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生四年知讀書,八歲能屬文,少長通古今,推跡興廢,洞見根本,慨然有志於天下。

  紹興末,張浚視師江、淮,舜臣應詔上書,言:“乘輿不出,無以定大計,宜徙幸武昌。”又謂:“江東六朝皆嘗取勝北方,不肯乘機爭天下,宜為今日監。”著《江東勝後之鑑》十篇上之。中乾道二年進士第。時朝廷既罷兵,而為相者益不厭天下望。舜臣對策,論金人世仇,無可和之義,宰輔大臣不當以奉行文字為職業。考官惡焉,絀下第,調邛州安仁縣主簿。歲大侵,饑民千百持鉏棘大呼,響震邑市,令懼閉門。舜臣曰:“此非盜也,何懼為?”亟出慰勞遣之。

  教授成都府。時虞允文撫師關上,闢置幕府,用舉者改宣教郎、知饒州德興縣,專尚風化。民有母子昆弟之訟連年不決,為陳慈孝友恭之道,遂為母子兄弟如初。間詣學講說,邑士皆稱“蜀先生”。罷百姓預貸,償前官積逋逾三萬緡。民病差役,舜臣勸糾諸鄉,以稅數低昂定役期久近為義役。期年役成,民大便利。銀坑罷雖久,小戶猶敷銀本錢,官為償之。天申大禮助賞及軍器所需,皆不以煩民。

  幹辦諸司審計司,遷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當曾布、呂惠卿初用,必謹書,或謂非執政除免,格不應書。舜臣曰:“治忽所關,何可拘常法。”他所筆削類此。尤邃於《易》,嘗曰:“《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畫從中起,乾坤中畫為誠敬,坎離中畫為誠明。”著《本傳》三十三篇。朱熹晚歲,每為學者稱之。所著書《群經義》八卷、《書小傳》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編次論語》五卷、《鏤玉餘功錄》二卷。子心傳、道傳、性傳。以性傳官二府,贈太師、追封崇國公。

  (選自《宋史·李舜臣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宜為今日監

  監:借鑑

  B. 而為相者益不厭天下望

  厭:厭惡

  C.考官惡焉,絀下第

  第:等次

  D.專尚風化

  尚:推崇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

  B.《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

  C.《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

  D.《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舜臣年少好學,志向遠大。他很小就懂得讀書,稍大一些就能夠通曉古今;他研究歷代興亡的原因,有為天下人做事的大志。

  B.李舜臣有見識,敢於提出建議。他曾上書勸說皇上為天下大計考慮應該出京師前往武昌,在對策中又論述了宋金沒有議和的道理。

  C.李舜臣熟悉民情,關懷民生。他任安仁縣主簿時,慰勞安撫不得已聚眾的百姓;任德興縣令時,改變了百姓為差役所困擾的狀況。

  D.李舜臣做事認真,精於易學。他在曾布、呂慧卿面前做事謹慎,恭恭敬敬;他認為研究《易》就要研究卦象的畫,畫中寓有深意。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歲大侵,饑民千百持鉏棘大呼,響震邑市,令懼閉門。

  (2)間詣學講說,邑士皆稱“蜀先生”。罷百姓預貸,償前官積逋逾三萬緡。

  參考答案

  4.B.厭:滿足。

  5.C

  6.D“他在曾布、呂慧卿面前做事謹慎,恭恭敬敬”理解錯誤,原文的意思李舜臣主持重修了《裕陵玉牒》,當曾布、呂慧卿剛被重用時,也必定十分謹慎地改寫,而不是對曾布、呂慧卿恭恭敬敬。

  7. (1)有一年大饑荒,成百上千的饑民拿著鋤頭木棒大聲呼喊,響聲震動縣鄉城鎮,縣令非常害怕,關起門來不敢見人。

  (2)他有時去縣鄉的學堂為學子們講述解說經義,縣裡計程車人都稱他為“蜀先生”。(李舜臣)免除了老百姓以前預先借貸的錢糧等,並償還了前任官員長期拖欠的稅款三萬緡。

  【參考譯文】

  李舜臣,字子思,是隆州井研縣人。四歲時就知道讀書,八歲時就能寫文章,稍微年長一點就博古通今,根據跡象推求歷朝歷代的興廢規律,很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根源,感情激昂有大濟蒼生的志向。

  紹興末年,張浚視察江、淮地區,督率軍旅,李舜臣響應皇帝的詔令上書,說:“皇帝不出京親臨,沒有辦法確定大計,皇帝應該臨幸武昌。”又說:“江東在六朝時期都曾經戰勝過北方,但是最終都不願意乘機奪取天下,這應當成為今天的借鑑。”於是著成《江東勝後之鑑》十篇上奏朝廷。後來李舜臣考中乾道二年進士。當時朝廷已經和金人休戰了,而做宰相的更加不能滿足天下百姓(收復失地)的願望。李舜臣在殿試的對策中論述了金人是大宋的世仇,根本沒有議和的道理,宰相和大臣們不應當把遵照執行文書為職業。考官很厭惡他,就把他降到了下等,調任為邛州安仁縣主簿。有一年大饑荒,成百上千的饑民拿著鋤頭木棒大聲呼喊,響聲震動縣鄉城鎮,縣令非常害怕,關起門來不敢見人,李舜臣說:“這些饑民不是強盜,為什麼要害怕呢?”馬上出去慰勞安撫並遣散了那些饑民。

  (李舜臣)做成都府教授,當時虞允文到關上撫慰守軍,將李舜臣徵召到他的幕府,因有人舉薦(李舜臣)改授宣教郎,任饒州德興縣知縣,(李舜臣在任內)特別推崇教育感化。當地百姓中有一個母子兄弟連年打官司卻沒有定案的'官司,李舜臣就給他們講說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理,最終讓他們母子兄弟和睦如初。他有時去縣鄉的學堂為學子們講述解說經義,縣裡計程車人都稱他為“蜀先生”。李舜臣免除了老百姓以前預先借貸的錢糧等,並償還了前任官員長期拖欠的稅款三萬緡。百姓為繁重的差役所困擾,李舜臣就到各個鄉鎮勸說糾正役法,把以納稅的高低來定役期的長短改為“義役”。經過實行一年的“義役”,百姓感到非常便利。產銀或鉛、銻的礦坑雖然已經廢棄了很久,貧苦人家還要上繳銀本錢,這些官府替他們償還。天申節需要上交的大禮以及置備軍械所需要的款項,都不來擾民。

  經辦諸司審計司事務非常得力,升任宗正寺主簿,主持重修了《裕陵玉牒》。當曾布、呂惠卿剛被重用時,一定十分謹慎地改寫,有人說除非執政大臣同意去除,這種情況不應改變。李舜臣說:“治理與忽怠關係重大,怎麼可以拘守常法呢?”他所刪改訂正的文字都類似這種情況。李舜臣尤其精通《易經》,他曾說:“《易經》起於畫卦,一切理事和象數,都憑藉畫卦來體現,捨棄畫卦來研究,不是真的懂《易經》。畫卦從中起,乾、坤兩卦中畫卦為誠敬之意,坎、離兩卦中畫卦為誠明之意。”李舜臣著有《易經本傳》33篇。朱熹晚年,常常對求學的人稱道這本書。李舜臣所修撰的書有《群經義》8卷、《書小傳》4卷、《文集》30卷、《家塾編次論語》5卷、《鏤玉餘功錄》2卷。他的兒子有李心傳、李道傳、李性傳。(後來李舜臣)因為(他的幼子)李性傳官至中書省和樞密院高官,被朝廷追贈太師、追封崇國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