欲取綏,道遇珍,皇駭亟戰,真繼至,夏眾敗走。交阯叛,詔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討使,總九將軍討之。禼以郭逵老邊事,願為裨贊,於是以逵為宣撫使,禼副之。逵至,輒與禼異,固爭不能得。禼分遣將吏伐木治攻具,設伏擊之,斬首數千級,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數擾邊,禼知夏將入侵檄西路將劉安曰夏即犯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安等襲洪州俘斬甚眾夏遂入貢既而以重兵壓境,諸將亟請益戍兵為備,禼因遣人詰夏,夏兵遂去。乙埋終不悛。使間以善意問乙埋:“必欲寇,第數來,恐汝所得不能償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遺之戰袍、錦彩,自是乙埋不復窺塞。禼乃縱間,國中疑而殺之。五年,拜端明殿學士,遷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譯文:

  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進士,擔任汾州司法參軍。郭逵在陝西任宣撫使,朝廷徵召趙禼掌機宜文字。種諤擅自收容綏州數萬來降者,朝廷認為他惹事生非,商議殺種諤,將土地和歸降的人還給夏國,以解怨仇免去戰事。趙禼上疏說:“種諤無緣無故採取這種做法,死有餘辜。如果改變此做法並將眾送還夏國,他們能聽從順服,不再有斷絕盟約的想法嗎?不如告訴夏國,他們的部眾由於飢餓,走投無路投向我國。邊疆大臣雖然擅自接納了他們,但其實毫無益處,只因以前夏國俘虜了我們的`蘇立、景詢等人。可以遣送景詢等人回來,與歸降的人交換,以後各自遵守紀律,邊界就安寧了。如果夏國扣留而不遣送,那麼我們留下橫山的歸附民眾,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調郭逵為鄜延帥,趙禼為郭逵起草公文給執政大臣,建議儲存綏州,來擴充軍隊的實力,先規劃大理河川,建設堡寨,畫出可以耕種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歸降的人。若捨棄綏州不做好防守,就沒辦法安撫剛剛歸附的民眾。他又被引種世衡招募蕃部兵馬屯守青闕城的舊例。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使數萬名降人存活,成為東路屏障。夏國多次想來通好,卻經常用虛張聲勢的做法擾動邊境人心。皇上詔問對付夏國的策略,趙禼審時度勢,提出了破敵之策進獻。派遣偏將曲珍、呂真率領兵士幹人分別進行東西路。夏國剛以四萬大軍欲從小路攻取綏州,途中與曲珍部隊相遇,驚惶失措,倉促應戰,呂真接著率兵趕到,夏國大敗而逃。交趾叛亂,趙禼被徵召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討使,率領九名大將前往征討。趙禼認為郭逵熟悉邊境事務,願意擔任郭逵的副職,於是朝廷任命郭逵為宣撫使,趙禼任他的副職。郭逵到任後,總是與趙禼意見不同,趙禼堅持和郭逵爭論不能取得同意。趙禼分遣兵將砍伐樹木準備進攻的器具,設埋伏攻打敵軍,斬殺幾乎敵人,俘獲了敵軍首領,於是交敬投降。無祐初年,梁乙埋多次侵擾邊境。趙禼知道西夏即將入侵,發公文給西路將領劉安說:“西夏入侵邊塞,你就直接率輕裝精兵突襲夏國境內重地。”後來夏國果然來侵犯邊境,劉安等突襲了洪州,俘虜斬首很多,夏國於是前來進貢。不久夏國用重兵壓境,諸將領急忙請求增兵防備。趙禼因北派遣使者責問夏國,夏國便退兵了。梁乙埋始終不悔改。趙禼派間諜以善意問梁乙埋:“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來,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補償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過,我方也將會好好對待您。”贈送給梁乙埋戰袍、錦彩,從此染乙埋不再侵擾邊境。趙禼使用離間計,夏國人懷疑梁乙埋,殺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為端明殿學士,遷太中大夫。去世時六十五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