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閱讀答案及賞析

《於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閱讀答案及賞析

  於中好

  納蘭性德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穠華①如夢水東流。人間②所事堪惆悵,莫向③橫塘問舊遊。

  ①“穠華”:繁盛的花朵。語出《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華”。詩中以興的手法讚美王姬的美色。這句取其衍深意,謂繁華如夢,流年似水的意思。

  ②“所事”:所有的事,事事。

  ③ “橫塘”:地名。江南多有橫塘,所指不一。詞中泛指江南,且以橫塘代指記憶中曾一起走過,擁有過美好回憶的地方。

  (1)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2分)

  (2)詞的上闋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4分)

  (3)詞的下闋寫詩人登高感懷,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4. 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5. 請從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詞的內容和表現手法進行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描繪了一幅悽美蕭瑟的秋日黃昏圖景。(2分)

  (2)①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殘陽、小樓、白雁、黃花是詩人眼前所看之景;偏幽的玉笛是詩人聽到的;②遠近結合。一行白雁是遠景;幾點黃花是近景。透過這些悽美中帶著淡淡感傷的秋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涼之感。(每點2分)

  (3)①季節代謝,人生浮沉,美好的事情如夢般容易破滅,如水流般不可逆轉,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浮沉、美好易逝的無限傷感。②人生有許多事情令人愁嘆,怕勾起心中回憶,還是不要想那些如煙般的往事了吧。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及對自己的'勸勉。(每點2分)

  4. (5分)作者秋日登樓因眼前秋景而驚訝於節序變換、時光流逝;感嘆身世浮沉,繁華不再;憶起舊日遊樂而心生惆悵。

  5.(6分)這是一首觸景生情感嘆人生的小詞。短短一闋詞,表現手法多樣,有視覺:殘陽小樓;有聽覺:玉笛偏幽;有遠景:一行白雁;有近景:幾點黃花;有心理活動:驚節序,嘆沉浮;也有秉懷直呼:人間所事堪惆悵,作者將所見所感交錯紛呈,身世之感與眼前景緻互融,收放自如,很是清麗婉曲。

  賞析:

  “獨背斜陽上小樓”,一開場先擺動作,畫面裡,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獨上小樓,背後是紅紅的斜陽,很有氣氛,接下來是用音樂進一步烘托氣氛:“誰家玉笛韻偏幽”,不知道哪裡傳來的背景音樂,是笛子曲,韻律幽幽。

  八卦一下: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獨上小樓,聽到“誰家玉笛”,也就是說,他並沒有看見那個吹笛子的人,那麼,他是怎麼單靠耳朵聽出來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答案是這種耳音別說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就連笛子專家家也很難做到,像“玉笛”這種詞語,僅僅是源遠流長的一種詩人語言——比如,同樣聽到不知從哪裡傳來的笛子聲,如果你想表達君子情懷,那就說“玉笛”;如果你想表達鄉野之情,那就說“竹笛”;如果你想表達豪客滄桑,那就說是”鐵笛”;如果你寫武夫小說,那就寫成“金笛少年”。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鐵一般都只是詩人為塑造意境而主觀加上的修飾,不可當真。就詩人們而言,這些修飾都是意象符號,是一種傳統的詩歌語言。

  接下來,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已經在笛聲的渲染下登上小樓了,在詩歌裡邊,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無論是高臺還是高樓l,往往就要感懷了。由登高而感懷,這也是一個相當有傳統的詩歌套路。

  登高之後,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先寫了一下登高之所見,即“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飛;地上是秋景蕭瑟,幾點黃花堆積。

  白雁,比大雁體形略小,據說是純白色的。白色的雁雖然我們很難想象,但唐詩裡有“東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潔”,宋詞裡詠白雁也有“冰魂問歸何處,明月影中藏”,看來還真是白色的。

  地上,幾點黃花而已,並不是滿地黃花,但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卻說”幾點黃花滿地秋”,這比“滿地黃花堆積”更顯得淒涼蕭瑟,後者就好比一個人已經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後的幾口氣,前者卻如一個人眼睜睜地看著敵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過來。

  下片“驚節序,嘆沉浮”,開始登高感懷了,季節代謝,人生沉浮,總是惹人傷感,“穠華如夢水東流”,好事情總是才一來到就馬上消失了,像夢一樣容易破滅,像河水東流一樣不可逆轉。

  “水東流”在詩歌意象裡一般有這樣幾種含義: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是不可逆轉。李煜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很無助,人的一生無法擺脫命運,就像電影裡的人物無法擺脫劇本。

  我們看電影的時候,隨著劇情的發展而喜怒哀樂,而揪心著急,其實冷靜下來一想,我們也知道這些故事早就在電影膠片裡被固定好了。李煜和納蘭性德(納蘭容若)他們有時候就像電影裡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靈光一閃:哎,我不會只是一個電影人物吧?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化自曹唐詩“人間何事堪惆悵,海色西風十二樓”,納蘭性德(納蘭容若)換“何事”為“所事”,比較難解,有注本說“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鍾繼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來這個詞大概是從元曲裡來的俗語。

  橫塘,較難解。若當地名講,南京和蘇州都有橫塘;若當泛指講,詩人語言裡和這個詞有關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有注本說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納蘭容若)懷念南方友人,也講得通。以橫塘代指江南,也說得過去。如果這是懷人之作,那麼“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發愁,我還是省點心別去惦記你好了。

  當然,這是在說反話,實質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這麼多的事情需要發愁,可我還是很惦記你呀。

  作者: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9首,刊印為《側帽集》》和《飲水集》兩冊,後多稱《納蘭詞》,他的詞清新婉麗,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後世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朝著名詞人。其祖於清初入關,戰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又精騎射,十七為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土出身,後晉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邊塞,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