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原文及翻譯解析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原文及翻譯解析

  晁錯者,穎川人也,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年九十餘,乃詔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詔以為太子舍人。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數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數十上,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

  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譁疾晁錯。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飲藥死。死十餘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為名。及竇嬰、袁盎進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已死,謁者僕射鄧公擊吳楚軍為將。還,謁見上。上問曰:“道軍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王為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於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有刪節)

  贊曰:晁錯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其父睹之,剄於溝瀆,亡益救敗,不如趙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錯雖不終,世哀其忠。(《漢書?袁盎晁錯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

  B. 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

  C. 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

  D. 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刑名”是指戰國時以商鞅、申不害為代表的法家學派。主張循名責實,慎賞明罰。後人稱為“刑名之學”,亦省作“刑名”。

  B.《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是儒家經典之一,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

  C.“孝文”是指漢文帝,“孝文”是他的廟號。漢代因為倡導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廟號中都有個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武等。

  D.“趙母指括”是指戰國時趙括出征,他的母親上書稱兒子虛驕鄙吝,缺乏實際的治軍才能,後來趙括兵敗,趙母因為上書沒有被牽連治罪。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晁錯為人嚴峻,剛直,苛刻,年輕時因善於援引《尚書》上奏而被皇上看重;擔任太子屬官時進言多不被皇上採用,但太子一直很欣賞他的主張。

  B.晁錯因要削減諸侯的封地而招致諸侯及大臣們的反對,他的父親看出晁錯身處險境,從潁川趕來勸說,甚至以死相勸,晁錯卻不為所動。

  C.晁錯被殺後,鄧公帶兵作戰歸來,他認為,吳楚謀反是蓄謀已久的,殺晁錯並不能阻止七國之亂,反而讓天下之士不敢說真話。

  D.在班固看來,晁錯削藩,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劉氏王朝的統治,是“為國遠慮”,是把個人生死置於度外的。

  13.把原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詔以為太子舍人。(5分)

  (2)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參考答案

  10.D

  11.C 這是諡號,不是廟號。

  12.B 父親並不是以死相勸。而是怕受到他的牽連。

  13.(1)晁錯回來,隨即上奏利國利民之事,援引《尚書》來解說。皇帝下詔任命他做太子舍人。(因、便宜事、書、陳說各一分,大意一分)

  (2)計劃才實施,突然遭受殺身之禍,在朝廷之內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計畫、卒、杜、竊各一分,大意一分)

  參考譯文:

  晁錯是潁川人,他曾經在軹地張恢先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法,憑著文學才能擔任太常掌故,他為人嚴峻剛直苛刻。漢文帝時,天下沒有研習《尚書》的人,唯獨聽說濟南人伏生是先前秦朝的博士,研習《尚書》,已經九十多歲。於是詔令太常派人前往受其學業,太常派晁錯到伏生那裡去學習《尚書》。回來,隨即上奏利國利民之事,援引《尚書》來解說。皇帝下詔任命他做太子舍人。因為能言善辯得寵於太子,太子家叫他“智囊”。在孝文帝時,晁錯屢次上書,陳說消除諸侯權勢之事,以及法令中尚需改進之處,奏書上了幾十次,孝文帝不聽,然而認為他是個奇才,升職為中大夫。當時,太子認為晁錯的計策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即位,讓晁錯任內史。備受寵信,超過了九卿,許多法令都(按照晁錯的意見)更改修定。晁錯升任御史大夫(以後),呈請(查究)諸侯的罪過,削減他們旁系親屬的封地,收回他們的近旁諸郡。奏疏上報,皇上讓王公大臣們集中討論,沒有人敢非難。晁錯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諸侯一片譁然,都痛恨晁錯。晁錯的父親得知此事,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即位,你當權處理政務,侵害剝奪諸侯利益,疏遠人家骨肉之情,人們議論紛紛很多埋怨你的,你為的是什麼呢?”晁錯說:“本該如此。不這樣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劉家安寧了,可是晁家就危險了。”於是喝毒藥自殺了。死了十餘天,吳國楚國等七個諸侯國果然以誅殺晁錯為名造反了,等到袁盎、竇嬰進言勸說,皇上便詔令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被處斬。

  晁錯已經死了,謁者僕射鄧公攻打吳、楚叛軍擔任將領。回到京城見皇上。皇上問他:“你從軍中而來,聽到晁錯已死的訊息,吳、楚罷兵沒有?”鄧公說:“吳王謀反幾十年了,(這次是)發怒於削奪他們的封地,借誅討晁錯為名,他們的本意並不在於晁錯。而且我擔心天下計程車人將要封住嘴巴,不敢再進言了。”皇上問:“為什麼呢?”鄧公說:“晁錯憂慮的是諸侯強大了無法控制,所以請求削弱他們的勢力,藉以提高朝廷的尊嚴,這是千秋萬代的利益啊。計劃才實施,突然遭受殺身之禍,在朝廷之內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於是景帝沉默很久,說:“你說得對。我也感到遺憾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