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歌》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商歌》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商歌

  羅與之

  東風滿天地,貧家獨無春。

  負薪花下過,燕語似譏人。

  ① 商歌,古代樂府舊題。“商”是五音之一,象徵蕭瑟的秋天,所以商歌屬秋。商歌》是一個古老的詩歌題式。春秋時的甯戚就曾唱過兩首自鳴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國古代五音中象徵蕭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屬秋,可是羅與之的《商歌》,講的卻是春天裡的事。

  一:

  1.本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2.作者創作本詩有何用意?(6分)

  3.商歌這首詩明明是“東風滿天地”的春天,詩中為什麼說“貧家獨無春”?

  試題答案:

  1.對比。(2分)詩中所用的.對比至少有三回,一是詩題秋與詩裡春的對比,二是春滿天地與獨無春的對比,三是“負薪” 與“花下”的對比。(各1分)正是這些強烈的對比,使詩意動人心魄。

  2.詩歌開篇說春風滿天地,意謂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間,可是次句卻說獨是家境貧窮的人,沒有什麼春天,第三句寫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貧苦人還繼續幹活,砍柴負薪,哪有閒情欣賞春光。最後一句特別尖刻,說就連在樹上花間呢喃的燕子,都好像在譏笑這些不懂春光的人。(3分)用意很明顯:春對於窮苦人家來說,無異於秋天的蕭瑟淒涼。(2分)著力表現貧富勞逸的不均。(1分)

  3、原因在於:家境貧窮的人,沒有什麼春天不春天,因為貧窮人家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還不是繼續幹活,整天去斬柴負薪,以換得零錢,那有(富裕人家的)閒情欣賞春光。

  二:

  (1)作者巧妙地運用傳統詩題作反面文章,詩言春,而題卻言秋,請簡要說明作者的用意。(2分)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對窮苦人家來說,無異於秋天的蕭瑟淒涼。

  (2)這首詩多用烘托對比的手法。(1分)一方面渲染春天無處不在,一方面又用“獨無春”來表示並不屬於所有的人;寫“貧家獨無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寫“負薪”,同時又寫“花下”,這就使對比鮮明,動人心魄。(3分)

  【譯文】

  東風已吹遍大地,貧困人家還是沒有感覺春天來臨。揹著柴草從花下經過,聽到聲聲燕語,都覺得像是譏笑自己。

  賞析:

  「商歌」,古代樂府舊題。「商」是五音之一,象徵蕭瑟的秋天,所以,這是一種哀怨悲涼的歌曲。「負薪」,揹著燒火用的柴枝。

  詩人寫這詩,背景卻是春天,一開始更說春風滿天地,意謂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間,可是次句卻雲:「貧家獨無春」——獨是家境貧窮的人,沒有什麼春天不春天,彷彿是被什麼排擠出春天的懷抱裡。再從第三句可知,貧窮人家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還不是繼續幹活,整天去斬柴負薪,以換得零錢,那有(富裕人家的)閒情欣賞春光。最後一句特別尖刻,說是就連在樹上花間呢喃的燕子,都好像是在譏笑這些不懂珍惜春光的人!

  由此可知,詩人把詩題稱為《商歌》,應是暗裡有一層用意:對於窮苦人家而言,春天卻還是像秋天般蕭瑟淒涼。以此看,這詩所用的對比至少有三回,一是詩題秋與詩裡春的對比,二是春滿天地與獨無春的對比,三是「負薪」與「花下」的對比。正是這些強烈的對比,使詩意動人心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