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劉師遺傳》原文及譯文解析

《宋史·劉師遺傳》原文及譯文解析

  劉師道,字損之,開封東明人。雍熙二年舉進士,初命和州防禦推官,歷保寧、鎮海二鎮從事,凡十年。王化基、呂秸之、樂史薦於朝,擢著作佐郎,才一月,會考課,又遷殿中丞,出知彭州,加監察御史。轉運使劉錫、馬襄上其治跡,召歸。會浦洛之敗,奉詔劾白守榮輩,獄成,太宗獎其勤,面賜緋魚。

  川峽豪民多傍戶,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詔師道使兩川議其事。師道以為迭使主領則爭忿滋多,署以名級又重增擾害,廷奏非便,卒罷之。改祠部員外郎,出為京東轉運使。真宗嗣位,進秩度支。鹹平初,範正辭薦其材堪長民,徙知潤州。以漕事入奏,特遷司封,改工部郎中。擢樞密直學士,掌三班。俄擢權三司使,從幸澶淵。

  師道弟幾道,舉進士禮部奏名,將廷試,近制悉糊名較等,陳堯諮當為考官,教幾道於卷中密為識號。幾道既擢第,事洩,詔落其籍,永不預舉。師道固求辨理,詔曹利用、邊肅、閻承翰詣御史府推治之。坐論奏誣罔,責為忠武軍行軍司馬,堯諮免所居官,為鄆州團練副使。以郊祀恩,起為工部郎中、知復州,換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以兵部郎中知潭州,遷太常少卿。師道敏於吏事,所至有聲,吏民畏愛。長沙當湖、嶺都會,剖煩析滯,案無留事。歲滿,復加樞密直學士,換左司郎中,留一任。大中祥符七年,師道暴病卒,年五十四。

  師道性慷慨尚氣,善談世務,與人交敦篤。工為詩,多與楊億輩酬唱,當時稱之。

  (選自《宋史?劉師遺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B.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C.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D.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考課:按一定的標準對各級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並根據官吏不同表現,區別不同等級,給予賞罰。

  B.嗣位: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君位由正妻所生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C.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土地、戶籍等事宜的機關,部長官稱為工部尚書。

  D.幸澶淵,文中指皇帝到澶淵。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師道被人推薦,受到賞識。王化基等人向朝廷舉薦他,他被提升為著作佐郎;劉錫等人上報他的政績;範正辭舉薦他可以擔任地方長官。

  B.劉師道恪盡職守。他奉命彈劾白守榮等人,結案後,皇帝給予他獎賞;他被朝廷派往處理川峽棘手事務,他分析實情予以上報。

  C.劉師道因弟弟的事被貶官。他的弟弟在進士考試中作弊,他堅持申辯,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調查,結果他和考官陳堯諮都被貶官。

  D.劉師道有治理才幹,也有文才。他勤於政事,所到之處有名聲,受人敬畏、愛戴;他善於寫詩,常和楊億等人唱和,當時受到好評。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幾道既擢第,事洩,詔落其籍,永不預舉。(5分)

  (2)長沙當湖、嶺都會,剖煩析滯,案無留事。(5分)

  參考答案

  4. B(原文標點: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5.C(“土地、戶籍”為戶部所掌管)

  6.C(“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調查”錯,應是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調查)

  7.(1)劉幾道考中之後,事情洩露,朝廷下詔將他從名冊中取消,永遠不得參加科舉。(得分點:既、落、預各1分,句意2分)

  (2)長沙是湖、嶺一帶的都市,(劉師道)處理繁難和拖延下來的事務,桌上沒有遺留的。(得分點:剖(析)、煩(或“滯”)、案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劉師道,字損之,開封東明人。雍熙二年考中進士,最初擔任和州防禦推官,歷任保寧、鎮淳二鎮從事,共十年。王化基、呂祐之、樂史向朝廷舉薦他,提升為著作佐郊,才一個月,恰逢考核,又升為殿中丞,出朝擔任彭州知州,加官監察御史。轉運使劉錫、馬襄報告他的政績,被召回京城。恰逢浦洛戰敗,奉朝廷命令彈劫白守榮等人,結案,太宗獎勵他的勤勉,當面賞賜緋衣與魚符袋。

  川峽的豪強有很多依附他們的人家,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隸屬的成為佃戶,役使他們如同奴隸,有的豪強有幾十戶佃戶,凡是租稅徭役或徵收各種費用,都由佃戶承擔。當時有人說李順造反,都是這種依附的民戶聚集而成,請求朝廷挑選這些民戶中的人作為三耆長輪流管理,有功勞就任命為官,朝廷下詔劉師道出使兩川討論這事。劉師道認為輪流派人管理會使爭鬥之事增多,委任職銜又使民戶加重受害,當廷上奏認為不妥,最終停止這麼做。改任祠部員外郎,出朝擔任京東轉運使。真宗繼位,晉級為度支。鹹平初年,範正辭推薦他可以擔任地方長官,調任潤州知州。入京報告漕運之事,特升為司封,改任工部郎中。提拔為樞密直學士,掌管三班。不久提拔為代理三司使,跟隨皇帝到澶淵。

  劉師道的弟弟劉幾道,參加進士考試已被禮部上奏名字,將要舉行廷試,按新近的規定全都要將試卷糊封姓名再考評等級,陳堯諮擔任考官,教劉幾道在試卷中暗加記號。劉幾道考中之後,事情洩露,朝廷下詔將他從名冊中取消,永遠不得參加科舉。劉師道堅持要求申辯,朝廷下詔曹利用、邊肅、閻承翰到御史臺調查這件事。(劉師道)因言語虛假,被貶為忠武軍行軍司馬,陳堯諮被免去所擔任的官職,貶為鄆州團練副使。因郊祀恩賜,起用為工部郎中、復州知州,改任秀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憑著兵部郎中的身份任潭州知州,升任太常少卿。劉師道對政事很勤奮,所到之處很有名聲,官吏百姓敬畏愛戴。長沙是湖、嶺一帶的都市,(劉師道)處理繁難和拖延下來的事務,桌上沒有遺留的。任職期滿,又加官樞密直學士,改為左司郎中,留任一期。大中祥符七年,劉師道突然發病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劉師道生性剛直崇尚氣節,善於談論時勢,與人交往誠實厚道。善於寫詩,常和楊億等人唱和,當時受到好評。

最近訪問