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一百五十四》原文練習及譯文

《明史列傳卷一百五十四》原文練習及譯文

  吳麟徵,字聖生,海鹽人。天啟二年進士。初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劇盜,治聲日聞。父憂歸,服闋,補興化府,廉公有成,僚屬莫敢以私進。

  崇禎五年,擢吏科給事中。上書言:“安民之本在守令。郡守廉,縣令不敢貪;郡守慈,縣令不敢虐。宜仿宣宗用況鍾故事,精擇而禮遣之,重以璽.書.,使便宜久任。”時不能行。八月,淫雨損山陵,昌平地動。麟徵因請罷內.遣.,言:“黃衣之使,初雖間有摘發,至竟同歸模稜。伏願撤回各使,以明陰不幹陽之分,採公論以進退大臣,酌事情以衡量小吏,庶天變可回,時艱可濟。”帝以藉端瀆奏,切責之。

  十七年春,推太常少卿。未幾,賊薄京師。麟徵奉命守西直門。門當賊衝,賊詐為勤,王兵求入。中官欲納之,麟徵不可,以土石堅塞其門,募死士縋城襲擊之,多所斬獲。賊攻益急,麟徵趨入朝。至午門,魏藻德引麟徵手曰:“國家如天之福,必無他虞。旦夕兵餉集,公何遽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解帶自經,家人救之蘇,環泣請日: “待祝孝廉至,一訣可乎?”許之。祝孝.廉.名淵,同試秋闈者也,與麟徵善。明日,淵至.麟徵慷慨曰: “憶登第時吟文信國《零丁洋》詩,今山河碎矣,不死何為!”酌酒與淵別,遂自經,贈.兵部右侍郎,諡忠節。

  方賊之陷山西也,薊遼總督王永吉請撤寧遠吳三桂兵守關門,冀緩急有以可恃。天子下其議,麟徵深然之。輔臣陳演、魏藻德不可,謂:“棄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麟徵復為議數百言,六科不署名,獨疏昌言,弗省。及烽煙徹大內,帝始悔不用麟徵言。

  (選自《明史?列傳?卷一百五十四)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解帶/自經

  B.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解帶自經

  C.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解帶/自經

  D.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海/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解帶自經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璽書,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書。古代遞送文書易於破損,所以竹簡兩片合一,縛以繩,在繩結上用泥封固,鈐以璽。秦以後專指皇帝的詔書。

  B.內遣,指皇帝派大臣到各地巡視,用以監督地方官吏。被派遣的官員一般可以明章或者密奏彈劾官員,各朝代稱謂不同,如監察御史、巡按御史。

  C.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推舉官員的制度,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來,“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D.贈,即追贈,或追封,指加封死者的官職、勳位,用來表揚對國家有貢獻的死者,如明追贈吳麟徵“兵部右侍郎”,宋追封岳飛“鄂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吳麟徵才能卓越,恪盡職守。初入仕途時,他捉拿有聲勢的不法之徒,緝捕大盜,名聲日漸顯著;京城危機時,他用土石堵塞城門,招募死士縋城殺敵。

  B.吳麟徵清廉正直,積極諫言。在興化府任上,因為為政清廉公正,僚屬沒人敢因為私事求他;做了給事中,他建議皇帝選拔廉潔、仁慈的人出任郡守。

  C.吳麟徵審時度勢,有洞察力。賊人攻破山西,六部中只有他贊同王永吉撤回寧遠軍的主張;賊人兵臨城下,他識破了賊人以勤王為名進入京師的詭計。

  D.吳麟徵忠君愛國,堅守義節。賊人攻破京城時,他給家人留下遺書後自縊,雖然救活,但終究還是因思慕南宋的文天祥,吟誦著他的詩,慷慨赴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①國家如天之福,必無他虞。旦夕兵餉集,公何遽為?(5 分)

  ②麟徵復為議數百言,六科不署名,獨疏昌言,弗省。(5 分)

  參考答案

  4. 答案:B

  5. 答案:B(內遣,指宦官出使)

  6. 答案:D(吳麟徵自殺不是因為思慕文天祥,同時並不是吟誦著詩赴難。)

  7. 答案: ①國家像皇天一樣有福氣,一定不會有什麼禍事的。很快軍隊、糧餉都會聚集起來,您驚慌什麼呢?(“虞”,災禍;“旦夕”,很快; “遽”,驚慌;何遽,賓語前置;各1分;語句通順1分)

  答案:②麟徵又寫了一篇幾百字的奏議,六部官員都不肯簽署名字,只有他一個人上書直言,(皇帝)沒有覺悟過來。(為,寫;“疏”,上書;“昌言”,直言; “省”,覺悟;補出主語“皇帝”;各1分;語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吳麟徵,字聖生,海鹽人。天啟二年進士。初任建昌府推官,捉拿不法之徒,緝捕大盜,理政才幹逐漸出了名。後來為父親守喪回家去了。除喪服後,補興化府推官,為政廉潔、公正有成效,僚屬沒人敢因為私事求他。

  崇禎五年,麟徵升為吏科給事中。他上書說:”安民的根本在於守令。郡守廉潔,縣令就不敢貪贓。郡守仁慈,縣令就不敢酷虐。應該仿照宣宗任用況鐘的舊例,認真加以選擇,然後以禮派送,再加上用璽書加強他的職權,讓他便宜行事,並長久任職。”當時朝廷沒能這樣實行。八月,暴雨沖毀山陵,昌平發生地震。麟徵趁機請求停止派出宦官,上書說:“宦官出使,開始雖然有時能揭發問題,但到最後都變得含糊不清。我請求能撤回網派往各地的使者,來明確宦官不干預政事的道理,採納大家的意見來選取、貶黜大臣,斟酌辦事的情況來權衡官吏,希上天象的變化可以轉變,時局的艱難困苦可以補救。”皇帝認為他借事胡亂上奏,嚴厲地斥責了他。

  十七年春,麟徵被推舉當了太常少卿。不久,賊兵逼近京師,麟徵奉命守護西直門。西直門正對著賊兵的要衝,賊兵假扮成勤王部隊要求進城。宦官想放他們進來,麟徵不同意。他用泥土、石頭把西直門塞得堅固無比,然後召募死士,把他們從城牆上吊下去襲擊賊兵,斬獲了不少賊兵。賊兵攻得更緊了,麟徵跑著入朝。到午門時,魏德藻拉著他的`手說“:國家像皇天一樣有福氣,一定不會有什麼禍事的。很快軍隊、糧餉都會聚集起來,您驚慌什麼呢?”把他拉了出來。第二天,城被打下了。麟徵寫信跟家人永別,說“: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天之間成了這樣,天子自己遭到了災禍,小百姓也遭殃。我身為一名諫議大臣,對朝廷的事務無法匡救,依法應當剝去袍帶解下帶子上吊。”家人趕快把他救了過來,圍成一圈流著淚請求說:“等祝孝廉來後你們分別一下,行嗎?”麟徵同意了。祝孝廉名叫祝淵,是跟麟徵一起參加鄉試考試的人,與麟徵交好。第二天,祝淵來了。麟徵慷慨地說“:我還記得當年考中進士時詠文信國的《零丁洋》,現在山河破碎了,我不死又能做什麼呢?”酌酒跟祝淵告別後,麟徵就上吊死了。明朝追贈麟徵為兵部右侍郎,諡忠節。

  當賊兵打下山西后,薊遼總督王永吉奏請撤回寧遠吳三桂的兵力來守衛關門,希望京城在緊急時有依靠的軍隊。皇帝把他的意見交下來討論,麟徵認為永吉說得對。輔臣陳演、魏德藻不同意,說“:無緣無故拋棄兩百里領土,我們不能承擔這個責任。”麟徵為這事又寫了一篇幾百字的奏議,六部官員都不肯署名,只有他一個人上書直言進諫,皇帝帝沒有覺悟過來。等到戰火完全波及皇宮,皇帝才後悔沒聽麟徵的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