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原文及譯文

《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原文及譯文

  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贍於文辭。年二十餘,遊學青﹑徐﹑並﹑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幷州刺史高幹,袁紹甥也。素貴有名,招致四方遊士,士多歸附。統過幹,幹善待遇,訪以當時之事。統謂幹曰:”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所以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納其言,統遂去之。無幾,幹以幷州叛,卒至於敗。並、冀之士皆以是異統。統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遊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遊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題目: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統過幹(2)訪以當時之事

  (3)幹雅自多(4)不矜小節

  答案 (1)拜訪 (2)諮詢 (3)一向 (4)注重

  解析 結合具體的語境,把個別詞語的意思代入語句中仔細體會,便能得出答案。

  18.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C)

  A.博涉書記 B.幹善待遇

  C.訪以當時之事D.可以自娛

  解析 A項中“書記”是指書籍。B項“待遇”是“對待”的意思。D項“可以”是“可以憑藉”的意思。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ぃˋD )

  A.作《師說》以貽之]B.並、冀之士皆以是異統

  C.欲以立身揚名耳 D.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答案: A項是表目的連詞“來”。B各個項是“因為”的意思。C項是介詞“憑藉”。D項是目的連詞“來”。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遊學青、徐、並、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

  譯文:(仲長統)在青州、徐州、幷州、冀州一代遊歷求學,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認為他與眾不同。

  (2)無幾,幹以幷州叛,卒至於敗。

  譯文: 不久,高幹憑藉幷州(之力)反叛,最終落到了失敗的結局。

  21.文中寫仲長統和高幹的交往,突出了仲長統哪些個性特點?

  答: 敢於直言;善於識人;不重名利。

  解析 文章中有“統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等語句,以此分析,可知仲長統的性格特點。

  參考譯文:

  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一帶)人。年輕的時候喜歡學習,廣泛閱讀書籍文獻,言談頗有文采。二十幾歲的時候,在青州、徐州、幷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帶)、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間遊歷學習,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認為他與眾不同。幷州刺史高幹,是袁紹的外甥,向來地位顯赫、遠近聞名(或者譯為“一向尊重知名人士”——求教於方家),蒐羅天下從事四方遊說活動的讀書人,很多讀書人歸順依附於他。仲長統拜訪高幹,高幹優厚地招待他,並拿當前(我以為此處的“當時”與現漢不同,應譯為“當下、當前”——求教於方家)的'一些大事諮詢仲長統。仲長統對高幹說:“您有遠大志向但缺少雄才大略,思賢若渴卻不能知人善任,這些是您要謹慎的地方。“高幹一向自高自大,沒有聽取他的話,仲長統於是離開了高幹。不久,高幹憑藉幷州反叛,最終落得失敗的結局。幷州、冀州的人都因此驚異於仲長統的才華。仲長統生性豪爽灑脫,凡事敢於直言不諱,不拘泥於細枝末節,常常沉默無語,而性情變化不定,當時有的人稱之為“狂生”。每一次郡府下令召見他,他總是稱病不去。他一直以為凡是遊說帝王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揚名罷了,可是名不能常在,生命又容易磨滅;而悠閒自得,與世無爭,卻可以及時享樂人生(我以為“自娛”就是使自己快樂,和現漢沒有區別——求教於方家),希望選擇清靜空曠的地方居住,以使自己的心志得到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