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遼史耶律仁先傳》的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關於《遼史耶律仁先傳》的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耶律仁先,魁偉爽秀,有智略,補授護衛。帝與論政,才之。仁先以不世遇,言無所隱,升北院樞密副使。時宋請增歲幣銀絹以償十縣地產,仁先與劉六符使宋,仍議書“貢”。宋難之。仁先曰:“曩者石晉報得本朝,割地以獻,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見。”宋無詞以對。乃定議增銀、絹十萬兩、匹,仍稱“貢”。後知北院樞密使,遷東京留守。

  女真恃險,侵略不止,仁先乞開山通道以控制之,邊民安業。復為北院大王,民歡迎數百里,如見父兄。時北、南院樞密官涅魯古等忌之,請以仁先為西北路招討使。耶律乙辛奏曰:“仁先舊臣,德冠一時,不宜補外。”

  上獵太子山,耶律良奏重元謀逆,帝召仁先語之。仁先曰:“此曹兇狠,臣固疑之久矣。”帝趣仁先捕之。仁先曰:“陛下宜謹為之備!”未及介馬①,重元犯帷宮。帝欲幸北、南院,仁先曰:“陛下若舍扈從而行,賊必躡其後;且北、南大王心未可知。”仁先子撻不也曰聖意豈可違乎仁先怒擊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討賊事乃環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餘騎陣柢枑②外。及交戰,賊眾多降。涅魯古中矢墜馬,擒之,重元被傷而退。仁先以五院部蕭塔剌所居最近,亟召之,分遣人集諸軍。黎明,重元率奚人二千犯行宮,蕭塔剌兵適至。仁先料賊勢不能久,俟其氣沮攻之。乃背營而陣,乘便奮擊,賊眾奔潰,追殺二十餘里,重元與數騎遁去。

  與耶律乙辛共知北院樞密事。乙辛侍寵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見忌,出為南京留守。阻卜塔裡幹叛命,仁先為西北路招討使,賜鷹紐印及劍。上諭曰:“卿去朝廷遠,每俟奏行,恐失機會,可便宜從事。”仁先嚴斥候,扼敵衝,懷柔服從,庶事整飭。塔裡幹復來寇,仁先逆擊,追殺八十餘里。

  (節選自《遼史耶律仁先傳》)

  注:①介馬:給戰馬披甲。②柢枑(dǐhù):古代官衙或軍營門前阻攔人馬通行的木架。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仁先子撻不也曰/聖意豈可違乎仁先/怒擊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討賊事乃環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餘騎/陣柢枑外

  B.仁先子撻不也曰/聖意豈可違乎/仁先怒/擊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討賊事/乃環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餘騎陣柢枑外

  C.仁先子撻不也曰/聖意豈可違乎/仁先怒擊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討賊事/乃環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餘騎陣柢枑外

  D.仁先子撻不也曰/聖意豈可違乎仁先/怒擊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討賊事/乃環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餘騎陣柢枑外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歲幣,文中指北宋朝廷每年向遼國輸納的錢物。

  B.補外,指古代地方官員轉調其他地方任職。

  C.帷宮,古代帝王出行時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宮。

  D.幸,舊指皇帝親臨,即封建帝王到達某地。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耶律仁先不辱使命。與劉六符出使宋朝,據理力爭,義正辭嚴,讓宋朝政府官員無言以對,議定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仍舊稱“貢”。

  B.耶律仁先受百姓擁戴。曾開挖山地疏通道路來控制女真的侵犯,使邊疆百姓安居樂業。再度擔任北院大王時,百姓走到幾百裡外歡迎他。

  C.耶律仁先智勇雙全。耶律重元圍攻皇上,耶律仁先諫言皇上應親自率領侍衛應戰,並召見五院部蕭塔剌,派人召集各軍,最終打退了叛軍。

  D.耶律仁先深受皇帝信任。耶律仁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討伐阻卜塔裡幹,皇帝特地賞賜鷹紐印及尚方劍,賦予他處理政務先行後奏的權力。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曩者石晉報得本朝,割地以獻,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見。(5分)譯文:___

  (2)乙辛侍寵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見忌,出為南京留守。(5分)譯文:___

  參考答案

  4.B(“聖意豈可違乎”為完整的獨立部分,應與前後內容斷開,排除A、D;“帝悟”為完整的獨立部分,應與前後內容斷開,排除C。)

  5.B(“補外”應指“京官外調任職”。)

  6.C(“勸說皇上應親自率領侍衛應戰”與原文內容不符,原文為勸阻皇上“幸北、南院”。)

  7.(10分)(1)(5分)過去石晉報答本朝的恩德,割地奉獻,後周人侵犯奪取了這些地方,誰是誰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可以看見。(“曩者”“攘”“灼然”各1分,句意2分)

  (2)(5分)耶律乙辛倚仗寵幸,不守法紀,耶律仁先阻止他,因為這被忌恨,調出京城擔任南京留守。(“法”“抑”“見”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耶律仁先,身材魁梧,聰明俊秀,有智慧和謀略,補授護衛。(興宗)皇上與他談論政事,認為他有才幹。耶律仁先趁此難得的機遇,毫無隱諱地進言,升任北院樞密副使。時逢宋朝請求增加歲幣白絹以換回十縣土地的所有權,耶律仁先與劉六符出使宋朝,仍然商議國書稱“貢”。宋朝為此犯難。耶律仁先說:“過去石晉報答本朝的恩德,割地奉獻,後周人侵犯奪取了這些地方,誰是誰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可以看見。”宋人無話回答。於是商議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仍舊稱為“貢”。後來(耶律仁先)擔任了北院樞密使,升任東京留守。

  女真倚仗地勢險要,不停地侵犯掠奪,耶律仁先請求開挖山地疏通道路來控制他們,邊疆百姓安居樂業。後來耶律仁先再度擔任北院大王,百姓走到數百里外歡迎他,就像見到父親和兄長。當時北院、南院樞密官涅魯古等人妒忌他,請求讓仁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耶律乙辛上奏說:“耶律仁先是前朝大臣,品德高尚,名冠當世,不應當離京外任。”

  皇上在太子山打獵,耶律良上奏稱耶律重元謀反,皇上召來耶律仁先與他談論這件事。耶律仁先說:“這個人兇殘狠毒,我本來早就懷疑他了。”皇上敦促仁先搜捕他。耶律仁先說:“陛下應當謹慎地做好準備!”還未來得及給戰馬披甲,耶律重元就攻打行宮了。皇上打算到北院、南院去,耶律仁先說:“陛下如果捨棄侍衛出去,反賊必定緊隨其後,況且南、北大王的心思還不可測度。”耶律仁先的兒子耶律撻不也說:“聖旨怎麼能違逆呢?”耶律仁先惱怒,擊打他的腦袋。皇上醒悟,把討伐叛賊的事全權交付耶律仁先。於是環繞戰車作為營壘,拆開木架作為兵器,耶律仁先率領屬下官吏和近侍三十餘騎兵在木架外列陣。等到交戰,賊眾大多投降。涅魯古中箭墜馬,被活捉,耶律重元受傷敗退。耶律仁先因五院部蕭塔剌的居所最近,趕緊召見他,還分別派人召集各軍。黎明,耶律重元率領兩千奚人前來攻打行宮,蕭塔剌的兵馬正好趕到。耶律仁先料想敵人勢必不能持久,等他們沮喪時再攻擊。於是揹著營壘結陣,瞅準機會奮勇出擊,賊眾奔逃潰散,耶律仁先率兵追殺二十餘里,耶律重元與數騎人馬逃跑了。

  與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樞密事務。耶律乙辛倚仗寵幸,不守法紀,耶律仁先阻止他,因為這被忌恨,調出京城擔任南京留守。阻卜塔裡幹背叛王命,耶律仁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皇上賞賜給(他)鷹紐印及尚方劍。皇上告諭說:“你遠離朝廷,每件事都等到稟告後再施行,恐怕失去機會,可以先行後奏,自行處理。”耶律仁先加強偵察哨,扼守敵人的要道,安撫百姓並使他們歸服,凡事都有條理。塔裡幹又來侵犯,耶律仁先迎擊,追殺八十餘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